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卖方是来自抗肿瘤及代谢领域的新星来凯医药,买方则是本土BigPharma齐鲁制药。交易的标的,LAE002是一种AKT强效抑制剂,能抑制所有三种AKT亚型(AKT1、AKT2及AKT3),也是全球两种处于晚期临床开发阶段的针对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AKT抑制剂之一
一笔总金额最高可达20.45亿元的交易,引起业内不小的讨论。
卖方是来自抗肿瘤及代谢领域的新星来凯医药,买方则是本土BigPharma齐鲁制药。交易的标的,LAE002是一种AKT强效抑制剂,能抑制所有三种AKT亚型(AKT1、AKT2及AKT3),也是全球两种处于晚期临床开发阶段的针对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AKT抑制剂之一。
今年以来创新药BD交易频繁,但发生在两家中国公司之间的十亿级交易,其实并不多见。引起行业关注的原因来自于几个方面:交易金额足够大、产品成熟、买卖双方都处在重要的发展节点……
这使LAE002的授权不仅仅是一个BD案例,更折射出中国创新药在2025年面对的现实:Biotech需要清晰的价值兑现路径;传统药企正在寻找真正能带动创新版图变化的管线;而具体到 AKT这个靶点,也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刻。
01
LAE002价值重估
如果把LAE002放在两三年前去评估,可能不是一个典型的“昂贵资产”。而今天,LAE002 却能以超过 20 亿元的对价完成授权,价值发生变化的背后,是靶点、市场和临床需求正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首先,是靶点本身被临床应用认可。AKT的崛起不算“爆火”,其临床治疗价值在过去两年逐步得到了确认。LAE002(afuresertib)作为一种强效AKT抑制剂,其技术创新性在于能够同时抑制所有三种AKT亚型(AKT1、AKT2及AKT3)。这一特性使其在靶向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当前全球同靶点药物中仅有阿斯利康的Capivasertib获批上市。而Capivasertib上市后第一年就贡献了4.3亿美元销售额,这与许多还在PPT或试验室里的“预期”不同,Capivasertib的表现,使AKT从学术研究层面跨进了商业化落地,改变了所有在研AKT产品的价值预期,也为LAE002如今的交易奠定了基础。
其次,来自于中国现有临床诊疗环境的迫切需求。HR+/HER2−乳腺癌是国内最典型的“患者基数大、治疗路径长、耐药频发”的肿瘤。虽然CDK4/6抑制剂在国内迅速普及,带来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同时也伴随着普遍存在的耐药问题。耐药之后治疗空档明显,而AKT信号通路与耐药机制直接相关,这一逻辑在临床中不断被验证。因此,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AKT抑制剂带来了“耐药后”这一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新选择。
除了靶点被验证以及巨大的临床需求外,LAE002所处的即将进入商业化的阶段也为这笔BD交易“添了一把火”。
从研发进度来看,LAE002是全球仅有的两种处于晚期临床开发阶段的针对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AKT抑制剂。其III期试验AFFIRM-205正在徐兵河院士率领下快速推进,预计于2025年底完成入组,计划在2026年向CDE递交NDA。从BD交易的惯常逻辑来说,对买方而言,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资产,风险可控、投入可估算、商业化时间表清晰,是极具吸引力的区间。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LAE002 20.45亿元的价值是扎扎实实地依靠靶点验证、市场数据、临床需求一起成就的。
02
为什么是此时
这笔交易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发生在双方都需要合作、且都能从合作中获得收益的阶段。
对来凯来说,这是一次对研发、临床、商务等领域能力的多重确认。
对于几乎所有创新药公司来说,最难的不是“发现靶点”或“推进临床”,而是如何在漫长的研发周期中保持足够的现金、足够的稳定性和足够的生存空间。LAE002的成功授权,行业看的是临床数据,但资本看的是“你能不能把研发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具体到交易上来看,首付款及临床开发里程碑付款,加上公司原有约12亿元现金,来凯的现金储备可达到约18亿元。这意味公司在未来两三年内,来凯都有能力稳健推进各项核心管线的研发乃至全球布局。
更长远来看,来凯与齐鲁的“联姻”,为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打下了好基础。齐鲁的商业能力在行业内无需赘述。在AKT靶点药物的研发上,商业化实力强大的本土Pharma,如恒瑞医药的HRS7415、正大天晴的TQB3912、南京正大天晴的NTQ1062等虽然也已入局,但目前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LAE002的先发优势毋庸置疑。
