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巴彦县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个,总面积120.1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已达永久基本农田的六成以上,万顷良田筑牢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巴彦县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个,总面积120.1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已达永久基本农田的六成以上,万顷良田筑牢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高标准农田优势多
提升粮食产量,适宜农机作业
巴彦县是全国农业大县、畜牧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拥有“巴彦玉米”“巴彦大豆”“巴彦猪肉”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
“我们村是‘巴彦黑土保护第一村’,是全县第一批全域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行政村。每年玉米亩产都能打‘吨粮’,大豆亩产量曾摸高500斤。”指着一片正在进行秋翻的高标准农田,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告诉记者,相邻的先锋村、新富村、丰农村、建新村也都在2021年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配套了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据巴彦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管理站统计,全县现有永久基本农田319.55万亩,自2019年以来,已建设高标准农田201.83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63.16%。
高标准农田不仅让粮食产量提升明显,还特别适宜推广农机作业。巨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巴彦县第一家推行代耕托管服务的“田保姆”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已有大型农机150余台,代耕农田五六万亩。在巴彦县,像这样的服务组织有120余家,有万余农户入托“三农”服务,“链”上大农业,稳粮增收得到强力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蹄疾步稳。
巨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辉告诉记者,由于有大机械作业保障,玉米不用急着抢收,“站秆”自然晾晒,秋收能持续到11月中旬,粮食成色更足、品质更好。“每亩地只收350元服务费,从播种到夏季,提供植保管护‘全程托管’,既促进了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让农民有更多打工、创业机会。”
天增镇的高标准农田,为2023年增发国债建设项目。在现场可以清晰看到,侵蚀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施,治住了耕地水土流失,农民不再为农田损失担忧。
农民带地入合作社
构建现代化供应链体系
为了推进高标准建设如期保质交付使用,巴彦县成立了由县领导、各相关科局、乡镇政府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保障高标准农田建好、用好。
在巴彦县西集镇兴旺村有一片高标准农田,这里是全县最大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秋收过后,万亩连片农田开启“黑色越冬”模式,为明年的丰收积蓄能量。
巴彦县嘉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彦铭介绍,自从建成高标准农田,乡亲们都带地入社成为社员,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起种植户、合作社、公司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产品现代化供应链体系,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这里种出的鲜食玉米在上个冰雪季火爆中央大街,深受游客青睐,这都是高标准农田的功劳。
“攥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这是农人对黑土地产能的生动描述。如今,逐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让丰饶的黑土地持续释放更大效能,为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增添了有力保障。
哈尔滨日报记者罗彦坤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