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阴雨连绵的河南周口田间,村民蹚着没过脚踝的泥水抢收玉米、紧急排涝,满心焦灼只为挽回减产损失;而村头大喇叭仍机械循环着“禁烧秸秆”的播报,对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视而不见(据《人民日报》)。这一荒诞场景,让笔者不禁想起老家的一句俗语“光看场不撵鸡”,意思是:生硬执行有
阴雨连绵的河南周口田间,村民蹚着没过脚踝的泥水抢收玉米、紧急排涝,满心焦灼只为挽回减产损失;而村头大喇叭仍机械循环着“禁烧秸秆”的播报,对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视而不见(据《人民日报》)。这一荒诞场景,让笔者不禁想起老家的一句俗语“光看场不撵鸡”,意思是:生硬执行有关要求,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变通。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农机农具的升级、种植技术的进步,更是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措施的精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只有科学把握差异性和规律性,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反之,如果不顾实际,盲目决策,无脑执行,必然导致新的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既损害群众利益又加重基层负担,与真正的现代化更是南辕北辙、离题万里。
就以排涝抢收为例,村民在泥水中与时间赛跑。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政府协调的排涝设备、组织的人力互助、对接的农技支持,最讨厌的是那些不顾实际的“隔空指挥”和没有实际意义的“打卡值守”。好的服务,好比雪中送炭,让人眼潮心暖;差的服务,则如下雨天大街洒水,白出力却讨人嫌。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取决于服务现代化的温度与精度。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不仅是生产工具的迭代,更有治理理念的转变、服务模式的优化。“打卡留痕”换不来粮食丰收,“机械执行”托不起农民富裕。各级干部要坚决摒弃“唯任务论”的政绩观,跳出“流程化”的思维定式,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让政府服务“沉”下去,让政策执行“活”起来,不断破解“数据孤岛”“重硬件轻服务”等现实短板,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有“工具硬实力”,又具“服务软实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纸上画出来的,更不是大喇叭喊出来的。只有从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少些纸上文章,多些田间实效,少些空口白牙,多些真金白银,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才能让现代化的种子在农村沃土上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
耿昕 周志鹏
来源:邯郸V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