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 | 十三姐前阵子崔斯坦来我家采访我的时候问:“平时你儿子考得好,你会奖励他吗?”上周我直播的时候又有人问:“高考后你有没有奖励儿子?”其实我经常被问到类似问题:“你用什么奖励你家娃?”“你儿子这么优秀,你要怎么奖励他?”以前被问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都能让我回
文 | 十三姐前阵子崔斯坦来我家采访我的时候问:“平时你儿子考得好,你会奖励他吗?”上周我直播的时候又有人问:“高考后你有没有奖励儿子?”其实我经常被问到类似问题:“你用什么奖励你家娃?”“你儿子这么优秀,你要怎么奖励他?”以前被问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都能让我回顾好一阵子,最后甚至会让我有一点愧疚感。奖励?我对我儿子好像从来没有过。最近又被集中问到好几次,不会有很多人觉得“奖励机制”是一个很重要育儿环节?也许吧,我觉得我是得想出一个解释了——为什么不奖励,为什么不用奖励。我们家向来没有什么仪式感,日子过得很冷静,最不冷静的就是我了。那俩男的就像行走的AI,只吸收不输出。比如我读心理学的时候每次得了A+,我会满屋子乱窜,宣告这一好消息,窜了半天,我发现只有柚子跟着我一起狂奔,那俩男的保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岿然不动。行,很好,这就是我们家分享快乐的模式。但是我也没有奖励自己啊,我的乱窜和狂吠属于一种“庆祝”。所以,我们家的推进上进的方式是——“庆祝”代替“奖励”。这两者可是有特别大的本质区别的。这么说吧:从信号源上来说——奖励是外部的,庆祝是内在的;从执行方式上来说——奖励是单向的,庆祝是互动的;从执行者来说——奖励是由上至下的给予,庆祝是平等的共享。从意识上来说——奖励是“我通过刺激你来驱动你”,庆祝是“我通过分享快乐来感染你”;从最最底层的逻辑上来说——奖励是“你做了额外贡献的才值得拥有”,而庆祝是“我做了我应该做的而高兴”。所以,你学习,你考试,其实都是你应该做的,你只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完成了,完成得好就庆祝一下,没完成好就下次继续努力。至于奖励,在我这个理智清醒的老母亲心里,只会到真正“做了额外贡献”的时候才会出现,比如有一次我儿子自己组织带领他的乐团编曲和参赛拿了全国金奖,连校长都请他们喝咖啡了,被定义为“校史上的第一次”和“零的突破”,我就决定奖励他。因为这不是他应该做的,这是他花了额外的精力,克服了额外的困难,靠着额外的才华和坚持的勇气才得到的,这是一个值得被奖励的东西。但学习、考试、在家做点家务,现在把这个学上好,以后把那个破班上好,再往后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这都是他应该做的,不存在需要奖励的点。如果这些需要奖励,那我养娃这么久怎么没人奖励我啊,还不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我应该做的。
高考后我给娃买了新的电脑和手机,这算奖励吗?当然也不算,这是他上大学的必备品。再说了,这些东西是用来上课写作业的,算哪门子奖励啊。就好比你娃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你买了一套《天天练》给他当奖励......你好意思吗。所以大部分能用买买买来轻易实现的所谓“奖励”,本质上都不太值得占用“奖励”这个宝贵的份额。因为我是一个家长,给娃提供这些物质上的保障,让孩子吃饱穿暖拥有所有学习必须的硬件,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需要被感激,也不需要被奖励。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要图感激,不要图奖励,反过来也一样,孩子必须得明白什么是他应该做的。他不能为了某种预先谈判好的“奖励”而去做他本身就应该做的事。你现在是学生,本职工作就是把学上好,把考试搞定,不管多难多累,那就是你的事,你应该做,有困难家长可以帮忙,但不是说战胜了困难就是多值得被奖励的事了。我特别反对有的人喜欢在考试前跟孩子说:“你这次如果能考进前几名,我就奖励你xxx”。如果这样说,孩子就会觉得只有自己考进前几名才配得上那个xxx,只有他考得好才能得到你的认可,而你的认可也仅仅就值那一个xxx。你既贬低了孩子的努力,又贬低了自己的认可。父母的认可很重要,但并不是一定要通过“奖励”的方式,父母的鼓励、赞许、跟外人之间对孩子一两句真心夸奖的话,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大人也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图奖励,不图感激,这才叫“无条件的爱”。用物质哄小孩,孩子小的时候还很容易奏效,但当孩子上学之后(6岁以后),他们的认知已经不同了,他们需要很快转换姿态,学会由内向外驱动这个世界。不少家长一边问“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和自主性”,一边事无巨细地盯着孩子每天地作业,还不断用外部驱力去提拉孩子。有些奖励机制就是很没用的外部驱力,有时候一句对孩子努力地认可,胜过所有的物质奖励。很多孩子一辈子都得不到来自父母发自内心的骄傲的赞许,只学会了跟父母要物质奖励。那是因为他们早已看清自己的父母那两把刷子,除了花点钱也没别的手段了。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能把奖励当作生活的常态,不能让孩子变成一个投币摇摇车——你不给,他就不动。经常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的人,或许也并不是真喜欢这样,只是真的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驱动孩子,说白了也是偷懒。实在不行,你还可以自信一点,大胆地想一想——我愿意继续当你妈,这不就是最好的奖励了吗。
下周我在华东师范大学有一场分享
来源:格十三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