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热血首战,打破日军不败神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0:41 1

摘要:1937 年 9 月,华北大地被战火笼罩。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后,兵分两路南下,其中一路精锐第 5 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沿平绥铁路直扑山西,目标直指太原。此时的山西,已是华北抗战的最后屏障,一旦失守,日军就能长驱直入,威胁整个华北腹地。1937 年

1937 年 9 月,华北大地被战火笼罩。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后,兵分两路南下,其中一路精锐第 5 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沿平绥铁路直扑山西,目标直指太原。此时的山西,已是华北抗战的最后屏障,一旦失守,日军就能长驱直入,威胁整个华北腹地。1937 年 9 月 23 日,八路军第 115 师的师、旅、团级干部围着一张简易地图,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师长林彪手指重重戳在 “平型关” 三个字上,声音低沉却坚定:“就在这里打伏击,把板垣师团的补给线掐断!”此时的华北,早已被战火啃得千疮百孔。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一路南下,北平、天津、张家口相继陷落,精锐的第 5 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沿平绥铁路直扑山西,这支部队是日军 “常设师团”,下辖 2 个旅团、4 个步兵联队,总兵力约 2.5 万人,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老兵,号称 “钢军”,侵华以来几乎没吃过败仗。国民党军在平型关一线布了 6 个军的兵力,依托长城隘口修了战壕、碉堡,可面对日军的火力压制,防线接连被突破。9 月 22 日,日军第 5 师团第 21 旅团一部攻陷平型关东北的东跑池,直逼平型关主阵地,国民党军第 6 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急电八路军,请求支援,再顶不住,太原就危险了。

接到命令的 115 师,刚从陕西东渡黄河,全师 1.2 万余人,装备却远不如日军。战士们大多穿的是灰布单衣,有的还穿着草鞋,干粮只有玉米面饼子。可没人抱怨,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大家就等着这一天,要跟日军真刀真枪干一场。林彪、聂荣臻带着参谋人员,亲自去平型关勘察地形。平型关东北有一条从灵丘到大营镇的公路,两侧是陡峭的山壁,最窄的地方只能过一辆卡车,山壁上没什么树木,只有零星的灌木丛,公路中间还有一座老爷庙,地势稍高,是整个路段的制高点,这简直是天然的口袋阵。

林彪当即定下部署:685 团在公路东段的关沟一带埋伏,负责堵截日军先头部队,防止敌人冲出去;686 团在公路中段的老爷庙两侧山壁埋伏,担任主攻,等日军钻进 “口袋” 就从两侧夹击;687 团在公路西段的小寨村一带埋伏,负责切断日军退路,同时阻击灵丘方向的日军增援;独立团则去灵丘以北的腰站,牵制日军第 21 旅团主力,不让他们过来支援。

1937年9 月 24 日下午,史上最惨烈的平型关战役即将打响,115 师的三个团开始往伏击阵地运动。天突然下起暴雨,山路又滑又陡,战士们背着枪、扛着弹药,深一脚浅一脚往上爬,不少人摔得满身泥,脚底被石子划得鲜血直流。到了阵地,大家只能趴在冰冷的山壁上隐蔽,暴雨顺着衣领往衣服里灌,冻得人瑟瑟发抖,却没人敢动,怕暴露目标,只能硬扛着。9 月 25 日凌晨 3 点,雨停了,山壁上结了层薄霜。686 团团长李天佑趴在阵地最前面,借着微弱的月光,能看到山下公路上隐约的车辙印。他摸了摸怀里的手枪,又看了看身边的战士,每个人都握着枪,手榴弹摆在手边,眼睛死死盯着公路尽头,等着日军钻进 “口袋”。

