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边总有人,吃喝随意、脸色红润,从不惧体检,难道他们真的天生免疫癌症?现实真有“癌症免疫体”吗?具备什么具体特点,才可能让身体和肿瘤“绝缘”?答案远比想象中复杂,尤其是第3个特征,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做到。
“孙阿姨,您上次的化验结果出来了,各项指标都比同龄人更好,特别是免疫细胞活性高。”
刚听完医生的话,53岁的孙阿姨露出一脸疑惑:“我一直觉得自己体质一般,怎么就成了‘免疫体’了?”
走出诊室,她忍不住和朋友分享,“难道只是因为我睡得早、胃口好?”其实,这类“天选之人”身上有着一些共同特征。
身边总有人,吃喝随意、脸色红润,从不惧体检,难道他们真的天生免疫癌症?现实真有“癌症免疫体”吗?具备什么具体特点,才可能让身体和肿瘤“绝缘”?答案远比想象中复杂,尤其是第3个特征,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做到。
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揭示:癌症的发生,并不是简单的“运气与否”,而是和生活里的小细节息息相关。拥有某些特定生理和生活特征的人,确实在肿瘤防御力方面表现突出,有些甚至可以类比“免疫体质”。
不过,所谓“天生免疫”其实是一系列行为和体内机制的叠加效应,并非神话,只要你坚持做到这些,就能明显提升自身防癌能力。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揭开这4大关键特征的真相,看看你是不是也在无意间已经拥有了它们。
普通人和“百岁老人”身上,肿瘤发生率天差地别,背后原因在哪里?医学上,虽然并没有绝对的“癌症免疫体”,但的确有人拥有较强肿瘤抵御力。这和遗传基因、体内免疫系统及长期饮食、作息密切相关。
权威数据显示:免疫系统若能及时识别并清扫“异常细胞”,理论上可以将癌症发病率降低40%以上。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对5000名健康老人进行回访,发现具有良好作息规律、不抽烟、坚持运动以及心理乐观等特征的人,10年内癌症发病率远低于同龄对照组。而生活压力大、喜欢熬夜、饮食油腻的群体,癌症风险则呈现翻倍增长。
知名肿瘤专家指出:“免疫体”并非绝对免疫,而是由于体内免疫活性长期维持较高水平,持续优化生活方式,使身体的‘肿瘤细胞巡逻系统’始终处于警戒。”
如果你满足下面4个关键特征,那么恭喜你,抗癌防线已经比绝大多数人更牢固:
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
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的人,研究显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了27%左右。而熬夜族T淋巴细胞数量则平均下降12%。体内免疫细胞只有在优质睡眠时才能“修复+巡逻”完成,定期作息,让肿瘤无机可乘。
均衡、规律的三餐饮食
喜欢蔬菜水果,摄入粗粮,膳食纤维每天达25克以上,可以显著增加益生菌活性,提高免疫应答。“地中海膳食”模式人群,肠道健康+炎症水平低,癌症发病率下降至原本的58%。
坚守长期锻炼习惯
不求强度高,哪怕每周快步走150分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运动者比不运动者癌症发病率低34.2%,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效果更加明显。这个特征往往最难坚持,却最容易让人“掉队”。
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社交
哈佛大学“成人发展跟踪”项目发现,心理压力大的人,肿瘤易感性提升近40%。而经常和家人朋友交流,保持心情平和的群体,免疫细胞功能优于抑郁焦虑人群。简单来说,心宽体健,免疫系统发挥战斗力。
睡眠“优先级”提高到首位,23点前入睡,睡前不刷手机,维持每天7小时以上的深睡眠;饮食遵循“三多三少”:多蔬果、多全谷、多优质蛋白,少油腻、少精制糖、少烧烤腌制;运动要量力而行,每次30分钟快步走、太极、广场舞都可以,累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即可;别忽视心情和人际关系,遇事看开点,可适当参加兴趣活动和团体,尝试记录好心情日记。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肿瘤免疫与生活方式关系研究进展》中国肿瘤杂志
《成年人健康运动指南》中华医学会
《哈佛成人发展研究追踪报告》
《肿瘤心理与免疫机制关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来源:张守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