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试题来源于《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该刊物原为云南旅京同人方便教育相对落后的滇籍学子投考大学而创办,却无意中保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大学招生考试的宝贵资料。
百廿农大,芳华依旧
书声琅琅,弦歌不辍
无论是备战今年年末的研考
还是明年的高考
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
正怀揣着梦想与憧憬
奋战题海,蓄力冲刺
而百年前的青年们
他们的试卷中有哪些内容
一百年前的招生广告(《晨报》1925年)
让我们重返那个
风云激荡、思潮涌动的年代
共同翻阅这份
来自百年前的中国农大试卷
一百年前的招生招考概况
(《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1926年)
这些试题来源于《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该刊物原为云南旅京同人方便教育相对落后的滇籍学子投考大学而创办,却无意中保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大学招生考试的宝贵资料。
《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出版公告
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在1926年的招生广告刊载于《晨报》,在这一年的入学考试中,考试科目丰富,本科要考高级英文(森林系考高级德文),物理考高级物理学,化学细化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生物仍分为动物学与物理学。
1926年入学考试的科目与日期
(《晨报》1926年)
接下来,百年前的考试
正式开始
准备好了吗
一起来答题吧!
1 物化
(1926年7月29日 9:00-11:00)
1926年入学试题物化部分
(Question) Give a short account of the method generally employed for preparing sulphuric acid on a commercial scale.
(点击查看1926年的考生给出的答案)
(问)物体由静止下落自第三秒之始至七秒之末其间所通过之距离几何。
2 生物
(1926年7月29日 13:00-15:00)
1926年入学试题生物部分
植物
(问)植物体水液上升与蒸发作用之现象能略陈之欤
动物
(问)反刍类胃之构造及其作用
当年的农业大学国文试卷什么样?
命题人在作文题目中
强调循自然规律和农业伦理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与国治之间的关系
作答思路与现在的“申论题”
恰有异曲同工之处
3 国文
(1926年7月29日 15:00-17:00)
1926年入学试题国文部分
(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阐义。
数学部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
更像是一道“奥数题”
以农夫耕作实际为题干设问
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关联
4 数学
(1926年7月30日 9:00-11:00)
1926年入学试题数学部分
(问)农夫八人三日间能耕地一百四十四亩,今有地三百六十亩,欲于十二日间耕完之,问需农夫几人?
在英文试题中
对中国农业的历史充满了自豪
对中国农业之未来充满了期待
彰显了那个时代农大人的
农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5 英文
(1926年7月30日 13:00-15:00)
Translate into English: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上之成绩,炳耀千载。即在今日之一切建设,农业亦当为其基础。盖中国幅员广大,待垦之地域,不可胜计。古今之农业智识、及其产品,多有为西人所未知者。欲求中国异日之发达观此种种,可以知所适从矣。
这些入学试题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出
教育与时代、大学与国家
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彰显作为农业高等学府
顺图自强之时势的使命担当
上世纪20年代农大学生正在果树剪枝
上世纪30年代农大学生正在做实验
上世纪40年代农大学生在观察植物标本
试卷在时光浸染中渐次泛黄
百年前青年们于风雨飘摇之际
写下的矢志许国的答案
在岁月长河里
志气恒扬,底色不改
上世纪50年代农大学生在拖拉机修理厂实习
上世纪60年代农大文体活动
如今的中国农大人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光荣传统
用最鲜活的答案践行着
矢志强农报国的承诺
在下一季秋,你们所有努力
必将化作硕果
中国农业大学期待
与你相遇!
文字|姜雨萱 沈紫桐 安文军
审校|王艺蓉 王若兮 程一恒 康邵伟 张百惠 杨雨睿 张舒然 尚怡彤 何淑榕
编辑|刘彦希
责编|范晨辉 姜萍萍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