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精神家园·撷英内蒙古》|36.伊利·蒙牛:草原明珠 乳业双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1:21 1

摘要:在我国北疆绵延千里的生态屏障带上,被誉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双子星座”的伊利、蒙牛两大乳业企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产业为纽带,将内蒙古草原的优质奶源与全国消费者的餐桌紧密相连;以牛奶为媒介,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治区民委与民族团结杂志社联合出版《共有精神家园·撷英内蒙古》专刊。专刊分山河共美、历史共创、家国共兴、血脉共融、伟业共铸、文脉共续六个专题,共刊发了48篇文章,我们将陆续发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上,敬请关注。

伊利·蒙牛:草原明珠 乳业双子

文/澈力木格

奶是“生命之泉”、“力量之源”,奶业是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产业,是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作为我国奶业主产区,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奶源优势,是我国奶业振兴的“主战场”和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主阵地”。

在我国北疆绵延千里的生态屏障带上,被誉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双子星座”的伊利、蒙牛两大乳业企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产业为纽带,将内蒙古草原的优质奶源与全国消费者的餐桌紧密相连;以牛奶为媒介,将草原的纯净品质传递至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手中,同时以企业发展反哺经济民生,谱写出新时代产业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篇章,走出了一条以乳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色之路。

2022年,伊利、蒙牛两家企业同时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草原明珠 双雄崛起

伊利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呼和浩特回民区养牛合作小组,21户牧民以简陋工具开启发展乳业的探索。1983年,建成内蒙古首条冰淇淋生产线,“奶油冰棍”、“果味雪糕”很快风靡北方。1993年股份制改造后,企业更名为“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标志着从地方企业向现代集团的跨越。在此阶段,伊利以渠道建设和品牌积累为核心,逐步奠定了区域龙头地位。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一瞥

进入新世纪,伊利开启“全国战略”。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布局奶源基地,推出“伊利纯牛奶”打破地域限制;2005年成为北京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借国际赛事提升品牌高度;2006年推出高端牛奶“金典”,引领行业品质升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伊利以全产业链检测透明化重建信任,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至2010年,伊利营收突破296亿元,液态奶、冰淇淋市场占有率双居全国第一。2014年,伊利收购新西兰威士兰乳业,迈出国际化第一步;2017年构建“全球智慧链”,整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明治品牌等研发资源;2022年成为北京冬奥会全球合作伙伴,以“零碳工厂”、“透明供应链”展现中国乳业实力,打造全产业链追溯系统,实现“从牧草到餐桌”的全程监控。2023年营收突破1200亿元,稳居全球乳业五强。

蒙牛现代牧业园区一瞥

在伊利从内蒙古走向全中国之际,1999年,怀揣着“百年老店”梦想的牛根生带领团队在呼和浩特创立蒙牛企业,以“虚拟联合”模式破局——借伊利品牌势能提出“做内蒙古第二品牌”,以“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策略整合社会资源。2002年销售额突破21亿元,增长率达365%,被誉为“蒙牛速度”;2003年借“神舟五号”航天营销一夜成名,2004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乳业“黑马”。此时,蒙牛以“草原牛,中国牛,世界牛”为愿景,完成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巨头的蜕变。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蒙牛以资本运作为利器开启多元化。2009年蒙牛收购雅士利切入奶粉赛道,2010年并购君乐宝拓展低温酸奶,2013年收购新西兰雅士利国际,2015年入股澳大利亚Lion Dairy,形成“澳新奶源基地+东南亚市场”布局。在奶源端,蒙牛投资现代牧业、圣牧高科等头部牧场,掌控全国20%的优质奶源。2017年营收突破600亿元,液态奶、冰淇淋、奶粉三大品类均进入行业前三位。蒙牛以“天生要强”重塑品牌形象,借势世界杯、NBA等IP触达年轻群体;2021年收购妙可蓝多,布局奶酪赛道,三年营收增长200%;2022年宁夏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实现AI视觉检测、机器人装箱等全流程智能化;2023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位列全球乳业八强,成为最具年轻化基因的中国乳企。

从呼和浩特的小作坊到全球乳业巨头,伊利与蒙牛的成长史,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拼搏精神,更承载着“崇尚自然、团结互助”的基因。

品质追求 形成模式

“品质是伊利的最强护城河,对品质的坚守是伊利最根本的长期主义。”伊利集团一位副总裁于2025年5月在“第十届巴菲特股东大会中美投资人酒会”上的话,道出了伊利的责任与担当。

