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1岁的周绪明径直来到3楼的教室,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教室里,大部分学员已经签到,他们在热烈地讨论着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期待着这节课可以有新的收获。
上课时间还未到
在市老年大学入口处
银发学员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
有的身穿舞蹈服
有的提着乐器
开启了新一天的学习
71岁的周绪明径直来到3楼的教室,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教室里,大部分学员已经签到,他们在热烈地讨论着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期待着这节课可以有新的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另一个非常实用的AI工具——即梦,大家可以在手机上下载APP。”授课教师陶宇星给老年学员们讲授的是AI生活实用技能课程。陶老师说,随着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越发广泛,老年学员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渴望和热情也越发高涨。比如,在生活中,利用AI工具,可以美图、修复老照片、制作短视频动画和家庭影集等,非常受老年学员的欢迎。
打开手机,周绪明老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修复的老照片、旅行和演出的小视频制作等,都是他的作品。“我以前在老年大学学过电吹管,现在又学习AI生活实用技能,学习给我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在这里和老年朋友们在一起,非常开心!”周老高兴地说。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市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积极盘活各类老年教育资源,坚持扩阵地“塑形”、提质效“铸魂”、强特色“赋能”,全方位推动老年教育提质增效,让千万老年人在求知路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坚持扩阵地“塑形”
构建四级教育体系
为破解主城区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瓶颈,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将原市红星中学西校区建成市老年大学分校,新增面积3.4万平方米,拟开设教学班400个,年招收学员达2万人次,打造老年教育核心阵地。按照“成熟一个、成立一个”的原则,2025年全市新建16所基层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1.9万人、参与学习老年学员总数19.8万人。截至目前,马鞍山老年教育“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办学网络全覆盖,累计建成全国先进校和示范校各1所、省级示范校33所、市级示范校27所。
坚持提质效“铸魂”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坚持共建共享共用,我市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建立老年教育兼职人员信息库673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等在马高校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护理等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年招收2100余名学生,培养老年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近三年,持续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老年学校教职工129人,已成为各基层老年学校骨干力量。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依托安徽老年开放大学马鞍山分校,建设马鞍山市市民终身学习平台,集成视频课程资源近5000门、10万讲,平台资源持续动态更新。我市先后获评“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实践基地”。
坚持强特色“赋能”
组织学员服务社会
我市积极探索“教学在课堂,奉献在社会”的服务模式,在全市建立银龄志愿服务队3000余个,吸纳银龄志愿者2万余人,创设服务项目200余个,年均开展志愿活动3000余次,打造了“银龄助学队”“七姊妹帮老助困志愿队”“红袖章义务巡逻队”等一批老年志愿服务品牌,围绕城市创建、社区治理、矛盾调处等发挥银龄正能量。同时,各级老年学校还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化作用,拍摄制作小视频,在公众号、抖音、朋友圈广泛宣传,培树先进,不断提升老年教育引领力,全面推动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记者| 黄莹
一审| 余璇二审| 陈希颖三审| 江勇
来源:马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