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一期某档生活类真人秀的观众名单里,有人翻遍演员表也没找到她的名字。节目里几位嘉宾聊起过去合作的艺人,提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语气轻描淡写,仿佛那是个遥远的记忆。她没出现在镜头前已经快两年了,社交媒体更新停留在几个月前的一条日常分享,点赞数不过百。曾经活跃在各
在最近一期某档生活类真人秀的观众名单里,有人翻遍演员表也没找到她的名字。节目里几位嘉宾聊起过去合作的艺人,提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语气轻描淡写,仿佛那是个遥远的记忆。她没出现在镜头前已经快两年了,社交媒体更新停留在几个月前的一条日常分享,点赞数不过百。曾经活跃在各大综艺、被媒体频频拍到与当红男星互动的她,像是从热闹的娱乐圈悄悄抽身,退进了安静的生活角落。
这并不是一夜之间的转变。早在三年前,她就已经开始减少曝光。那段时间,她接连推掉了好几个综艺邀约,连一向配合的娱乐采访也一再婉拒。公司曾试图通过一段机场路透维持热度,但照片里的她戴着帽子口罩,步履匆匆,没有回应任何招呼。有同行私下议论,说她变了,不再热衷于刷脸熟,也不再愿意配合话题炒作。可变化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总有一点点铺垫,像潮水退去前的细微波动。
倒回到五年前,她还处在公众视野的中心。那时她刚结束一段长达半年的同居传闻,对象是当时热度极高的年轻演员张一兵(化名)。两人因合作一档都市情感剧结缘,戏外频繁出现在同一小区、同一家超市,甚至被拍到一起提着菜回家。媒体用“同居实锤”作为标题,粉丝吵得不可开交。她没公开回应,只在一次直播中笑说:“合租而已,谁还没个搭伙过日子的朋友?”这句话后来被截成短视频反复传播,有人觉得坦荡,也有人觉得敷衍。
紧接着,另一段绯闻又冒了出来。那次是和顶流歌手李然(化名),两人在某音乐节后台偶然同框,互动自然,有说有笑。狗仔拍到他们在休息室共饮一杯奶茶,手还碰着手。话题瞬间冲上热搜,李然新恋情的话题阅读量破亿。公司火速发声明称“仅为朋友聚会”,但她本人却在几天后的采访中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缘分这东西,来了挡都挡不住。”这话被解读为默认,也被当成炒作话术。而事实上,两人之后再未同台,连社交平台的互动都归于沉寂。
更早之前,她在一档喜剧综艺里和主持人杨迪(化名)搭档默契,一个接梗一个抛梗,节奏流畅得像老友重逢。节目播出后,弹幕里全是“CP感炸裂”“求官宣”的留言。剧组顺势推出一组“假想情侣”宣传照,她穿着婚纱头纱,他西装笔挺,两人对视而笑。那组照片后来成为网络热梗,被做成表情包广泛传播。但节目结束后,他们再没合作过,私下也几乎零互动。有工作人员透露,拍摄期间两人只是工作关系,所有亲密桥段都是导演设计的效果。
她最早进入大众视线,是因为一档选秀节目。当时她不算最亮眼的选手,唱跳实力中等,外形也偏清秀而非惊艳。但胜在表现稳定,每轮表演都能精准完成任务,加上说话直率不造作,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观众。决赛夜她拿了第六名,虽没成团出道,却被综艺导演看中,开始频繁接通告。那几年,她几乎成了“飞行嘉宾专业户”,哪档节目需要气氛担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走红之后,她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从前住在合租房里,下班赶末班地铁;后来搬进郊区的公寓,雇了助理打理行程。衣柜从几件T恤扩到满柜名牌,行程表从空白变成密密麻麻。可随之而来的还有无休止的揣测和审视。每一次露脸都会被放大解读:穿什么衣服、和谁吃饭、朋友圈点了谁的赞……有人夸她情商高、会来事,也有人说她刻意经营人设,靠绯闻维持曝光。
转折出现在一次直播带货中。那天她推销一款护肤品,语气比平时冷了几分,面对网友提问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中途有个粉丝问她“最近为什么不参加综艺了”,她愣了一下,然后低声说:“有点累,想歇一歇。”这句话没人当真,以为是客套。可接下来的一个月,她的确再没接任何公开活动。原定的两档综艺录制全部取消,新代言也迟迟没有官宣。圈内人开始猜测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甚至有传言说她与公司闹翻。
直到半年后,她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长文。没有配图,只有寥寥几百字。她说这十年像一场梦,从默默无闻到被千万人认识,再到习惯被镜头追逐,她一度以为这就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好好吃一顿饭,没和家人安静地坐一坐,没在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说出一句真心话。她写道:“我不是不感激这些年来所有支持我的人,只是现在,我更想找回那个本来的自己。”
那条动态下留言超过十万条,有人惋惜,有人祝福,也有质疑她是否在“立隐退人设”。但她没有再回应。此后她的账号更新频率越来越低,偶尔晒一张窗外的雨景,或是厨房里炖着的汤,配文简短得不能再简。有朋友透露,她现在常回老家住一阵,陪父母吃饭,带侄女去公园玩耍,生活平淡得像普通人。
来源:沫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