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报》:筑牢红色堡垒 激活治理动能——天津市河西区扎实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09:26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天津市河西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效、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天津市河西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效、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天津市河西区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社会工作领域各方面全过程,在组织方式上实现上下贯通、在治理路径上推动协同共治、在发展目标上形成和合共赢,为绘就善治善成的社会治理新图景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新时代河西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筑牢战斗堡垒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突破创新

随着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如何将这股蓬勃发展的力量有效团结凝聚起来?河西区的答案是:新兴领域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跟进到哪里。

河西区把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发挥区委“两新”工委机制作用,整合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拧成一股绳,持续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建强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和新兴领域党员三支队伍,夯实园区、楼宇党建工作基础,统筹推进互联网、律师、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效路径,成立行业党委、区域性党组织。开展新兴领域“固根铸魂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从12个方面提出37项具体措施。这套务实管用的“组合拳”,有效激发了河西区新兴领域的党建活力。

在河西区天塔科创服务区,中海楼宇综合党委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搭建互动桥梁,加强企业业务往来,通过提供“陪跑式”服务解决痛点难点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河西区围绕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推进重点企业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工作,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全区优选220余名专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行“企业吹哨、部门响应”服务模式,培养“助企惠企”服务团队。党建工作指导员耐心了解企业困难,为企业链接各方资源,提供实际支持,助力企业发展。

“公司里的党员同事们在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带动下,主动承担起更富挑战性的工作,这让我们对党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楼上宿舍,楼下食堂,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一站式暖“新”公寓,以实惠的价格和齐全的设施,为河西区的新就业群体提供了温暖的港湾,解决了他们“住宿难、住宿贵”的“关键小事”。

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在哪里,暖心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针对收集到的6类90余条需求,河西区15个部门协同发力,形成50余项资源清单,确保服务精准匹配,推出政治引领、权益保障、健康守护、成长赋能、解忧纾困、融入治理等六类举措,绘就一幅河西区“暖新服务热力图”:先后整合380余家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场所,提供充电、休息、就餐、停车等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在工作的间隙有地方休息;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课后小课堂”,组织参观研学、才艺展示、科普教学等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消除后顾之忧;联合区重点招商项目,将AI智能中医体检仪搬进暖“新”公寓,开展智能体检服务;联合人社等部门构建“培训+帮扶+辅导”服务闭环,通过“春风送岗”“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及“直播大咖面对面”等系列活动,为新就业群体职业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新就业群体在感受到这些关心关爱的同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社会增添暖意。

“我得把车擦得更干净些,不为别的,就为让街坊们知道,咱网约车司机也是社区里那盏随时能亮的‘暖心灯’。”在太湖路街道雀榕园社区的“高考爱心车队”里,网约车司机刘鹤是居民的“老熟人”,他连续两年为高考考生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在河西,像刘鹤这样扎根新业态,用勤劳与智慧书写的“新”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参与基层治理,担任流动网格员、志愿服务员、安全监督员、参政议事员、文明示范员等“五大员”,让爱心暖意在城市脉络中持续流动。

挂甲寺街道古海里社区老妈妈服务队在河西区“一站式”暖“新”公寓为外卖骑手包“爱心饺子”。

拓展治理平台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基层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河西区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直面基层治理难点,通过多方协同、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河西区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持续推动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等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时,坚持规范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造“蔷薇工程”。全区精准划分普通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实现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与网格管理体系精准匹配、联动调整。通过实施“五微精治 无微不至”行动(凝聚微力量、优化微服务、开展微协商、建强微阵地、办好微实事),动员楼栋长、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企业人员、志愿者等担任微网格员,推动城管、消防和水电燃气等部门、行业专业力量进网入格,推进美丽社区、品质街区建设。

让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有更多精力走进群众、服务群众,是河西区基层治理的题中要义。通过搭建“基层治理智能化平台”,打造“社区工作者助手”,让社区工作者可使用“今日我当班”(智能登记)功能登记、回复群众来访事项并生成工作日志,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质效;通过“百事e通”“接诉即办”“矛盾调解”功能查询问题,获取政策辅助、案例推荐等信息,补齐社区工作者知识短板和经验弱项,为社区工作者减负、为社区服务赋能。此外,面向辖区居民打造的“居民助手”——AI社工“河小西”可以7×24小时在线提供政策查询等服务,并实现工单智能流转和诉求快速回应,还为辖区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搭建情感沟通渠道,助力社区智能化服务供给和暖心关怀精准衔接。

