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坠楼瘫痪,如今行走复工!大马这项计划,助800人重返职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1:10 1

摘要:提到“坠楼瘫痪”,不少人会下意识觉得人生就此陷入绝境,但马来西亚电工Mohd的经历却推翻了这种预设,两年前的工地意外让他从屋顶坠落,脊椎严重受损导致下半身瘫痪,本以为再也无法工作养家的他,如今不仅恢复了部分行动能力,还和妻子开起了糕点店。

提到“坠楼瘫痪”,不少人会下意识觉得人生就此陷入绝境,但马来西亚电工Mohd的经历却推翻了这种预设,两年前的工地意外让他从屋顶坠落,脊椎严重受损导致下半身瘫痪,本以为再也无法工作养家的他,如今不仅恢复了部分行动能力,还和妻子开起了糕点店。

凭着双手撑起一家五口的生活,这看似“奇迹”的转变,背后是马来西亚社会保险机构PERKESO推出的“重返工作计划”在发力,自2024年以来,该计划已处理1238宗伤残个案,其中827人成功重返职场或自主创业,真正实现了从“伤残无助”到“经济独立”的跨越。

39岁的Mohd原本是名普通电工,两年前的一场意外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从屋顶坠落的瞬间,他只觉得身体剧痛,醒来后得知脊椎严重受伤,下半身彻底失去知觉,那一刻他以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连基本的生活都要依赖家人照料。

但意外发生后,PERKESO的介入让他的绝望有了转机,机构很快为他核定了补助,先是发放了17970林吉特的临时伤残津贴,还有29%的永久伤残赔偿,包括一次性支付的7179.24林吉特和每月207林吉特的终身补助金,这笔钱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更关键的是,PERKESO没有止步于金钱补助,直接安排他去马六甲复康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密集治疗,那段日子对Mohd来说,像是“重新学做人”:每天要反复练习走路、做肌肉训练,还要接受心理辅导,既要对抗身体的疼痛,也要驱散内心的无助。

好在努力没有白费,三个月后他居然恢复了部分行动能力,虽然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做电工,但至少能自主活动,在PERKESO的创业辅导下,他和妻子商量后做起了传统糕点和蜜饯生意,每天清晨一起备料制作,下午去社区摆摊售卖,收入足够支撑全家开销。

很多人对社会保障的印象还停留在“给钱救济”的层面,但PERKESO的RTW计划显然走得更远,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帮因工伤或疾病失能的劳动者重新融入职场,为此搭建了一套涵盖“医疗-心理-技能-创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医疗与物理康复是基础环节,像Mohd接受的密集治疗就是典型代表,只有先帮伤残者恢复基础行动能力,后续的再就业才有可能,但身体康复只是第一步,心理重建同样关键,不少伤残者会因身体变化产生自卑、焦虑,甚至害怕与人接触。

更具价值的是职业再培训和创业辅导模块,毕竟身体条件变了,很多人无法回到原岗位,PERKESO会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市场需求提供技能培训,帮他们转向新领域,对于想自己当老板的人,机构还会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门槛。

从数据就能看出这套体系的效果:827名成功重返工作的参与者里,40%选择了自主创业,剩下的要么回到原行业调整岗位,要么转入新领域,这说明计划没有一刀切,而是给了伤残者多元选择,既贴合个人情况,也适应了市场需求。

RTW计划的成功,其实是马来西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升级的缩影,PERKESO并没有把RTW当成孤立的项目,而是在主动链接更多资源,让支持网络更密集,比如他们正和朝圣基金局合作推出“CaknaPrihatinPERKESO-TH”关怀计划,把社会援助和宗教基金资源整合到一起。

诺拉透露,机构未来还有三大发力方向,每一个都精准戳中了当前的痛点,首先是扩大覆盖范围,把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群体纳入进来,要知道这类人群往往社会保障薄弱,一旦发生意外更容易陷入困境,把他们拉进RTW的保护伞,能让政策惠及更多真正需要的人。

其次是强化心理与家庭辅导,很多人复工后会有焦虑情绪,甚至因身体不便被社会孤立,家庭的支持和专业的心理疏导能帮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最后是引入数字创业课程,现在线上生意门槛低、灵活性高,特别适合行动不便的伤残者。

这些规划背后,是社会保障理念的升级:不再是“补偿失去的”,而是“帮助重新开始”,这种从“被动救助”到“主动赋能”的转变,让社会保障不再是冷冰冰的政策,而成了有温度的“托举力量”。正是这种理念的支撑,才让Mohd这样的普通人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底气。

这个计划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伤残者标签化为“需要同情的弱者”,而是把他们当成“能创造价值的个体”,从意外发生后的及时补助,到康复期悉心照料,从技能培训的精准赋能,到创业路上的全程护航,用一套完整的体系,帮伤残者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827个成功重返职场的案例,背后是827个重获尊严的家庭,RTW计划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助800人重返职场”这个数字本身,它证明了社会保障的终极价值:不是让人们在困境中勉强生存,而是帮他们在跌倒后重新站起,凭着自己的双手活出新的精彩。

而这种“授人以渔”的社会保障模式,或许能给更多地方带来启示,真正的关怀,从来不是给人“鱼”,而是教会人“织网”,并陪着他们一起把“网”织得更牢。

来源:初六睡不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