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心上事”企业“上心事”——采油十厂党委推进家园文化建设侧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9:45 1

摘要:子女上大学报到需要陪伴?“机动调休”让员工心愿成真;老人身体不适,子女不在身边怎么办?“朝阳驿家”红网热线为员工家人打通“生命通道”……一桩桩未写进制度条文却紧系人心的民生难事,采油十厂党委通过主动破题、精准施策,正在化为一件件暖心事。

子女上大学报到需要陪伴?“机动调休”让员工心愿成真;老人身体不适,子女不在身边怎么办?“朝阳驿家”红网热线为员工家人打通“生命通道”……一桩桩未写进制度条文却紧系人心的民生难事,采油十厂党委通过主动破题、精准施策,正在化为一件件暖心事。

采油十厂党委始终坚持“进了十厂门,就是一家人”的理念,近年来,该厂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到服务一线员工群众与解决民生难题上,将减负实效转化为员工群众可感的治理效能提升,用家园文化绘就企业与员工和谐共建、共享发展的美好画卷。

“一个笔记本”纾生活困局

8 月 25 日,采油十厂第四作业区党委书记廉春英来到集输班进行安全检查,出门前,她习惯性地将一个工作日记本揣进了衣兜儿。

“书记,我儿子 9 月初去大学报到,能不能调一下班?我想去送一下。”集输班员工王红艳对廉春英说。

“好,我记下了。”廉春英点点头,随即想起什么,“我记得孙立辉的儿子今年也上大学吧?”

她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王红艳的事。回到办公室,廉春英立即着手统计第四作业区今年家有高考考生的员工名单,并统一发布针对他们的“机动调休”办法。

只要稍有空闲,廉春英便带着笔记本深入工作现场,利用工作间隙与员工谈工作、唠家常,在拉近距离的同时,精准了解大家的实际需求。对于紧急问题,廉春英马上协调解决;对于长远问题,则纳入规划逐步推进。这个笔记本已成为梳理需求、服务民生的宝贵“台账”。

“大家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喜欢“找问题”的廉春英细数着“台账”上的大小事,自豪地说。就这样,廉春英的笔记本里记得密密麻麻。截至目前,她已帮助基层员工解决了40多个难题。

“一条电话线”解后顾之忧

“您好,‘朝阳驿家’红网热线。”接听热线电话的是采油十厂“朝阳驿家”工作人员陆迪。

来电者是采油十厂第一作业区的一名员工,他希望“朝阳驿家”能帮助自己的母亲联系家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常规体检。

2024 年 6 月份,采油十厂党委成立“朝阳驿家”红网热线员工服务站,为在职员工及家人开通了包括便民服务医疗、应急市区宿舍等在内的 32 项服务,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化解员工的后顾之忧。

接到的每个热线电话,无论事情大小,“朝阳驿家”工作人员都会详细记录在台账上,并按照轻重缓急逐一处理。翻看这本厚厚的台账,不知不觉间已经记录了500多次服务内容。

“朝阳驿家”工作人员魏铭泉说:“‘朝阳驿家’串联起 130 公里的服务半径,只要员工拨通‘朝阳驿家’热线,这里一定会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次大调研”增幸福指数

“企业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把发展扛在肩上,”这是采油十厂家园文化最生动的诠释。

为切实当好员工群众“娘家人”,今年 6 月份,采油十厂党委以“听民声、解难题、促发展”为宗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为精准掌握基层痛点、难点,采油十厂成立走访调研专项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与员工群众“零距离”沟通。截至目前,累计征集涵盖民生保障、经营管理、安全隐患等各方面意见建议53条,全面掌握了员工群众的多元需求。

针对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采油十厂建立“三清”台账管理机制,确保问题高效解决。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同时,采油十厂还着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推动服务从“短期响应”向“常态长效”转变。通过深化“部门联动”模式,针对健康设备配置、规范停车、不文明养犬等界限不清的问题,联合多部门会商研判,确保“疑难杂症”不积压、不拖延,真正将“一次调研”转化为“长效服务”,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编辑 杨帆

责编 彭勃

本文来自【大庆油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