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布列塔尼和诺曼底交界的圣马洛海湾,有一个小小的海岛,海拔78米-88米(因潮汐起落而有别),周长不足1公里,离海岸2公里。周围形成一个小镇。海岛有一条堤坝和大陆相连。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花岗岩石锥形小岛上耸立着中世纪哥特式的修道院!这就是圣·米歇尔山。它是法国
游圣·米歇尔山
返回巴黎前,我们游览了极负盛名的圣·米歇尔山 (le Mont Saint-Michel)。
圣·米歇尔山 图源:网络
作者周振东在圣·米歇尔山留影。图源:作者夫人供图
在布列塔尼和诺曼底交界的圣马洛海湾,有一个小小的海岛,海拔78米-88米(因潮汐起落而有别),周长不足1公里,离海岸2公里。周围形成一个小镇。海岛有一条堤坝和大陆相连。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花岗岩石锥形小岛上耸立着中世纪哥特式的修道院!这就是圣·米歇尔山。它是法国著名古迹和圣地,也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法国人有个说法:“没到过圣·米歇尔山就没到过法国。”法国大文豪雨果赞誉道:“圣·米歇尔山对于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于埃及一样重要。”
圣·米歇尔山何来如此盛誉?
传说公元8世纪初,米歇尔天使突然出现在阿夫廊什(Avranches)的主教奥贝尔(Aubert)面前,吩咐奥贝尔在他手指的那个名叫Mont Tombe 的锥形小岛上建一座修道院。主教认为该岛有潮汐冲击、雷电火灾(已数次遭雷击被焚)、海盗洗劫的危险,因而没有从命。几天过后,米歇尔天使又出现两次,发怒并昭示。主教遂遵从他的指令,在公元8世纪建造了修道院,顶上,有一尊米歇尔天使的雕像。圣·米歇尔山因此而得名。修士们开始迁居圣·米歇尔山并接待朝圣者。教堂香火越来越旺。
古堡和城墙 图源:网络
厚重坚固的城墙 图源:网络
自此直到16世纪,教堂不断扩建和完善。建筑教堂用的花岗石均靠人工一块一块地运上山,全部工程整整花费了800年的时间!主体建筑群占地7公顷。它利用金字塔形山体,融合罗马式和哥特式等风格建了三层建筑群,有11到15世纪修建的附属教堂、隐修院,供朝圣者就餐和暂住及供修士们居住的房屋。
“奇迹”修道院 图源:网络
圣·米歇尔大教堂 图源:网络
拉梅维耶尔(La Merveille 意译“奇迹、奇观”)修道院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典范,高达35米,易守难攻,气势恢宏。顶层的内院和回廊轻巧通透。修士们在海天之间静思、漫步。位于山顶的圣·米歇尔大教堂集罗马与哥特式建筑风格于一身,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分。
天使圣·米歇尔雕像 图源:网络
地下室的石柱 图源:网络
钟楼顶端耸立着圣·米歇尔天使金色雕像。天使手持利剑,指向天穹。宝剑巧妙地代替避雷针,起到避雷作用。而地下室有地下蓄水池系统(海水变淡水,实现自给)和橡木桩基防腐技术(砥柱浸泡在海水中千年不朽)等黑科技谜团。
位于圣马洛海湾的圣·米歇尔山神秘长堤忽隐忽现:每当夕阳西下,大西洋的潮水像万匹骏马汹涌奔腾而至,潮差超过15米,高达4层楼,淹没长堤,圣·米歇尔山瞬间成为一座孤岛;待晨雾降临,潮水退下,露出滩涂与大陆相连。周而复始,蔚为壮观,为全球第二大潮汐现象。
圣·米歇尔山脚下壮观的潮汐 图源:网络
春分和秋分前后是大潮期。雨果曾被那里多变危险的景观震撼,他描写道:“陷入流沙,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不是危言耸听,雨果在1636年游览诺曼底时,在海上经历了一场潮汐惊魂:他乘坐的小船因潮汐差点儿漂向外海!现代也有实例:2015年,一群韩国游客为拍落日陷入沙滩,所幸被法国救援队与潮水赛跑成功救出。
在历史长河中,圣·米歇尔山经历诸多磨难:
1
13世纪初,法兰西吞并诺曼底,圣·米歇尔山老修道院被焚毁,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于1211年下令重建。
2
与英国的百年战争时期(1337-1453),119名法国骑士在此协助修士,依靠围墙、炮楼,抗击英军长达24年。英格兰大军在1417年、1423年和1434年三次围城,最后一次投入2万人(这在那个年代可不是小数),都没有攻克。圣·米歇尔山因此成为法国人的精神支柱。此后,圣·米歇尔山加强了城墙。
3
16世纪,圣·米歇尔山经历胡格诺战争(1562-1598),修道院几次落入新教徒之手,最终被修士们夺回。
4
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到帝国时期,修道院甚至被用作国家监狱,关押过5万多名囚犯。1863年,雨果发起拯救运动,这座海上巴士底狱才重获新生。
5
19世纪60年代,圣·米歇尔山重归修道院。
6
1874年重修修道院,并重新成为朝圣中心。
7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道士组织了护卫队伍坚守到二战胜利结束。圣·米歇尔山成为法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8
20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将修道院重新归还教会。
经过千年磨练,圣·米歇尔山成为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也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有近300万人前往参观、游览、朝圣。不过,每年仅在7月和9月或几个节日时有宗教活动。
圣·米歇尔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宏伟的宗教建筑闻名于世,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狭窄的“主路” 图源:网络
城墙环绕,漫步上山,主路曲曲弯弯,两侧古老的石屋,如今是商店、餐馆、咖啡馆,星星点点。海洋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讲述着这块神奇土地的传说。
神秘的咸味羊 图源:网络
我们在圣·米歇尔山品尝了两道特色菜:一是普拉尔大妈(Mère Poulard)的煎蛋,味美,个大如盘(厚约5、6厘米,直径足有20厘米!)我们每人一个,都没吃完;二是秘制羊排,羊肉取自当地海滨牧场吃海草长大的羊,所以肉也微带咸味儿!肉质鲜嫩而没有膻味儿,回味无穷。
圣·米歇尔山 图源:作者夫人供图
圣·米歇尔山是一座自然奇观、信仰和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圣地。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