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院现拥有文化发展与传播博士专业,文化发展与传播学术型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数智文化产业方向)、法律(法治与数字治理方向)2个专业型硕士专业,文化产业管理1个本科专业。学院文化产业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2026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通知
2025年11月13日10:00至2025年12月10日20:00
招生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专业代码):文化发展与传播(0503J7)
所属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初试科目: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
招生博导(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2026级招生博导个人简介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安萧宇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传播、数字文化产业、数字游戏产业、文旅规划与乡村振兴。中国传媒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协会特聘专家,曾挂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以融合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持国家语委重大课题《语言文字事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发展长效机制研究》、西藏哲社科基金课题《西藏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路径研究》以及乡村振兴与文旅规划课题数十项。
刘江红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专家委员会委员、腾讯“探元计划”特邀专家。研究课题聚焦AIGC对文化产业的重塑,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动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创意产业促进政策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十五五”人文城市建设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两部专著,10余篇研究报告获部委采纳。
刘京晶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研究领域为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和政策、文化旅游传播、数字艺术、公共文化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北京社科基金等 20 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文化部“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等多项国家重大文化决策,出版多部专著,50等余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央机关、部委采纳,多篇获得中央领导批示,为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内蒙古、浙江、云南、河北等地 30 多个城市开展文旅规划策划。
齐骥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芝加哥大学“城市创新”项目高级合作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人文经济、文化空间和“场景理论”。著有《百年大变局下的国家文化治理创新》《蜂鸣——文化艺术如何创造城市动力》《城市文化更新》《乡村文化振兴》《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文化规划原理》等专著10余部,刊发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课题,承担重点区域和城市文化规划数十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王青亦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网络文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国家广电总局委托课题《影视经纪领域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出版教材《人工智能艺术导论》《影视经纪实务》《数字艺术导论》,专著《互联网电视导论》《制造性别:现代中国的性别传播》《真实电视:电视仪式与审美幻象》,主编一套五册《中国网络文艺批评丛书》。
杨红
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兼任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旅大模型及数据智能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智慧旅游沉浸式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等。研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展示及数字化保护利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期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传播》等十余本专著、编著。
袁庆丰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93)。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1996),中国传媒大学教授(2002)、电影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22)、二级教授(2023)。近二十年来致力于中国电影历史、文化与产业发展、中外经典电影文本、外国电影在华传播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发表论文一百多篇,结集为《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2009)、《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2012初版、2022增补版)、《黑乳罩:1949年后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的文化传播和世俗影响》(2015)、《黑草鞋:1937~1945年现存抗战电影文本读解》(2020初版,2024再版)、《外国电影在中国:袁庆丰自选集》(2024)等。个人账号“袁老师讲电影”在微信视频号、今日头条、抖音、Bilibili、小红书等平台累计粉丝40万。
郑宁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 文化法治、传媒法律与政策、互联网治理、法治传播。曾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交流锻炼。现任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研究会立法咨询与政府规制法律专委会主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广电总局、网信办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司局级课题十余项。
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以“专业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了文化发展与传播、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法学四大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拥有文化发展与传播博士专业,文化发展与传播学术型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数智文化产业方向)、法律(法治与数字治理方向)2个专业型硕士专业,文化产业管理1个本科专业。
学院文化产业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学院设有文化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非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和文化法治研究中心4个专业研究机构,是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意学院”承办单位。
学院参与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等国家文化立法任务,承担了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参与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北京市、雄安新区等多个重点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发起成立由全国近百家高校加入的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联盟,成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等领域的重要智库机构。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坚持学校“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这一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懂文化、悉技术、擅运营、会传播”的优秀人才。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文化传播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紧抓AI时代“冲顶”机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