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3项反制直击要害,面对2.2万亿损失,日本政府终于坐不住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1:09 1

摘要:中国没有动用关税,也没有喊口号,但仅仅通过三项措施,就让日本经济市场迅速失血,东京股市一片惨绿,旅游、航空、零售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击。

头条号墨山看客 首发呈现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中方一波反制,直接让日本损失2.2万亿日元的事情。

近段时间,中日关系突然陷入低谷,原因却并非传统的贸易争端,而是高市早苗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公然挑衅。

中国没有动用关税,也没有喊口号,但仅仅通过三项措施,就让日本经济市场迅速失血,东京股市一片惨绿,旅游、航空、零售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击。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政府在短短几天后,就派出高官“求见”中方,试图化解危机。

那么中国这次究竟做了什么,能让日本如此紧张?日本又为何在巨额损失面前迅速低头?

旅游留学双管齐下

11月14日,驻日本中国大使馆率先发出提醒,建议国人近期避免前往日本,这看似温和的表述,其实已经是中国对日本释放的第一个强烈信号。

大使馆的公告指出,日本国内安全环境持续恶化,而这会对在日国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实话实说,这种措辞在中国对外提醒中极为罕见。

另外央视子账号“玉渊潭天”也发声,称中国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进一步坐实了此次行动并非普通提醒,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日施压。

此后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了官方出行提醒,明确不建议中国游客赴日旅行,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发布了2025年第4号留学预警,提醒学生和家长审慎考虑赴日留学。

这一系列动作,几乎像连锁反应一样发生,且都在48小时内完成。

航空公司迅速响应,纷纷推出免费退票及改签服务,旅行社也开始暂停销售日本旅游产品,一些热门城市的日本签证咨询量更是几乎归零。

以往需要排队抢位的日本游学团、自由行产品,突然之间就被“清空”。

旅游和留学在日本对华经济中占比虽不如制造业,但却是最直接、最有传播力的领域,尤其是疫情过后,日本经济复苏高度依赖中国游客的消费,而教育合作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方选择在这两个领域下手,既保持了克制,又释放出足够的震慑力。

官方活动密集取消

当日本尚未从旅游和留学市场的骤冷中反应过来时,第二轮更具象征性的反制接踵而至。

一天之内,三项中日重大交流活动相继宣布取消或延期,让日本政界彻底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首先是取消了原定于广岛举办的“日中友好活动”,这一活动原计划由总领事薛剑出席,但由于日本极右翼势力对其进行人身威胁,出于安保考量决定取消。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行程变动,而是中方对当前日方氛围表达不信任的直接体现。

随后,“东京-北京论坛”宣布延期,该活动原定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但中方主办单位正式通知日方,高市早苗的一系列举动,严重影响双方关系,论坛无法如期举行。

同日,徐州市代表团也宣布取消对日本半田市的访问计划,这两座城市自1993年起就是友好城市,本应在11月18日进行互访。

此次访问原本是中日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典范,如今也因政治氛围紧张被迫搁浅。

三项民间与半官方交流活动的取消,覆盖了从地方政府、学术论坛到领事活动的多个层面,释放出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中方正在有步骤地中止与日本不具建设性的接触。

这种“断联”并非全面脱钩,而是通过选择性中止合作,对日本内部施加舆论和政治压力。

对此日本各大媒体也报道称,这类活动的取消,给日本地方政府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和尴尬,尤其是依赖中国市场的中小企业,感受到的冲击最为直接。

那么既然中方已经暂停交流,日本如何回应?是否愿意承担继续对抗的代价?

经济重压之下让步求和

中方连续出招后,日本终于按捺不住,11月17日,日本外务省高官抵达中国,希望借此进行紧急磋商。

虽然日方此行的目的,并没有公开说明太多,但从日媒透露的内容来看,日方意图澄清高市言论并非官方立场,同时希望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但令日方尴尬的是,中方态度很强硬,外交部直接明确表示,中方没有安排与高市早苗接触的计划,由此来看,高市早苗不道歉,中方是不可能给见面机会的。

而这也让日方陷入两难,一方面,国内右翼势力仍在鼓吹“台湾有事”等极端主张,高市早苗作为安倍路线的代表人物,背后有强大的政治支持。

另一方面,经济界的反弹愈发强烈,尤其是旅游、零售、航空等行业的巨头,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尽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日本旅游相关股票在17日当天集体暴跌,资生堂、无印良品、日本航空等知名企业市值蒸发迅速,日经225指数开盘即下跌超过1%。

根据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数据,中国游客减少将造成日本GDP下降0.36%,经济损失约2.2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000亿元。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2025年第三季度GDP年化下降1.8%,环比下降0.4%,为一年半以来首次负增长,而这次下滑的直接背景,正是中日关系骤冷带来的市场信心崩塌。

韩国方面也在此时做出微调,将“韩日中”会议名称改回“韩中日”,试图拉近与中国的距离。

韩国领导人明确表态,要稳步推进中韩合作,避免被中日矛盾波及。

这一举动虽小,却再次说明,在东亚格局中,中国的外交主动权仍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结语

中方通过三项连环反制,不动用传统制裁手段,却让日本经济与民间交流陷入停滞,旅游、留学、民间互动、外交沟通四面受阻,日本不得不低头求和。

这不仅是一次针对政客言论的回应,更是中国坚持捍卫核心利益的清晰信号,接下来,就看日本政府是选择继续硬撑,还是做出理性选择的时刻。

信息来源:

2025-11-18 10:04·观察者网 受高市早苗谬论影响,这些中日交流活动也将暂停

2025-11-17 11:38·观察者网 “中方反应超出预期”,日本紧急派官员访华说明情况

2025-11-17 19:32·观察者网 日本经济学家:中国游客减少将造成2.2万亿日元损失,使日本GDP下降0.36%

来源:冯律讲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