对于齐鲁而言,也正在完善自身的创新药布局的重要落子。
阿斯利康的Capivasertib今年4月刚刚在国内获批上市,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AKT抑制剂。齐鲁此次重金引进LAE002,不仅是齐鲁加码肿瘤创新药的决心,也反映出其对AKT抑制剂这一靶点市场潜力的看好。
齐鲁的创新管线中,虽然已有伊鲁阿克片等上市,但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对于一家商业能力极强的本土大药企来说,从零开始做肿瘤创新,不仅周期漫长,而且风险极高;但如果引进的是一个已经明确、已经接近上市、且与自己商业化体系高度契合的品种,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LAE002正是这样一个品种:临床已到III期,风险降低;靶点已被临床使用充分验证、且安全性和临床获益性有望更佳;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对齐鲁来说,这是一次能够加速布局创新药的机会。更关键的是,这是齐鲁少有的能够凭借自身商业化能力迅速放大的创新产品。在过去几年创新药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能够快速形成差异化、快速实现销售曲线的品种极其有限。
并且,这笔交易更符合当下产业内“分工明确、协同合力”共同发展的语境。
前几年的产业里,Biotech讲故事动辄是要布局全产业链,自建产能和商业化团队,让投资人以IPO形式退出。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冷热变化,无论Biotech还是Pharma,都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Pharma的痛点,在于国谈和集采等政策大大压缩了仿制药的营收和利润,过去引以为傲的商业化能力突然变成了成本负担;Biotech的痛点,在于意识到了成熟商业化体系“没有十年、二十年根本搭建不起来”,光在产品和研发上发力,并不见得能取得预想中的结果。
欧美市场中早已实践多年的分工合作的成熟的模式逐渐被认可:因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禀赋,擅长的事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想活下去,并且好好活,都要根据自身条件将长板做长,而不是浪费资源去一块块去补齐短板。
看透了这件事,也就不难理解当下行业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创新药从“独立完成研发、生产、商业化全链条”走向“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协作”。
03
来凯多领域发力
在外界看来,此番来凯与齐鲁在LAE002的交易,实现了公司在现金流上的巨大补益,也将大大助力来凯后续核心候选药物——LAE102等研发管线的推进。
作为代谢领域的新风口,LAE102是来凯医药自主研发的ActRIIA单克隆抗体。从临床进度来看,是全球为数不多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靶向ActRII的在研管线,与GLP-1受体激动剂联用可进一步减少脂肪并显著降低肌肉流失。今年9月,来凯医药公告消息称,LAE102 I期临床MAD(多剂量递增研究)研究取得了积极初步结果,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靶点结合能力以及增肌减脂的潜力。
LAE102的临床合作伙伴,则是全球头部的代谢领域巨头礼来。2024年11月,来凯医药与礼来签订临床合作协议,后者将负责美国I期临床试验并承担相关费用,来凯医药保留LAE102的全球权益。礼来的加入,让外界对于LAE102的前景充满期待。
除LAE102外,来凯也围绕ActRII抗体布局了多款候选药物,包括ActRIIB选择性抗体LAE103和ActRIIA/IIB双重拮抗型单克隆抗体LAE123,两者均为来凯医药自主研发用于肌肉及其他疾病适应症的抗体。
从管线授权、商业拓展,再到临床合作,来凯医药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看起来都已经更加清晰、明确。
04
结语
透过来凯与齐鲁的合作,不难看到国内的Pharma与Biotech之间,正形成一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Pharma凭借其深厚的底蕴,提供资金、渠道和市场经验,助力Biotech的创新成果走向市场;Biotech则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活力,为Pharma的研发管线注入新的活力。双方真正完成的是“研发端与商业化端”在本土创新生态中的一次高质量分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生物创新药的诞生,也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来源:E药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