“这两年,感触最深的是培训体系更加健全,不仅可以根据社区需求‘点单参与’,培训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式授课’,外出交流学访、实践锻炼次数也越来越多。”西楼北里社区党委书记丁乙介绍。河西区还打造社区工作者培训学院和实训基地,设置便民服务优化、特殊群体关怀等实战课题,帮助社区工作者在真实场景中积累经验、锤炼技能。在全市率先举办区级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一批“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社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让群众参与治理,是河西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过去,在挂甲寺街道前程里社区,居民常常为满地油污而头疼,颇具名气的“南楼煎饼”在带来人气的同时,也让小区环境日益恶化。让居民想不到的是,跟居委会的几句“牢骚”却让一个新型的“文化IP+烟火街区+治理赋能”的特色治理办法悄然萌发。社区发挥党组织协调作用,与桂发祥食品广场等地区知名企业合作,在每个优化环节都跟群众一起琢磨、一块商量。如今,老旧的居民楼多了很多色彩艳丽、立意新颖的墙画,以往油渍满地的街边摆上了新颖醒目的“城市家具”。

像前程里社区这样的蜕变故事,在河西并不是孤例。天塔街道“老味体北”品质街区建设也在居民广泛讨论、深度参与中逐渐成形。“空间换服务”“公益+低偿”“公益+市场”等共建共治模式,进一步丰富群众参与的“小而美”载体。

友谊路街道宾西楼社区网格员走访老年住户。

搭建沟通桥梁

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见行见效

为民服务是社会治理的落脚点,也是凝聚共识的连心桥。河西区在听民意、兜底线、解痛点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我在这小区住了快30年,有感情,但车位短缺、垃圾无序堆放、绿化不足的问题,让我们这些老住户感到很困扰。”东海街道居民张阿姨通过“政民零距离 邀您话家常”专场征集活动向街道反映。

街道第一时间组织所辖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进行研究,制定人民建议落实方案。一段时间过后,张阿姨发现社区增设了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垃圾转运更加及时,还增设了“口袋公园”。张阿姨高兴地和街坊们说:“咱们的想法变成现实了!”

河西区积极畅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采取群众意见信箱、网格员入户走访、社区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征集;并通过网格群线上征集、街道公众号留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方式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创新开展“咖啡议事会”“好邻居议事厅”“圆桌问计”等线下活动,确保群众建议“听得到、听得全、听得准”。群众的“需求清单”有效转化为部门的“服务清单”,形成了“听—知—议—办—评”的服务闭环。

越秀路街道惠阳里社区网格员发挥“哨兵”“探头”作用,在入户走访时听到某居民屋内有异响且敲门无人应答,立即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情况,在属地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配合下进入居民家中,发现老人摔倒在地,腿部受伤,随即迅速将老人送到医院,经治疗,老人转危为安。

河西区开展微服务助平安活动,对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落实“每日叫应”机制,强调困难群体走访频次、注重应急处置流程、深化多方力量协同。微网格员、志愿者与困难群体结成帮扶对子,每天至少电话、微信联系或走访1次,物业服务企业、商户、社区党员等积极加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法律工作室等,共同为困难群体提供助餐送医、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菜单式”服务,延伸服务触角。

2025年,河西区启动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同志愿者队伍,通过链接资源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桃园街道广顺园社区创新开启“社区+高校”模式,与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荣誉学院携手,围绕青少年课堂之外的共性需求,创新“社区副主任+高校教师”双负责人机制,开展公益英语角等双语文化活动80余场,服务超1600个家庭,实现需求与专业服务高效对接。此外,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实践、寒暑假托管等服务也纷纷从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变为现实,有效缓解了家长们的压力,提升了社区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通过一系列优质活动,社区逐步孵化出向阳小志愿者服务队、“家门口的家委会”等年轻人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桃园街道广顺园社区党委书记王菊算了一笔账,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年轻父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比例从不足20%提升至65%,有效参与率更是从15%提升至80%。年轻志愿者纷纷走出家门,志愿服务有了新的生命力。

马场街道金山里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向居民进行文明宣传。

编后语

天津市河西区在新兴领域党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凝聚服务群众等方面下大力气,深耕细作,切实把“需求在哪里,社会工作就开展到哪里”落到实处,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效让社会工作更有温度。

党建引领贯穿于河西区社会工作领域全过程各方面。从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效能,到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从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到构建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从关注困难群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到广泛征集民意、让城市温度处处可感,河西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天津河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