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开区卫生健康事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坚持公益性属性,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健康南开”建设这一主线,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在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记者从区卫健委获悉,“十四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开区卫生健康事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坚持公益性属性,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健康南开”建设这一主线,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在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南开区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三项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区,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区、国家健康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十四五”期间,南开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且是全市唯一开展该示范试点项目实施与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地区。南开区代表天津市成功通过全国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国家级评估。
“十四五”期间,南开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专科联盟,探索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进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驻区三级医疗机构合作,二级医院接收三级医院下沉专家数十名,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全区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以水阁医院为枢纽,实现孕产妇基层首诊、有序转诊,打造南开区妇幼健康优质品牌。扎实开展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感受三项行动,引导医院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模式,推进15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数据资源整合和诊疗关键数据标准化改造,依托黄河医院建立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完善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共享水平。
与此同时,南开区医疗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以辖区常见病、多发病为基础,不断提升心脑血管、儿科等薄弱领域专科诊疗能力,完成黄河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和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一站式门诊建设,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黄河医院儿童呼吸疾病诊疗基地建成运行,区中医医院在全市率先建设天津市中医康复分中心、治未病分中心,水阁医院宫颈疾病防治一体化中心高质量运转,王顶堤医院和三潭医院老年医学科能力持续增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39个社区站完成胸痛救治点建成挂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获得国家级通报表扬。推动15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业(夜)诊服务,丰富午间延时举措。扎实推进民心工程项目,实现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惠民便民健康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在此基础上,南开区健康服务能力也显著提升。中医药管理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区中医药管理局和区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建成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区中医药技术中心,建设张伯礼和刘敏如国医大师工作室等31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举办南开区师承教育传承班和首届京津冀刘敏如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班,推动“把脉问诊到南开”理念深入人心,服务能力超示范区指标。持续完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全覆盖创建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持续落实儿童孤独症筛查工作、“两癌”及常见妇科病筛查等民心工程项目,筑牢母婴安全防线。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深入推进实施家庭健康促进工作。
健康南开建设加速推进,是“十四五”期间的又一项可喜成绩。深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编修《南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开区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在全市率先打造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南开模式”,100%完成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升级改造和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筑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网。持续推进落实健康天津行动5方面18项专项行动,开展“健康科普好声音”“健康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和健康宣传干预活动近百场。重大传染病管理防控和慢性病惠民筛查项目效果明显,注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环境卫生工作,加大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爱国卫生、控烟等公共卫生监督力度,形成全民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第四批健康企业建设行政推广优秀案例中,南开区卫生健康委凭借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中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成功入选。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工作表现突出,获全国通报表扬。
来源:和美南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