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仅1.7万元起!连续纤维3D打印进入大众时代——碳索者三号登陆Kickstarter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0:09 1

摘要:数十年来,FDM(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已成为创客、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将创意快速落地的首选工具。尽管这项技术凭借打印速度快、操作门槛低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生产制造流程,但其短板也早已凸显:打印件普遍质地脆弱、强度不足,经不起实际应用的考验。

11月17日 23:00 上线 Kickstarter

“强”势登场

数十年来,FDM(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已成为创客、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将创意快速落地的首选工具。尽管这项技术凭借打印速度快、操作门槛低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生产制造流程,但其短板也早已凸显:打印件普遍质地脆弱、强度不足,经不起实际应用的考验。

如今,碳索者三号的问世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 —— 它将金属级强度的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共挤(CFC)技术,集成到一台桌面级设备中,不仅操作简单易用,更具备超高性价比 —— 直接将同类技术的20万元工业级设备价格拉到消费级水平,售价仅不到2万元人民币,重新定义了桌面级3D打印强度的边界。

传统FDM打印机在制作形状贴合的原型件、可视化模型时表现尚可,但只要打印件一承受外力,它的性能短板便会立刻显现 —— 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打印件在负载下极易出现开裂、弯曲甚至断裂的问题。

长期以来,工程师和小企业要制造功能性的终端零件,始终面临 “两难选择”:要么依赖CNC加工,要么花费高昂成本外包给复合材料厂商。连续纤维3D打印的出现改变了终端零件制造方式,但成本依旧是最大的拦路虎。主流品牌的连续纤维3D打印机,售价普遍高达15到30万元之间。连续碳纤维耗材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通常为2000-3000元一卷——这样的高价门槛直接将大多数创客、教育机构与小型企业挡在了门外。

碳索者三号的解决方案直击核心:将连续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直接嵌入打印件内部。相比于短切纤维(以纤维或纤维粉末在塑料基体中随机分布),连续纤维在长度上完整,无断裂,具有轻质、高拉伸强度、高刚度和抗疲劳性能等特点,能满足航空航天、机器人制造、汽车制造等对材料性能要求严苛领域的应用需求。打印件抗拉强度最高可达900MPa,是短切纤维的10倍以上。

为了让连续碳纤维成为所有人真正用得起的材料,碳索科技还自主研制出兼具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连续碳纤维耗材X-CCF。一卷X-CCF(1K规格,长度500米)的价格仅需350元——成本较同类产品低70%以上;

X-CCF兼容几乎市面上所有塑料基材(PLA/PETG/PA/PACF/PC/ABS),通过碳索者三号的双喷头(FFF+CFC)进行塑料基材和连续纤维的复合打印,满足用户对于不同打印件性能的需求。

“我们团队早期曾与航空航天工程师携手,为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客等顶尖航空航天机构研发连续纤维技术。正是这个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这项高端技术完全有潜力走向大众化。碳索者三号的诞生,就是要把航空级复合材料技术真正带给普通消费者 —— 设备体积更小巧、操作更智能,价格也足够亲民。真正的个人智造,核心在于能打印出金属般坚固、碳纤维般轻盈的功能性部件。这正是碳索的使命,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正在把这份愿景变成现实。”碳索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瑞表示。

碳索的核心团队源自连续纤维3D打印领域的先驱企业之一——阿奈索Anisoprint。Anisoprint专注于航空级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十余年,是CFC(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共挤)技术的发明者,曾为空客、苹果、宝马、福特等众多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及制造业巨头的创新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从莫斯科的航天尖端科技,到桌面上绽放的造物革命,依托深厚技术积淀,碳索科技已实现完全技术自主与本地化生产,并成功打造出新一代消费级连续纤维3D打印机——碳索者三号,它撕下了碳纤维“黑科技”的神秘标签,让高强度、轻量化的梦想,在每一位创造者手中触手可及。

不同于传统FDM打印技术只靠热塑性塑料挤出成型,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共挤(CFC)技术采用双喷头系统,塑料喷头负责打印基体材料,复合共挤头负责将连续碳纤维或玻璃纤维长丝与粘结树脂共同挤出铺设,实现紧密粘合。如同在混凝土中植入钢筋,连续纤维将整个基体结构牢牢锁定 ——大幅提升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能保持轻量化。

目前,研发团队已历经8代技术革新,布局了12项核心专利涵盖 “连续纤维--树脂共挤喷头设计”“纤维路径动态优化算法”等关键环节。构建起核心算法、关键设备及复合材料的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闭环,为产业化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不必再迁就传统FDM的脆弱,也无需为工业级复合材料的高昂价格却步 —— 全球首款消费级的连续纤维3D打印机——碳索者三号,正将曾遥不可及的航天级制造技术,真正带入每一个人的创造与生产场景。从此,想要制造更强韧、更轻盈、功能性更出色的部件,将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来源:3D打印资源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