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解开这一全球瞩目的“中国密码”,核心在于读懂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生活幸福当作“国之大者”。正是这份矢志不渝的坚守,让中国的发展拥有了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法治为民映初心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述评之二
□席 文
今年3月,某知名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整体信任度在所有受访国家中继续居首位,中国民众对未来的整体乐观程度亦稳居全球第一。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始终风景这边独好。是什么样的深层逻辑,让中国民众对政府保持如此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要解开这一全球瞩目的“中国密码”,核心在于读懂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生活幸福当作“国之大者”。正是这份矢志不渝的坚守,让中国的发展拥有了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人心如秤,民意似镜。民心,从来都是最大的政治。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立场,字里行间浸润着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在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将为民初心融入公安实践的每一个细节,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提升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综合能力,法治公安建设蹄疾步稳。
波澜壮阔的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彰显出磅礴的实践伟力;辉煌非凡的历程,人民公安的为民初心被深深镌刻在时代坐标上。如今,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正向而行、同频共振,神州大地上,一幅栩栩如生的平安画卷、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正徐徐铺展。
忠诚为民筑牢安全屏障
“为了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公安,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天然赋予服务人民的使命内核。人民公安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与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史。
有一种深情,是站在14亿人民身后,以无悔坚守筑起安全屏障。
“排依克”,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最高的山”,这里扼守着通往中亚、南亚的咽喉要道,是全国“公安楷模”、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民警们日夜守护的家园。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在这片含氧量不足平原50%的“生命禁区”,一代代戍边民警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雪域高原,如磐石般坚守,如雪莲般绽放,用忠诚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有一种无畏,是在人民群众需要时,以“勇往奋进以赴之”的担当直面危险。
“全身共15处损伤,均集中在头部、颈部和手部”——这份遗体检验报告,清晰还原了一名公安民警生命最后时刻的壮烈:当生死抉择来临,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汉兴街汉兴派出所原副所长邱建军为保护战友与群众,毅然以血肉之躯迎向犯罪嫌疑人的尖刀。
山河忠骨见证赤诚,万千热血诠释担当。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滚烫的为民初心,是那炽烈的家国情怀,是这支英雄队伍以岁月与生命践行的庄严承诺。
或挺身于危难之际,或守望在平凡之间,这份为民情怀跨越地域与时空,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始终温暖而坚定。
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征程上,广大公安民警将“以人民为中心”熔铸于心、外化于行,用热血与生命维护公平正义、守护群众安宁,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可感可知的平安答卷。这份答卷,既是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最鲜活的印证。
为民解忧守护国泰民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底色。
“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我国成为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让人民群众直接触摸到身边稳稳的“安全感”。
在实现“人类历史上非凡的经济转型”的同时,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中国的治理成效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憧憬。这其中的关键,正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执政理念。
人民公安为人民,打击犯罪、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每一项工作都紧扣百姓期盼、围绕人民利益。
今年10月,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案全部进入司法程序,这个盘踞一方、作恶多端的犯罪集团迎来覆灭结局。5.7万余名中国籍涉诈嫌疑人落网的背后,是一场正义对罪恶的雷霆扫荡,更彰显着中国政府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定决心。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公安部联合四部门出台《电信网络诈骗及其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深化国际执法合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掉一大批犯罪团伙,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
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打击犯罪,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等基层治理活动,深入开展“夏季行动”“冬季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强化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幸福安宁。
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坚决抓住和推进什么——
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出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简化涉企经营许可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新举措;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高空抛物、违规饲养出售烈性犬、违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新增了多种群众关注的违法行为类型,让法治的阳光播洒到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
从“有没有安全”转向“安全好不好”,从“有没有服务”转向“服务优不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领域延展。
人民心声即工作所向。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交出了一份既有温度、又有厚度的“民生成绩单”,清晰勾勒出公安改革给群众带来的满满获得感。
广集民智汇聚共建合力
初秋的浙江义乌,高温依旧,阳光炙烤着大地。
8月28日,义乌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义新欧”联勤警务站民警傅锦辉和同事穿戴好单警装备,带领4名“平安服务队”队员,沿着铁路沿线开展日常巡逻。
“为保障中欧班列运输安全,我们组建了以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平安服务队为主的专职队伍,开展巡防联动、线路预警、治安管控等工作。”城西派出所所长洪永春介绍,针对“义新欧”班列线路覆盖51个国家的特点,警务站还专门组建“洋娘舅队伍”和律师队伍,为中外客商提供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等服务,让平安护航跨越国界。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参与治理——这是中国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也是人民公安开展工作的一大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重要论断,在公安战线得到了深刻践行。
60年前,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如今,新时代“枫桥经验”已扎根广袤中华大地,成为人民公安与人民群众心手相依、共建共治的生动写照。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民公安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
持续擦亮“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红枫义警”等群防群治品牌,建立完善“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矛盾化解机制……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的治理模式不断涌现,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汇聚成高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
在一次次广集民智、汇聚民力的实践中,基层社会治理找到了破题的关键,不仅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更让平安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历史的车轮,正行进到新的关键节点。
光荣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人民公安队伍将一如既往践行为民宗旨,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盼,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贡献更大公安力量。
来源:中国警察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