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上新台阶 展现新气象——从“十四五”看天津高质量发展答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9:32 1

摘要:这五年,有领航定向的关怀。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节日的温暖,为天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历史性时刻,在新时代天津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极大振奋了全市上下的拼搏斗志、发展信心。

记者|徐丽 周志强

历史的篇章波澜壮阔,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当“十四五”的时间卷轴即将收拢,渤海之滨的天津,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刻下砥砺奋进的铿锵足迹。

这五年,有领航定向的关怀。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节日的温暖,为天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历史性时刻,在新时代天津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极大振奋了全市上下的拼搏斗志、发展信心。

这五年,有风雨兼程的坚定。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全面落实“一个战略牵引”、“四个善作善成”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这五年,有岁物丰成的喜悦。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圆满成功举办,服务了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向世界展示了天津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魅力形象,落地一系列合作成果;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布局不断完善,注册企业超3900家,全市创新创业百舸争流;“十四五”以来天津累计接待游客超9.5亿人次,“津派文化”光彩熠熠,成为城市“颜值担当”“流量密码”……

五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实干奋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不负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融大局、成大势,协同发展奏响“同频共振”新乐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党的二十大以来,天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居于首位。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天津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彰显担当。

实验室里协同攻关——

联合京冀共建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和天津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京津研发、区域转化”格局成势见效。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6个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实现全覆盖。

产业链上紧密协作——

实施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行动,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命健康等5个集群晋级“国家队”。

通过三批高精尖“产业筑基”工程项目揭榜,天津在车规级芯片、人形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实现30余项技术突破,17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跻身小米、理想等整车供应链。

设施网里互联互通——

京津城际运力提高50%以上,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天津港创新服务模式,定制化服务雄安、北京企业需求,至北京平谷港城班列稳定开行。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让企业跨区域办事更便捷。

40余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当日往返游”“周末串门游”新体验。

社保卡“一卡通乘”“一卡通游”“一卡通阅”覆盖交通、文旅、阅读场景,三地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了满满获得感。

抓创新、赢未来,新质生产力激活增长新动能

天开高教科创园累计注册企业超过390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增长近2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十三五”期末的2.4倍……这些跃动的数据,勾勒出天津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增长新动能的生动画面。

“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天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推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打造依托科教资源形成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

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

全市建成2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海河实验室和400余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62家、市级科技领军(培育)企业300余家,涌现一批打破国外专利壁垒和技术垄断的重大成果。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运行,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摘得国际“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桂冠,麒麟软件发布首个AI国产操作系统……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持续完善。

全市建成46家概念验证平台、9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61家技术转移机构,形成全链条的创新生态。天开园建成“一核两翼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

从“新兴”到“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海光信息突破高端芯片架构设计等核心技术,联想集团“零碳智造”工厂全面达产,核酸医药产业园揭牌成立。

——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天津石化炼油提质改造等项目建成投产,奥的斯建设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高速电梯研发制造基地,中船天津转型升级能力建设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全球首个可开源的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成功研发,国内首款治疗白血病的CAR-T产品上市,创建4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在生物制造、脑机交互、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形成前瞻性布局。

增动力、添活力,改革开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天津勇立改革潮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以改革的“关键一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

改革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天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中培育新动能,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发展的局面“新”起来。

存量资源“腾笼换鸟”,274处、240.77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实现业态升级,142栋小洋楼焕发新生;盘活存量土地3887公顷、空置房产1669万平方米,实现盘活收入超千亿元。

增量要素“做优做强”,京东、华为等民营企业深化合作,空客、英力士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南港120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支撑性资源与标志性项目加速集聚。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6%,在全国领先;国资国企经营效益持续向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税收贡献率今年上半年分别增至37.8%、48.2%,发展的含“新”量、含“科”量、含“金”量、含“绿”量显著提高。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天津加快构建通道型、平台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开放新优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领航先行,52项试点经验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入推进。

制度创新赋能发展,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跨境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港口是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

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

天津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8。临港产业蓬勃发展,造船、修船、海工装备、航运服务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港口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带动城市能级与区域辐射力全面提升,天津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成为链接全球的重要枢纽节点。

承文脉、绽光彩,“四个以文”焕发津派文化新魅力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天津以“四个以文”为引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善作善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以文化人,凝心铸魂。

市委常委会带头落实“第一议题”“第一主题”“第一主课”制度,带动全市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场场基层宣讲覆盖街巷阡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天津楷模”金万昆等典型引领风尚;志愿服务队活跃社区,“中国好人”“好人社区(村)”传递温暖。“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蔚然成风,文明习惯融入城市烟火。

以文惠民,枝叶关情。

“文惠卡”降低观演门槛,舞台艺术更接地气;全民阅读活动,让书香浸润津城;从天津博物馆到梁启超饮冰室,文物与历史“对话”更生动。

天津音乐节、戏剧节会聚海内外名家,沉浸式话剧《日出》让街头变舞台,相声春晚以“津味”幽默传递欢乐……高质量文化供给,让市民精神家园更加丰盈。

以文润城,赓续文脉。

活化利用焕发生机,古文化街、五大道保护经验全国推广;红色资源名录串联革命记忆,吉鸿昌旧居等场馆再现历史荣光。

非遗传承绽放光彩,4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闪耀独特光芒。

对外交流传播声音,“鲁班工坊”成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闪亮的“中国名片”。

以文兴业,赋能发展。

老字号焕新,“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机床总厂旧址转型文创地标,“津一·PARK”融合工业遗存与休闲体验。

文旅融合绘就多彩画卷,春赏海棠、夏听音乐、秋跑“天马”、冬玩冰雪,海河消费带“串珠成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9.5亿人次,近悦远来的魅力之城阔步前行。

惠民生、暖民心,精细治理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必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天津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天津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着力点,筑牢城市宜居的民生根基。

就业优先稳大局。完善重点群体支持体系,截至2025年9月,“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超172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1%。

社会保障兜底线。社保“一卡通”建设提速,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17万人、1201万人。

公共服务提品质。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9%,400余所幼儿园增设托育服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津牌养老”品牌深入人心,到2025年底,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将达60%以上。

乡村振兴促共富。2024年,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5;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76∶1,继续保持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份。

“城,所以盛民也。”天津以“绣花功夫”优化人居环境,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温度”。

一间房里见民生。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斑驳的楼面焕然一新,缺失的设施补齐补全,居住品质显著提升。

一抹绿中显生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0平方米,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速建设,3万个以上体育场地场馆遍布城乡,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生活日常。

城市景观更亮丽。以服务保障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为契机,全域景观全面提升,现代化大都市的“国际范儿”愈发彰显。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天津坚持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以数智赋能、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交通网络更通达,多条地铁线路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较2020年翻番;189处路外公共停车场、4.1万个新增泊位缓解停车难题。

运行管理更智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初步实现,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数据共享。

绿色转型更深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8%;今年1—9月PM2.5浓度降至33.1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8%,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安全基底更坚实,累计改造燃气管网2625公里、供热管网2281公里,老化隐患动态清零,城市韧性持续增强。

社会大局更稳定,法治天津、平安天津水平稳步提升。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回望“十四五”时期不平凡的征程,天津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五年来,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

五年来,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通过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六治工程”,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牢坚实基础。

五年来,坚持正风肃纪反腐,抓好重点领域系统整治,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革命性锻造中拓宽风清气正的发展道路。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程将启。

全市上下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不断展现新气象。

来源:津彩河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