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育文明乡风,需要党员干部走近群众、贴近生活。村干部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要到群众中去。”11月17日,“沿着总书记足迹看蜀乡新风”集中采访活动首站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被问起战旗村入选中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的“秘籍”时,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
“培育文明乡风,需要党员干部走近群众、贴近生活。村干部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要到群众中去。”11月17日,“沿着总书记足迹看蜀乡新风”集中采访活动首站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被问起战旗村入选中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的“秘籍”时,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
到群众中去,“暖心茶馆”就是战旗村村干部常去的地方。“2023年起,我们要求村里的干部每周不定期主动沉下去,走进村里的茶馆,和群众摆龙门阵、拉家常,既要收集群众意见和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又要讲好乡风文明故事,让群众乐于接受,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高德敏说。
“其实文明乡风的话题很多,也很广泛,比如健康养生就是老年人非常关注的话题。”高德敏经常在“暖心茶馆”里讲健康,“全村有1200名老年人。现在大家有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生活越过越幸福,都想健康长寿,这就要锻炼身体。锻炼不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没有使用高深术语,讲的全是村里人的故事。听讲时,时不时有老人点头,觉得他说的非常在理。如今,村里老人更注重科学养生、保养身体了。
战旗村摸透了村民的“听书习惯”:光讲大道理没人坐得住,得让“懂行的人”说“实在的话”。
“比如移风易俗,我经常在‘暖心茶馆’里,向群众讲解其中的好处。”高德敏说,农村喜欢做“九大碗”,一桌“九大碗”就是几百元,“我们就告诉老人,要体谅儿女挣钱不易。告诉年轻人,孝心要体现在平时,不要大操大办,不要讲排场。”
如今的战旗村,变化藏在细节里:以前办酒席要摆几十桌,现在村民遵循村规民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风尚已在村里落地生根。
战旗村党委副书记彭祖彬通过每周下沉到“暖心茶馆”拉家常,收集民意,还成了化解邻里矛盾、家庭矛盾的行家里手。前不久,有村民的家庭关系有点紧张,他在“暖心茶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其缓和家庭关系。
“这家人的母亲70多岁了,对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理解。比如,老人把孙子的饭做好了,而孙子又经常不在家里吃饭,老人对此颇有意见。”后来,彭祖彬分别做老人和年轻人的工作,最终解开了彼此的心结。“村干部帮我家化解了矛盾,真是太好了。”那位村民很是感激。
除了通过“暖心茶馆”收集村民需求,该村还成立了乡村振兴艺术团,举办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并与电子科技大学等19所高校结对,开展大学生进农家志愿服务,传播新知识、新风尚,让文明新风在互动实践中浸润人心。
来源:成都地铁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