伊利用实力诠释全面价值领先目标,成为全链掌控的“品质守护者”。它稳居国内乳业第一、全球乳业五强,液态奶、奶粉、冷饮市场占有率均居前列。其全产业链布局覆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掌控全国15%的优质牧场,带动超50万农牧民就业增收,是奶业的“稳定器”与“压舱石”。在国际上,伊利主导制定冰淇淋、乳粉等30余项国家标准,参与国际乳业联合会(IDF)标准修订,推动中国乳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奶源战略推行“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双模式,在呼伦贝尔、巴彦淖尔等地建设规模化牧场,推广“种养一体化”循环经济,自有牧场占比超30%,生鲜乳菌落总数低于10万CFU/mL,优于欧盟标准。产品战略以“金字塔”品类矩阵覆盖全人群——高端线(金典、安慕希)占营收40%,基础线(纯牛奶、舒化奶)巩固基本盘,创新线(植物基、奶酪)开拓新场景。品牌战略依托奥运、世博会等国家级IP塑造“品质国民品牌”形象,2023年品牌价值达1225亿元,连续十年居中国乳业第一。

而作为乳业行业后来居上的头部企业,蒙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以破局者的姿态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与突破。它以乳业“第二品牌”身份逆袭为全球乳业八强,液态奶、冰淇淋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5%、35%,是行业“鲶鱼”与“创新引擎”。其激进的资本运作与跨界营销,推动中国乳业从“产品竞争”走向“生态竞争”,尤其在奶酪、低温奶等细分领域引领消费潮流。在资本战略方面,通过并购、入股快速切入新赛道——收购雅士利完善奶粉产业链,控股妙可蓝多成为“中国奶酪第一股”,与可口可乐合资拓展即饮饮品市场,构建“乳制品+大消费”生态。在技术战略方面,聚焦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20%;推行“草原碳汇计划”,通过光伏牧场、粪污制沼等技术,2025年目标减排30%。在营销战略方面,以“年轻化、国际化”为核心,借势顶流明星与体育IP强化消费者触达,“纯甄×中国航天”、“特仑苏×环球自然日”等跨界案例成为行业标杆。

“铸牢”范例 “三交”载体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源自内蒙古草原的伊利和蒙牛,以乳业为纽带,将企业发展深度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在产业协同、文化交融、生态守护等领域持续发力,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范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构筑各民族共富链。伊利和蒙牛的奶源版图覆盖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多民族聚居区,构建以乳制品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综合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共赢发展。在呼伦贝尔,它们通过“企业+合作社+牧民”模式,吸纳各族牧民进入标准化牧场,提供养殖技术培训与保底收购,2023年带动当地牧民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在新疆巴音布鲁克,伊利建设现代化养殖园区,各族牧民参与饲养,配套饲草料加工厂让各族群众从种植到加工全链条获益,形成“技术有支撑、销售有渠道、增收有保障”的产业闭环。两家企业在民族地区创造就业岗位超50万个,少数民族员工占比35%。蒙牛通辽工厂的各族工程师联合攻关技改,产能提升20%、能耗降低15%;伊利酸奶事业部由各族员工组成的研发团队,推出无乳糖产品等特色品类。从一线工人到管理骨干,各族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共学技术、共闯市场,形成“多元共生、协同发展”的格局。

搭建交往交流交融新载体。伊利、蒙牛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品牌宣传中,邀请各族代言人传递“共同团结拼搏”理念,塑造共同的情感符号。企业持续开展“乳业科普进边疆”,技术专家走进民族地区中小学,通过实验演示、奶源直播普及乳业知识,覆盖200余所学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企业员工与边疆留守儿童、老人结对,组织“草原孩子看北京”、“非遗进企业”等互动,促进相互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2024年,两家企业联合发起“乳业助团结”行动,向边疆地区捐赠2000万元乳制品。

守护生态与民族团结双底线。在“双碳”目标下,蒙牛和伊利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将生态保护与事业发展深度结合,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伊利在锡林郭勒推行“草牧平衡”模式,智能监测草场载畜量,使退化草场植被覆盖率提升40%;蒙牛呼伦贝尔光伏牧场将棚顶转化为清洁能源,年发电量满足3000户牧民用电,实现“种草养牛—牛粪制沼—沼液还田”循环。这些实践既守护草原生态,又为民族地区开辟绿色发展路径,生动诠释了“生态安全是团结根基”的内涵。此外,面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伊利和蒙牛开展跨地域支援,彰显社会责任担当。2021年河南暴雨,蒙牛捐赠5000万元物资,各族员工深入灾区协助发放。2025年,西藏定日县突发地震,伊利和蒙牛紧急驰援,分别捐赠1000提、3000件牛奶物资,向受灾民众和消防队员提供营养补给。这些行动打破地域界限,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在乳业行业传承。

从草原到全国再到走向全世界,伊利和蒙牛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频共振。它们以乳业为桥,串联各民族生产生活,用产业链融合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生动诠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它们以文化传播增进各民族的情感认同,以生态保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球视野推动民族地区乳资源与全国市场对接,不断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前景广阔。

初审:谷伟

复审:刘智博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