摘要: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产品质量问题,后来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这家公司的奶粉,不只是在市场上销售,还通过公益项目大量捐赠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
美国最近出了件让人揪心的事,23名婴儿确诊或疑似肉毒杆菌中毒,全都住了院。
这些孩子来自全美13个州,查来查去,根源都指向同一家公司的配方奶粉ByHeart,婴儿肉毒杆菌中毒这事儿可大可小。
症状一开始可能是便秘,接着就会出现吸吮、吞咽困难,严重的还会丧失头部控制能力,甚至瘫痪,这些症状都是婴儿摄入细菌孢子引起的。
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产品质量问题,后来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这家公司的奶粉,不只是在市场上销售,还通过公益项目大量捐赠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
ByHeart从2022年6月就启动了一个“爱心计划”,联合了Baby2Baby这样的非营利组织搞奶粉捐赠,Baby2Baby可不是小机构,背后有不少知名人士支持,专门给低收入、无家可归的家庭送物资。
据官网显示,这个计划已经捐出了近24000罐奶粉,目标是2028年前消除婴儿营养不安全的状况,企业做公益是好事,但前提是得把安全底线守住。
一开始ByHeart只是有限召回部分产品,随着中毒病例越来越多,才在周二把召回范围扩大到所有产品。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PDX尿布银行透露,他们收到了400罐被召回的奶粉,其中312罐已经分发出去了,剩下的88罐倒是及时销毁了。
但这312罐奶粉到底流到了哪里?受助家庭知不知道这些奶粉不能给孩子吃?没人能说清楚。
PDX尿布银行说自己不直接服务家庭,已经通知了合作的六家机构,但至于这些机构有没有通知到具体家庭,通知效果怎么样,他们也没法确认。
更让人无奈的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可能不是个例,ByHeart的捐赠计划里列了23家参与机构,包括纽约的WIN妇女援助组织、亚特兰大的“帮助妈妈”组织等等。
记者试着联系这些机构,想问问他们收到了多少召回奶粉,怎么通知受助家庭的,结果清一色都是沉默,没人回应,搞不清这些机构是真的没头绪,还是不想回应。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中毒病例,一边是不知所踪的捐赠奶粉,而本应响起的召回警报,在公益链条的某个环节卡住了,这到底是谁的责任,首先说说企业和公益机构。
ByHeart作为生产商,既然知道奶粉有问题,就该第一时间把所有分发渠道都排查清楚,尤其是公益捐赠这种特殊渠道。
可记者两次联系ByHeart和Baby2Baby,询问他们怎么确保受助家庭知晓风险,都没得到任何回应,如此看来,他们可能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公益渠道的召回难题。
公益机构这边的问题也很明显,捐赠物资经过层层转手,从总机构到地方机构,再到合作的庇护所、食品银行,最后才到家庭手里。
分发的时候热火朝天,可一旦需要召回,信息就传不下去了,PDX尿布银行的情况就是典型,他们只负责把奶粉分给合作机构,至于后续的通知工作,完全没法掌控。
很显然,这种“重分发、轻追溯”的模式,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必然会掉链子,再说说官方的预警机制,全国无家可归者联盟的执行主任小唐纳德・怀特黑德,直到记者告诉他,才知道捐赠奶粉被召回的事。
他说自己的组织从来没收到过CDC的任何警报,而按照惯例,CDC遇到这类健康风险,通常会通知他们。
CDC作为公共卫生主管部门,难道不知道无家可归家庭获取信息,渠道很有限吗?仅靠发新闻稿,根本触达不了这些人,这种粗放的预警方式,跟没预警差别不大。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受助家庭本身的处境,美国联邦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最近削减了补助,很多家庭不得不更依赖捐赠的食品和奶粉。
这些家庭要么无家可归,居无定所,要么经济困难,没有稳定的网络、电视,根本没机会看到新闻稿或者召回通知。
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却也成了信息最闭塞的群体,更让人揪心的是,类似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2022年,美国雅培配方奶粉就因为污染导致4名婴儿死亡,当时也有不少,赠给困境家庭的奶粉,因为通知不及时,仍然被家长给孩子吃了。
如此看来,公益物资的安全追溯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做公益不是简单地把物资送出去就完事了。
善意的前提是安全,如果连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那这份善意反而可能变成伤害,企业不能只把公益当成营销噱头,公益机构也不能只追求分发数量,官方更不能忽视困境群体的特殊需求。
312罐不知所踪的奶粉,可能还躺在某个庇护所的储藏室里,也可能正被一位焦虑的母亲抱在怀里,她不知道这罐看似能解燃眉之急的奶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致命风险。
警报声在庞大的公益网络中回荡,却穿不透最后那层沉默的屏障,抵达真正需要它的人耳中,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公益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从物资生产、分发到后续的安全保障,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或许可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公益物资追溯系统,让每一批次的捐赠物资都能查到去向;或许CDC可以联合公益机构,建立专门的定向预警渠道,比如通过庇护所公告、短信提醒等方式,把风险信息直接传递给受助家庭;或许企业在捐赠的时候,也该承担起后续的安全责任,而不是捐完就不管了。
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安全,不管是哪个阶层的孩子,都该是所有人的共识。
希望这次的事件能真正敲响警钟,让公益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扛起自己的责任,别让善意变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来源:律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