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人抢1个高管位!韩国财阀关上晋升大门,专家:年轻人逆袭梦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0:48 1

摘要:在韩国,“进财阀、当高管”曾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优解,就像热播剧《金先生的梦想人生》里的主人公金乐秀,靠着努力就能逆袭上位的剧情,曾让无数年轻人心生向往。但现实却给了这份憧憬沉重一击,最新数据显示,韩国百强企业高管岗位的竞争已经激烈到331人抢1个,普通员工晋

在韩国,“进财阀、当高管”曾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优解,就像热播剧《金先生的梦想人生》里的主人公金乐秀,靠着努力就能逆袭上位的剧情,曾让无数年轻人心生向往。但现实却给了这份憧憬沉重一击,最新数据显示,韩国百强企业高管岗位的竞争已经激烈到331人抢1个,普通员工晋升高管的概率不足1%,所谓的“逆袭神话”正在被冰冷的现实击碎。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CXO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揭露了这残酷真相。报告显示,2024年,韩国营收前一百强的上市公司,员工总数不降反增,比前一年还多了1.4%。这说明什么?说明企业还在扩张,人还在招。可与此同时,高管名额却不升反降,从7135人减少到了7028人,足足少了1.5%。

事实上,一边是员工队伍不断壮大,一边是金字塔尖的位子却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高管岗位的稀缺性被无限放大。

十几年前,2011年的时候,高管在员工总数中的比例还有0.95%,虽然不算高,但也勉强能看到点希望。可现在呢?这个比例一路下滑,今年更是掉到了0.82%。也就是说,平均123名员工里,才出一个高管。这其中,差距最大的当属分销行业,331名员工里才有一个高管!这不就是典型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

为啥会这样?我觉得,这背后是韩国经济大环境和财阀自身战略调整的深度博弈。

首先是“外患”。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对韩国这种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影响巨大。美国时不时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这让韩国的大财团们如坐针毡。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他们不得不采取“瘦身”策略,把非核心业务剥离,精简组织架构,压缩成本。

SK集团业务单元从716个缩减到660个,浦项制铁卖掉了45项非核心业务,连乐天都开始变卖海外资产。这些操作,无一例外都在指向一个结果:减少冗余岗位,包括高管岗位。

再者是“内忧”,韩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也加剧了高管晋升的难度。韩国正在推行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的政策。您想啊,本来高管的平均任期就只有两年多,更新换代还算快。这要是一推迟退休,那些资深高管们不退位,年轻一代哪还有机会上位?

CXO研究院的院长吴日善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为了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必然会继续削减高管数量。这意味着,普通员工的晋升之路,只会越来越窄。

更令人气愤和绝望的是,在这个本就狭窄的高管赛道上,还存在着明晃晃的“世袭特权”。

数据显示,那些财阀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子女,入职后平均只需3.5年就能坐上高管的位子。这时间,甚至比普通大学生晋升到基础管理岗位的时间还要短!

还记得大韩航空前副社长“泼水门”的主角赵显娥吗?她从普通员工升到副社长,花了14年。而她的弟弟呢?只用了3.4年就当上了董事。这种“火箭式”晋升,普通人做梦都想不到。

这种制度性的不公,让那些辛辛苦苦、十年如一日奋斗的普通年轻人,情何以堪?当能力和努力在背景面前显得一文不值时,那种信念的崩塌,足以摧毁一代人的奋斗热情。

在过去,成为大企业高管,不仅仅是份体面工作,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实现阶层跃升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韩国年轻人可谓是“卷”到了极致:没日没夜地学习、考证、实习,甚至不惜贷款整容,只为在求职时能多一丝竞争力。

然而,当上升通道被彻底堵死,这种“内卷”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韩国年轻人,已经不再把“大企业高管”当作人生最高理想。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转向追求“经济自由人”或“小确幸”的生活模式:靠投资赚钱,享受旅行,吃健康的沙拉。这看似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但往深了想,何尝不是一种对残酷现实的无奈妥协?当“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被现实击得粉碎,年轻人除了选择“躺平”或在其他领域寻找出路,又能怎样呢?

331人抢一个高管岗位,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韩国企业内部的岗位调整,更是全球经济变局、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结果。

当韩剧里的“金乐秀们”还在银幕上续写着逆袭神话,现实中的韩国年轻人却面临着越来越窄的上升通道。这关于机会与公平的博弈,恐怕还将持续上演。这不仅仅是韩国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元、更公平的上升通道,是每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来源:奇闻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