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让饭圈毁了运动员!从孙颖莎看樊振东的远见,他才是人间清醒!
孙颖莎们面对的不是比赛压力,而是一群举着“爱”的旗号的狂热粉丝。
这种爱,正在变成他们的负担。
在巴黎奥运会后,国乒三位选手孙颖莎、王楚钦和樊振东的商业价值呈现“井喷式增长”,他们的代言数量、品牌溢价能力甚至力压众多顶流娱乐明星。
有业内估算显示,孙颖莎和王楚钦的“莎头组合”商业估值已突破5亿人民币。
然而与商业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体育明星的竞技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干扰。
今年亚洲杯上,“饭圈”乱象再次入场扰乱赛场秩序,引发负面风评。
体育明星的商业突破标志着中国体育明星真正成为了大众流行文化的中心。
从前品牌商的宠儿几乎是清一色的娱乐明星,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颠覆。
王楚钦获得了从路易威登、科颜氏到麦当劳、舒肤佳、可口可乐等众多品牌的青睐。
孙颖莎则在女运动员中“一骑绝尘”,从理肤泉、高露洁到OPPO、红旗、肯德基,覆盖美妆、科技、汽车等多个领域。
然而,这种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危机。
WTT重庆冠军赛之前,中国乒协不得不发布《关于文明观赛的倡议》,其中提及理性看待输赢和可能存在的判罚争议、禁止使用闪光灯、不以任何形式煽动赛场内对立情绪等八条内容。
体育圈正在经历一种奇怪的异化:运动员的价值不再仅仅由金牌决定,而是被饭圈逻辑重新定义。
“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和渗透的现象愈演愈烈。
“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行为严重背离了体育的初衷。
在深圳举行的乒乓球亚洲杯上,“饭圈”乱象就曾扰乱赛场秩序。
极端粉丝的行为不仅影响运动员发挥,更扭曲了体育精神本质。
这类行为已超越了单纯的热情支持,变成了有组织的网络暴力。
网信部门与体育主管部门联合整治中,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60万余条,处置账号7.6万个,关闭账号3767个。
粉丝群体的行为已经从传统的加油助威,演变为包括“控评”、“草数据”、“反黑”等在内的高度组织化实践。
这些行为不仅在线上进行,还扩散到线下,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
面对日益猖獗的饭圈乱象,体育界已经开始采取坚决措施。
中国乒协、中国乒乓球队决定解散官方粉丝群,并将范围扩大至全体人员、全部社交媒体平台。
拥有官方粉丝群的人员积极主动作为,已陆续将群组解散,以鲜明的态度向“饭圈”乱象说不。
不只是中国乒乓球队,中国羽毛球队的运动员、教练员等也陆续解散粉丝群。
运动员们对这种行为感到无奈甚至恐惧。
樊振东在采访中表示:“有时候输球不行,赢球也不是那么行。 ” 这句话道尽了许多运动员在面对饭圈文化时的共同困境。
更严重的是,饭圈行为已经对运动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一些不法分子违法售卖运动员联系方式、证件号码、行程安排等个人信息,一些账号违规提供运动员有偿代拍、私拍活动。
面对饭圈乱象,各方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深化网上体育“饭圈”乱象治理,严打挑动互撕、引战的“大粉”“粉头”账号。
在具体措施上,有关部门依法依约对存在问题的1376个违法违规账号予以关闭处置,同步解散相关违规群组5803个。
体育系统内部也在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国家体育总局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多次召开治理“饭圈”乱象的专题会议,将“饭圈”乱象治理作为当前紧迫任务抓紧抓实。
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则对极端的、有恶劣影响的行为采取雷霆手段,进一步强化对网络暴力、侵犯隐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饭圈”和“应援”,其实都属于外来词汇。
“饭圈”的“饭”源自英文“fans”,直译为“粉丝”。
“应援”则源自日文“応援”的直译,最早是用来描述体育比赛现场拉拉队为运动员加油打气的行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应援”的概念传至日韩后,依托本土发达的偶像产业,演变为粉丝为偶像集体性的支持活动。
这种文化在进入中国后,与本土的粉丝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饭圈现象。
社交媒体平台的可编程性、连接性、流行度和数据化特征,深刻改变了粉丝参与偶像支持的方式。
粉丝社群选择性地挪用社交媒体的连接性逻辑和数据驱动指标,创造出独特的平台化语言游戏。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粉丝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改变了运动员与粉丝之间的关系。
运动员不再是遥远的偶像,而成为了粉丝可以“参与”和“控制”的对象。
要治理饭圈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奥运冠军杨扬指出,畸形“饭圈”与真正的“粉丝”是两回事,我们要培养更多真正热爱体育的“粉丝”,能够把体育精神作为价值坐标。
在实践中,一些积极的尝试已经开始。
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队员参与录制的文明观赛倡议小视频以轻松的形式向球迷们讲解乒乓球的观赛礼仪,并在WTT世界乒联重庆冠军赛的赛场内外播放,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来源:毛叭叭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