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座城都藏着安宁密码:“安文化”激活地名文旅的深层价值
每座城都藏着安宁密码:“安文化”激活地名文旅的深层价值
安文化教育研究/安夫:
“心安之处即吾乡”,中国人对“安”的执念,早已刻进文明的基因里。从长安的“长治久安”到临安的“临时偏安”,从泰安的“国泰民安”到延安的“革命永安”,那些带着“安”字的地名,不只是地理坐标,更是藏着民族集体记忆的文化密码。当文旅进入“深度体验”时代,挖掘地名中的“安文化”,正成为激活文旅深层价值的关键密钥。
地名里的“安”,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文字符号,而是与城市命运紧密相连的精神图腾。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之名承载着古人对王朝永续、天下太平的向往,古城墙的每一块砖、大雁塔的每一层檐,都在诉说着“安”的厚重底蕴;延安的“安”,是革命年代里“宝塔山作证,延河水为凭”的信仰之安,是无数先辈用热血铸就的家国安宁,如今仍是滋养心灵的红色精神家园;泰安背靠泰山,“泰山安则四海安”的说法流传千年,登山途中的石阶、山顶的日出,都成为人们寻求身心安宁的精神寄托。这些“安”字地名,是城市最独特的文化名片,自带情感共鸣的流量密码。
“安文化”的文旅表达,正在打破传统观光的局限,让旅行成为一场心灵的寻“安”之旅。在西安,不再是简单的“逛景点、拍照片”,而是可以走进城墙根下的茶馆,听一段秦腔里的“长安故事”,在慢时光中感受“岁月静好”的安宁;在延安,游客可以住进陕北窑洞,参与纺线、种地等体验活动,在红色土地上触摸“奋斗之后的安宁”,体会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泰安,除了登山祈福,更有“泰山安”主题的禅修、茶道体验,让人们在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中,寻得内心的平静。这种以“安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走马观花”变成“走心感受”,让文旅消费更具温度和记忆点。
当下,文旅产业正面临从“流量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型,“安文化”恰好契合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快节奏的生活让“焦虑”成为普遍情绪,人们渴望在旅行中逃离喧嚣、寻求安宁,而“安”字地名自带的治愈属性,精准击中了这一痛点。各地文旅部门不妨深挖本地“安文化”资源:可以打造“寻安地图”,串联起带“安”字的街巷、古迹、非遗项目;可以推出“安文化”主题产品,比如“长安夜话”非遗脱口秀、“泰安禅修”康养套餐、“延安红色研学”成长营;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讲述地名背后的“安”故事,让“安文化”成为城市文旅的独特IP。
地名是文化的活化石,“安”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追求。每一座藏着“安宁密码”的城市,都有机会通过“安文化”的挖掘与表达,摆脱文旅同质化的困境。当游客在旅行中不仅能看到风景,更能找到心灵的安宁与归属感,地名文旅的深层价值便得以彰显。
不妨踏上这场寻“安”之旅,在长安的古韵中感受历史之安,在延安的红土上体悟信仰之安,在泰安的山巅上收获身心之安。毕竟,最好的旅行,终究是一场“心安”的遇见。而那些懂得激活“安文化”密码的城市,终将成为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诗与远方”。(安文化教育研究/编辑)
来源:旅行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