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榆中县上花岔乡百禄村石圈子社的兰州百合提质增效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由甘肃盛谷维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4栋高起架大跨度组装式日光温室分外醒目。原来,这里是兰州百合鳞片种球集约化繁育试验点。
走进榆中北山,天高云淡,山峦间一派祥和宁静的气象。
在榆中县上花岔乡百禄村石圈子社的兰州百合提质增效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由甘肃盛谷维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4栋高起架大跨度组装式日光温室分外醒目。原来,这里是兰州百合鳞片种球集约化繁育试验点。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投资190万元建成了50亩的百合种球繁育基地,在技术上是有短板的,而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不仅给我们提供有机肥,还有百合专家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很有信心将百合产业做好做大。”11月12日,正在该基地察看百合鳞片长势的白宝明如是说。
记者注意到,日光温室内温度达15℃,与室外气温形成了鲜明对比。温室内各种温控、喷淋等设施应有尽有,水、电管网配套齐全,百合鳞片优质籽球长势喜人。
据介绍,目前,该基地的百合鳞片优质籽球在床总量已达330万株。一年后,年产能可满足榆中县上花岔区域500亩以上商品百合种植种球所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和科技赋能,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榆中北山是传统的干旱地区,但这里阳光充足,土地资源富集,有利于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基于此,该公司聚焦“种源混杂、种性退化、良种缺位”这一百合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利用公司现有的土地资源、设施条件及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百合科技创新团队的技术实力,在遴选精品百合商品的基础上,采用“兰州百合集约化鳞片籽球繁育技术”进行兰州百合优质种球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培育与供给。
兰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兰州百合种植已达15.5万亩(其中:榆中县9.2万亩、七里河区5.54万亩、西固区0.76万亩),占到全省总量的57.41%。其中,榆中县北山高海拔冷凉旱作区域兰州百合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8万亩,占全市栽培总面积的56.8%。
“从这株的情况来看,存在土壤配比、肥料类型把控不到位的情况。因为这属于无土栽培的范畴,要把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铝等微量元素补全补到位……”当日,正在该基地查看百合鳞片籽球长势的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百合站站长彭志云对白宝明这样说。
彭志云介绍说,兰州百合至少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瓣大肉厚、色泽如玉、清甜脆嫩、味醇香甜、保健是兰州百合的典型特征。从当前兰州百合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以质论价、品质化竞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始于颜值、终于口感”必将是商品百合市场竞争中考量的两大基本属性。
“谁先掌握兰州百合的优质种源,谁就拥有了兰州商品百合的定价权!”近年来,兰州百合价格持续走高,同时,种源混杂、种性退化、良种缺位的问题越发凸显。这不仅是全省百合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更是制约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于兰州百合的发展脉络,彭志云侃侃而谈。
作为普通的兰州百合种植户来说,可以考虑利用自家房前屋后土壤肥沃、水源保证、管理便捷的有利条件,投资搭建规模适度的钢架拱棚,从具备百合组培快繁实力的专业公司,选购数量适度的新品种原原种种球,用两三年时间将其培育成用以剥取繁殖材料——鳞片的母球,并采用“基质槽压埋籽球繁育技术”,开展设施条件下的优质鳞片种球的定向培育,以切实解决自己“良种缺位”的短板问题。
目前,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百合产业包抓组所倡导的——兰州百合“育繁推三级繁供体系”,正由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百合站在七里河西果园及榆中县上花岔、园子岔等核心种植区及部分兰州百合种植户合作有序推进。
彭志云坦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不断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为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要聚焦本地实际,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实效,让农民用良种、良法开展百合等农产品种植,真正实现兰州百合“提品质、增单产、降成本、缩年限”的既定目标,促进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万宏
来源:观澜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