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实践托举起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9:24 1

摘要:三晋大地,活力奔涌。连日来,“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深入临汾、晋城两市,围绕“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题,走进政府部门、企业门店、景区基地、校园社区,实地探访两地以政策创新激活消费潜力、以民生升级夯实幸福根基的生动实践,见

三晋大地,活力奔涌。连日来,“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深入临汾、晋城两市,围绕“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题,走进政府部门、企业门店、景区基地、校园社区,实地探访两地以政策创新激活消费潜力、以民生升级夯实幸福根基的生动实践,见证了三晋大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实步伐。

政策发力+行业破局,激活市场“新动能”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上半年,我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显效,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全省旅游消费活力十足,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增长18.6%,经营收入增长21.1%。

在临汾新百汇商业广场的家电区,市民消费势头高涨,京东家电尧庙店、海信专卖店的经营者表示:“今年夏天以来,以旧换新的顾客就没断过,换购量同比涨了约30%。”在临汾市五星电器有限公司2500平方米的销售大厅,公司董事长秦国兴深有同感地说:“家电销售情况比去年同期好很多。”正在付款购买四门冰箱的市民朱先生表示:“原价2500元,享受以旧换新补贴后,2000元就拿下了。”

今年,临汾密集出台10项促消费配套政策,将绿色智能家电等15类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覆盖范围。目前,已惠及22.58万单次,拉动消费17.78亿元。

如果说以旧换新是对传统消费的“升级助推”,微短剧产业则激活了消费的“新赛道”。

“基地2024年10月启动以来,已吸引61家国内头部影视企业入驻,目前已经高质量完成了127部作品的拍摄,其中65部上线作品全网播放量突破30亿次。”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负责人李臻介绍说。

临汾微短剧产业的兴盛发展,还催生了道具租赁、后期制作、群众演员培训等新业态。大用数字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货架上的古装道具说:“我们每月采购服装、道具的费用超10万元,现在有3家小公司跟着我们做配套。”

在晋城市,以“民生服务”撬动消费,走出了一条独特路径。

“以前从晋城城区去泽州县巴公镇,坐公交车要10元钱,现在只要1元钱。”11月12日,乘客李阿姨拿着公交卡笑着说。

2020年,晋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域“一元公交”全覆盖。“1元公交开通后,来采摘园、农家乐的市民多了,我们的草莓销量同比增长了25%。”泽州县一家生态采摘园的负责人说。

“今年1月至7月,临汾市10个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1.86%。”8月27日,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春雷表示,“游客数量增长,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以往临汾的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地市,现在来自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游客明显增多。”

外来游客数量的增长,有力带动了临汾市餐饮、住宿、出租车、加油站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的增长,进一步激活了当地消费市场。洪洞县文旅局局长柳丽娟介绍说,广胜寺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以上,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文创等行业的发展。老洪垌饭店店长刘艳方对此感受颇深,“今年来店里吃饭的外地客人明显增多,营业额同比增长了20%。”

扩大内需

基建筑基+产业带动,拓宽增长“新空间”

扩大内需,既要靠基建拉动,更要靠产业激活。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8%,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临汾、晋城两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创新为路径,让内需增长既有“硬支撑”,更有“软动力”。

“晋城在教育基建上的大投入,进一步拉动了内需增长。近五年,晋城市累计投入246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支出持续增长。”晋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张震霆介绍,丹河教育园区规划10所院校,目前已建成8所,已入驻6所。

“山西科技学院去年入驻后,新增5000多名师生,周边的超市、餐馆、书店都跟着受益,店里的营业额同比增长了40%。”园区周边一家超市的老板说。

乡村振兴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变量。阳城县润城镇洎水新城社区的5000多名搬迁群众从“村民”变成了“居民”。社区居委会主任郭树文介绍:“‘山上产业化、山下社区化’的发展模式,拉动了农资采购等需求,也带动了社区服务、商业配套的发展。”“我在合作社种蘑菇,还能在社区食堂当帮工,收入明显增加了。”居民席斗魁表示,收入多了,他也舍得换新电视、新洗衣机了。

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通过“校地村企合作”,已发展成为集康养、文旅、种植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日接待游客超千人次,拉动内需“雪球”越滚越大。

11月3日,丈河村党总支书记石爱国表示:“我们和山西农大合作建设药材科普基地,和羊明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生态旅游。药材种植需要种苗、肥料,旅游发展需要建设民宿、景区设施,这都带动了本地采购。”合作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更激活了乡村产业需求。

扩内需、促消费还藏在乡村的“电商屏幕”里。在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销售数据:晋泽表姐食品两天销售3.77万元,晋研文化销售3.71万元……高都镇保福村村委会主任晋波介绍,当地通过电商赋能乡村发展,打造“一院十八坊”,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电商结合,培育出多个本土品牌。

改善民生

改革创新+服务提质,织密幸福“保障网”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今年,全省民生保障稳中有进。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1.0%;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9万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

临汾、晋城两地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以服务提升民生温度,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实在、幸福感更持久、安全感更充足。

“以前孩子上高中,每年学费、住宿费要5000多元,现在全免了,我们的负担减轻了。”晋城家长刘女士说。

在阳城县第四小学,校长郭文锁介绍:“学校可提供1080个学位,不仅硬件设施一流,还通过‘让每一颗星都熠熠生辉’的办学理念,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为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难题,晋城打造出“长护险”照护模式。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改革试点,晋城构建起“1+8”工作体系,建立个人、单位、政府三方共担的筹资机制,将45项护理服务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已准入定点护理机构47家,累计为1.2万名失能人员提供护理服务。

11月14日下午,晋城城区颐养中心内,78岁的刘大爷正接受护理员的康复按摩,妻子李夏鱼说:“老伴行动不便,孩子上班忙没时间照顾,现在有了专业护理,我还能陪着他,孩子们也放心了。”目前,这里已入住95位老人。该中心主任王姣表示:“中心‘长护险’不仅解决了失能老人的照护难题,还为中心吸引了3000余万元社会投资,新增就业岗位40多个。”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是晋城民生改革的另一亮点。

8月28日晚,“夏夜纳凉政好有你”系列“政务夜市”活动圆满收官。“以前办社保转移,得请假去政务大厅,影响工作还得排队;现在下班顺路来‘政务夜市’,20分钟就办完了。”家住晋城市城区的上班族李建军,是“政务夜市”的直接受益者。据统计,晋城市“政务夜市”系列活动累计现场解决群众难题300多个,收集意见建议60多条,给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在临汾,旅游产业、微短剧产业也成为拉动就业、提高收入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

今年,隰县加大投入又建起了两个大酒店,新增加了600余张床位。旅游产业已成为隰县引投资、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力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临汾微短剧拍摄累计使用群演超万人次,辐射带动数万人就业、增收。20岁的翟国良,今年4月入行,8月底已经成长为群演领队,联络着2000多名群演。他自豪地说:“我现在不仅自己挣到了钱,还能带领群演一起挣钱,日子越过越舒心。”

如今,三晋大地正以实干精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更多惠民举措、创新产业的落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强。(记者谢昌民 安晓奕)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