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海关北倚燕山、南襟渤海、中有关城,故而得名;万里长城纵贯其间,陆域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素以“畿辅咽喉”“两京锁钥”享誉盛名。近年来,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秦皇岛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海关区将旅游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坚决扛起长城国家文
山海关北倚燕山、南襟渤海、中有关城,故而得名;万里长城纵贯其间,陆域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素以“畿辅咽喉”“两京锁钥”享誉盛名。近年来,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秦皇岛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海关区将旅游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坚决扛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河北旅游名县创建使命,曾荣获第10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桂冠。
山海关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集长城、山地、古城、滨海、湖泊、森林等于一体的城市区。山海关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了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为引领,以天下第一关、老龙头等高质量景区为吸引,抢抓重大机遇,打造引领示范工程;实现存量升级,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多元融合体系呈现,旅游带动作用凸显;旅游要素不断优化,旅游供给日趋丰富。以现代多元融合产业体系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
建设完成3公里长城山海关风景道,串联山海关区北部两镇六村,新改建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22处。近年新改扩建旅游厕所共计60余座,全区旅游厕所数量达到190处,49座纳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22座达Ⅰ类标准;建有山海关区旅游集散中心、高铁站游客咨询中心,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点6处,充分满足游客咨询服务需求,重要交通枢纽、集散中心开通旅游公交,实现区域内接驳互通;建有山海关智慧旅游管理中心,构建“云游山海关”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及时更新、有效运行,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山海关景区荣获省级智慧景区示范点。
山海关区坚持依法治旅兴旅,旅游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挂牌成立全国首家长城文化保护法庭,快速审理旅游纠纷,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发挥管理“合力量”,设立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执法“线”;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投诉处理机制健全,落实旅游投诉受理中心24小时值班制度,确实做到“投诉有门、处理及时”,实现游客多而不乱、车辆慢而可行、整体旺而有序。
引入“金钥匙”服务品牌,组建旅游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驿站+党员+游客”工作新机制,全区设立32个“红色驿站”,景区、高铁火车站、镇街等多处地点设置分岗,2022年累计组织1200余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服务范围广泛、口碑俱佳,获评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做法入选文旅部11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山海关区积极打造关城文旅品牌,创新推出“爱上山海关”旅游新形象,创建#爱上山海关#时尚话题,浏览播放量达到981.1万次;召开“爱上山海关”旅游推介会,山海关文化和旅游品牌不断延续并“玩”出新花样。
山海关区充分发挥山、海、关资源优势,以文旅融合联动多元产业,创建活力持续释放。2023年,积极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繁荣复苏的有利契机,多措并举打造关城旅游品牌,实现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在旅游发展带动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区域影响力等方面效果明显,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河北文旅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