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享 | UNEP:2050年全球制冷需求将增加两倍以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0:10 1

摘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于2025年11月 11日在巴西贝伦 COP30 气候峰会上发布《2025年全球降温观察》报告,发出严峻警告:若维持现有发展模式,到2050年全球制冷需求将增加两倍以上,制冷设备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22太瓦飙升至68太瓦,相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于2025年11月 11日在巴西贝伦 COP30 气候峰会上发布《2025年全球降温观察》报告,发出严峻警告:若维持现有发展模式,到2050年全球制冷需求将增加两倍以上,制冷设备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22太瓦飙升至68太瓦,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7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

核心数据速览:

全球制冷设备年耗电量达4.5万亿度,占全球总发电量17%制冷相关排放目前约41亿吨 CO₂当量,其中1/3来自制冷剂泄漏,2/3来自能源消耗极端高温已造成每年约50 万人死亡,成为气候危机最明显信号全球超10 亿人 (主要是低收入群体) 缺乏足够制冷服务,面临健康风险

报告指出,制冷需求爆发式增长受四大关键因素驱动:

1. 人口与经济增长:全球城市化加速,中低收入国家生活水平提升,制冷从 "奢侈品" 变为 "生活必需品"。印度、中国、印尼三国贡献了全球制冷需求年增长的50% 以上

2. 极端气候常态化:2023-2025 年连续创历史高温纪录,热浪频率和强度提升,使制冷成为保障生命安全的基础设施需求。

3. 制冷服务普及不均:低收入家庭倾向购买能效低、污染大的制冷设备,形成 "高需求 - 高排放" 恶性循环。

4. 电力基础设施压力:制冷高峰用电导致电网负荷激增,部分地区被迫投入巨资扩建电力系统,形成 "制冷 - 用电 - 建电厂" 的碳排放螺旋。

1. 被动制冷:零能耗降温的革命性突破

被动制冷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散热机制,无需电力即可实现显著降温,是报告推荐的首要解决方案:

技术类型工作原理降温效果典型应用辐射制冷反射 97% 以上太阳光,同时向太空辐射热量比环境温度低 8-12℃建筑屋顶 (降温 7.5℃,空调能耗降 45%)、光伏板冷却蒸发冷却利用水分蒸发吸热降低 5-10℃干旱地区住宅、农业设施夜间通风利用夜间低温置换室内热量降低 3-6℃温带地区住宅、学校地下 / 土壤冷却利用地下恒温特性降低 4-8℃小型建筑、冷库

突破性案例:清华大学研发的辐射制冷材料,太阳反射率达 99.6%,中红外辐射率 96.5%,已在中东地区实现单体建筑降温 15℃,年运维成本较传统空调降低 70%。

2. 主动制冷技术革新:从 "低效耗能" 到 "高效低碳"

低能耗主动制冷技术与被动制冷结合,形成互补解决方案:

高效压缩机技术

磁悬浮压缩机:能耗降低 30%,噪音减少 50%,已在大型商业建筑应用无刷直流 (BLDC) 压缩机:能效提升 20%,振动降低 30%,广泛用于家用空调

制冷剂转型

加速淘汰高 GWP (全球变暖潜能值) 制冷剂,转向 R32、R290 等低 GWP 替代品《基加利修正案》要求 2030 年前大幅削减 HFCs 使用,预计可避免 **0.5℃** 全球升温

混合制冷系统:风扇与空调结合使用,在满足舒适度前提下,可降低能耗 **50%** 以上,特别适合过渡季节和部分负荷场景。

《2025 全球降温观察》特别强调 "从制冷到智冷" 的转型路径,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到制冷系统:

1. AI 赋能:智能控温与预测性维护

智能算法优化

基于 PMV 热舒适模型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动态调整温湿度,避免过度制冷,减少 **30%** 非必要能耗LSTM 神经网络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预警故障,将维修从 "事后处置" 转为 "事前预防"

