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起恶性暴力事件刚发生,特朗普政府就跟打了鸡血一样,24小时内就火速启动了一系列行动,这反应速度快得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保守派播客主持人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中弹身亡。
这起恶性暴力事件刚发生,特朗普政府就跟打了鸡血一样,24小时内就火速启动了一系列行动,这反应速度快得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柯克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创办了保守派组织“美国转折点”。
他一死,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直接主导起跨部门行动,张口就说政府进入“战争状态”。
本来以为这只是安抚支持者的场面话,没成想他们真的连夜起草法律备忘录,还列了一串打击名单。
这份名单里有反法西斯运动Antifa,有自由派捐款平台ActBlue,甚至还有乔治・索罗斯和支持移民的组织,连跨性别群体都没放过。
个人觉得,把这些非暴力的组织和群体跟“恐怖分子”挂钩,实在有点牵强。
后来看报道才知道,连特朗普政府内部的高级执法官员都承认,没证据证明柯克遇刺和这些左翼组织有关。
说白了,这份名单就是特朗普党羽多年来想收拾的“眼中钉”大杂烩,柯克遇刺不过是个刚好送上门的借口。
为了让这些打压行动看起来名正言顺,特朗普政府居然把小布什时期“全球反恐战争”的法律框架搬了出来。
当年那套法律是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现在拿来对付国内政治对手,这操作简直是把法律当儿戏。
更离谱的是,他们早就有滥用“恐怖主义”标签的前科,之前就曾炸沉过涉嫌贩毒的船只,还升级过军事化驱逐行动。
9月15日,米勒在副总统万斯参与的播客节目里煽风点火,说柯克最后一条信息就是要打击左翼暴力组织。
他还拍着胸脯保证,要调动司法部、国土安全部所有资源,瓦解这些所谓的“网络”。
这话听着挺唬人,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真正想做的,是压制所有不同声音。
特朗普的亲信律师迈克・戴维斯说得更直白,要动用反恐法、反黑法所有手段,从法律、经济、政治三方面碾压左翼。
还说要调查索罗斯的基金会,要让民主党人面临刑事调查。
搞不清他们哪来的底气,能这么堂而皇之地把司法工具当成政治报复的武器。
这边政府忙着制定打压政策,那边MAGA的活动分子也没闲着。
他们在网上疯狂收集柯克死后批评他的社交媒体帖子,曝光人家个人信息,还直接联系当事人雇主,要求解雇对方。
副总统万斯不仅不制止,反而公开支持这种行为,说发现有人庆贺柯克遇害就该当面指责。
这种煽动对立的做法,只会让美国社会的裂痕越来越大。
特朗普政府的打压行动不仅针对组织,连媒体人和普通民众都没放过。
喜剧演员吉米・金梅尔的深夜脱口秀节目,就因为柯克遇害后发表了一些让保守派不满的言论,直接被特朗普盯上了。
特朗普任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布伦丹・卡尔威胁ABC电视台,再播这节目就吊销执照。
ABC高层私下都承认金梅尔没说不当言论,但他们之前已经给特朗普图书馆基金捐了1500万美元和解诉讼,还是怕得罪政府影响利润。
无奈之下,只能把金梅尔的节目停播。
本来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没料到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周内有大量用户取消了迪士尼+、Hulu的订阅,众多名人也站出来谴责ABC的妥协行为。
如此看来,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明显的言论压制根本站不住脚。
ABC没办法,只能又把金梅尔的节目重启,辛克莱尔和Nexstar两家广播公司也跟着妥协了。
特朗普得知后气得在社交平台发文,还炫耀之前ABC给过他1600万美元,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完全暴露了他的真实目的。
除了打压媒体,特朗普还要求司法部长无依据起诉政治对手,包括前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参议员亚当・希夫等人。
更荒唐的是,他还在社交平台误发了给司法部长的起诉指令,被外界当成“选择性起诉”的铁证。
他任命的新检察官哈利根走马上任没几天,就起诉了科米,这操作真是把“司法武器化”演绎到了极致。
特朗普刚连任时,哈佛法学院教授德肖维茨还专门去劝过他,说不要搞司法武器化,当时特朗普还频频点头。
结果不到一年,他就把承诺抛到九霄云外。
塔夫茨大学政治学教授马修・西格尔说得好,企业轻易向政府妥协,是押注法治正在瓦解,这种现象确实让人担忧。
特朗普政府的这些操作,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漏洞百出。
他们想通过制造恐慌氛围震慑异己,却没想到引发了更大的反抗。
个人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把权力当成打击对手的工具,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现在的美国,因为这些政治清算行动变得更加分裂。
特朗普的复仇主义策略,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多问题。
柯克遇刺本是一场悲剧,却被当成政治斗争的棋子,这对逝去的人是不尊重,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更是一种伤害。
未来,这场政治打压还会持续多久,没人能说得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言论自由被压制,法治精神被践踏,整个国家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而民众的反抗也证明,对威权的抵制从未停止,这或许是守护美国民主底线的最后希望。
来源:木鱼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