1937 年 9 月 25 日清晨 7 点,远处传来了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李天佑赶紧按住身边的战士,小声说:“来了!”公路尽头,先出现的是 10 几辆摩托车,车上的日军端着三八式步枪,警惕地四处张望,后面跟着 100 多辆卡车,车厢里挤满了日军士兵,有的在吃干粮,有的在擦拭刺刀,还有几辆马车,拉着弹药和粮食。整个车队沿着公路慢悠悠地往里开,丝毫没察觉到山壁上藏着千余名八路军战士,当日军车队的先头摩托车开到 685 团阵地前时,685 团团长杨得志大喊一声:“打!”3 挺重机枪率先开火,子弹像鞭子一样抽向公路,手榴弹像雨点一样砸向公路,日军的卡车瞬间被打爆,汽油流出来,火顺着公路蔓延,把整个山谷都烧得通红。

日军一开始被打懵了,有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子弹击中,倒在车厢里;有的钻到卡车底下,架起轻机枪反击,子弹 “嗖嗖” 地往山壁上打,碎石子溅得战士们满脸是血。板垣师团的士兵果然训练有素,很快就组织起抵抗,第 21 旅团辎重队队长桥本顺正中佐,拔出指挥刀,大喊着 “冲锋”,指挥士兵往老爷庙方向冲,他知道,只要占领老爷庙这个制高点,就能用火力压制山壁上的八路军。

686 团 3 营营长邓克明看得真切,不等命令就喊:“跟我冲!不能让小鬼子占了老爷庙!” 他带着全营战士,沿着陡峭的山壁往下滑,日军的机枪对着他们疯狂扫射,几个班长当场牺牲,可没人停下,老爷庙要是丢了,整个伏击战就输了。战士们冲到公路上,跟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公路上,到处是喊杀声、刺刀碰撞声、伤员的呻吟声,八路军的灰布军装和日军的黄呢军装混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只有通红的眼睛和拼命的架势。

1937年9月25日清晨,平型关战役正式打响,由于八路军提前设伏,日军一开始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日军的步兵炮开始反击。炮弹落在山壁上,炸起的碎石子能砸伤人,685 团那边,也打得异常艰难,日军先头部队想冲过关沟,685 团 2 营战士们抱着机枪,趴在战壕里往日军堆里扫,子弹打光了,就扔手榴弹,老爷庙的争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邓克明带着 3 营战士,硬是从日军手里抢下了老爷庙,可刚站稳脚跟,日军就调来一个中队的兵力反扑。

日军端着刺刀,排成密集的队形往上冲,邓克明喊:“把机枪架起来,打!” 重机枪手把机枪架在老爷庙的石墙上,对着日军扫射,枪管打红了,就往上面浇冷水,继续打。老爷庙前的空地上,日军的尸体堆成了小山。到上午 10 点,公路上的枪声渐渐稀疏。日军的车队几乎被全毁,活着的日军要么被俘虏,要么躲在角落里发抖。可八路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686 团伤亡最大,1 营 2 连 140 多人,最后只剩 30 多个;685 团、687 团也各有数百人伤亡,不少战士倒在公路上,手里还攥着没扔出去的手榴弹,有的战士胸前被日军刺刀捅穿,却还死死抱着日军的腿,不让对方动弹。

1937 年 9 月 25 日下午,平型关的硝烟还没散尽,115 师的战士们开始清理战场。在一辆被炸毁的日军卡车里,战士们找到了一本日记,扉页上写着 “板垣师团第 21 旅团辎重队”,里面最后一句话是:“没想到八路军这么能打,我们完了。”这场伏击战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也是日军第 5 师团侵华以来遭遇的最惨重失败。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立即致电祝贺:“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此前,“日军不可战胜” 的谣言像乌云一样压在国人头上,不少人对抗战失去信心,而平型关大捷,像一道惊雷,炸开了这层乌云。

从整个抗战格局来看,平型关大捷迟滞了日军南下的步伐。它打破了日军 “速战速决” 灭亡中国的幻想,日军原本以为能在三个月内征服中国,可平型关的失败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抵抗远比想象中顽强,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更是不可动摇。平型关大捷,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伏击战。它是中国军人用鲜血写就的丰碑,证明了 “正义必胜、人民必胜”;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我们下期见吧!

来源:老战士的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