案例:某商用 AI 空调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能耗降低 30%,同时保持舒适度,已获多国订单。

2. IoT 物联: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

实时监控网络

多传感器融合系统 (温度、湿度、压力、能耗),实现设备状态毫秒级监测智能冷站管理平台:将故障响应时间从 2 小时压缩至8 分钟,能耗降低 15-20%

应用场景

报告提出的 "可持续制冷发展路径" 通过整合被动制冷、高效主动制冷、制冷剂转型和智能控制四大策略,可产生惊人的多重效益:

1. 环境效益:

到 2050 年,制冷领域排放量降至26 亿吨CO₂当量,比常规路径降低 64%若结合电力系统脱碳,排放量可进一步降至2 亿吨,降幅达97%,几乎实现 "零碳制冷"

2. 经济效益:

2025-2050 年累计节省电量11 万太瓦时,价值17 万亿美元 UNEP减少用电峰值负荷 5-10 太瓦,避免 13-26 万亿美元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制冷设备能效提升带来的运营成本降低,投资回报期普遍在 2-5 年

3. 社会效益:

制冷服务公平可及性提升,保护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免受高温危害高温相关疾病减少,医疗支出降低,生产力提升电网稳定性增强,减少停电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1. 政策框架构建

UNEP 建议各国采取的核心政策行动:

将被动制冷要求纳入建筑节能规范,目前仅69 国强制要求住宅建筑遵守围护结构标准 UNEP制定严格的制冷设备最低能源性能标准,已实施的国家制冷能耗平均降低30%加速落实《基加利修正案》,制定制冷剂逐步淘汰时间表

2. 全球协作新机制

COP30 上启动的关键倡议:

"Beat the Heat Implementation Drive":巴西政府与 UNEP 联合推动,聚焦城市可持续制冷解决方案全球制冷联盟:意大利承诺提供200 万欧元新资金支持,加速可持续制冷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UNEP国际能效联盟 (U4E):已有 120 多国参与,统一制冷设备能效标准,预计到 2030 年可避免10 亿吨CO₂排放

《2025 年全球降温观察》报告清晰表明:制冷领域正处于十字路口,既是全球变暖的 "推手",也是气候行动的 "突破口"。通过 "被动制冷为基础、主动制冷提效、智冷技术赋能"的综合路径,制冷行业可实现从" 高碳耗能 "到" 低碳智慧 " 的华丽转身。

对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行动建议:

政府层面:尽快将制冷纳入国家气候政策核心,制定《国家制冷行动计划》,优先推广被动制冷和能效标准企业层面:加大智能制冷技术研发投入,开发适应不同气候区的高效产品,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消费者层面:选择高能效制冷产品,主动采用遮阳、通风等被动降温措施,践行 "智慧制冷" 理念

在极端气候频发的今天,制冷已不仅是舒适度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健康与生存的基础设施。从 "制冷" 到 "智冷" 的转变,将为我们开启一条既能应对全球变暖挑战,又能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立足UNEP《2025年全球降温观察》报告揭示的制冷需求激增与低碳转型紧迫背景,克力空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践行智冷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自主研发的冷凝热无级热回收专利技术,重构热力循环系统,实现制冷、再热与能效优化的闭环运行,成功替代高耗能电再热模块(传统电再热能耗占比超40%),达成35%以上的综合节能效果,已在半导体、生物制药、精密制造、新能源、实验室等环境高需求场景中落地应用,以精准控温与低碳效能响应报告倡导的能源循环利用理念。

未来,克力空调将进一步深化智冷技术迭代,聚焦AI与物联网深度融合,提升负荷动态适配与无级热回收的精准度;锚定《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推动高效节能产品在更多场景的渗透率;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低碳技术协同创新,加速低GWP制冷剂的规模化应用,助力全球制冷领域朝着“零碳智冷”目标迈进,为破解“高需求—高排放”困境提供可持续的企业实践样本。

来源:克力空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