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提前盈利上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8:32 1

摘要:11月13日,诺诚健华(688428.SH/09969.HK)向市场抛出重磅信号:凭借强劲的商业化表现和策略性的对外授权交易,2025年全年将实现盈亏平衡,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两年。

又一家中国创新药企抵达扭亏临界点。

11月13日,诺诚健华(688428.SH/09969.HK)向市场抛出重磅信号:凭借强劲的商业化表现和策略性的对外授权交易,2025年全年将实现盈亏平衡,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两年。

对任何一家Biotech而言,由投入依赖转向自主造血扭亏都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临界点。在中国创新药行业走过第一个十年之际,“盈亏平衡”是比“管线故事”更稀缺、更有力的价值证明。

拥有健康的经营现金流不仅意味着生存,更意味着掌握了将资金投入高价值研发管线的自主权。诺诚健华目前拥有超10条研发管线,多条管线处于三期临床,自主造血形成的强劲现金流将助推在研分子更快走向商业化节点。

未来,诺诚健华的面貌会焕然一新,其价值锚点不仅仅在于“奥布替尼的故事”,更在于其扎实的商业化基础、精明的全球化策略以及厚实的后续研发管线。

提前两年扭亏

诺诚健华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总收入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59.8%。

其核心造血机器——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增长尤为强劲。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上涨45.8%,达到10.1亿元,这一数字已突破去年全年收入。这主要归功于奥布替尼独家适应症边缘区淋巴瘤(MZL)的不断放量,以及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新适应症的获批上市。此前奥布替尼已有三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新适应症纳入医保指日可待,持续确保其市场准入的深度和广度。

在11月14日的业绩会上,诺诚健华管理层基于前三季度的出色表现,将全年销售指引上调至至少40%的同比增长。

更关键的数据是利润。诺诚健华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大幅缩窄74.8%,降至7000万元。

财报明确指出,凭借强劲的收入增长、严格的费用管理和10月初的重磅对外授权交易,“2025全年实现盈亏平衡,提前两年实现盈利目标”。这一步伐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头部创新药企基本保持一致。

提前兑现的盈亏平衡承诺,是对其研发效率和商业化执行力的有力自证,对于成长期的创新药企,盈利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好看,更彰显其运营能力。

2024年2月,诺诚健华曾更换首席商务官。最近两年的商业化表现,也证明了其人才战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财务数字,截至9月30日,诺诚健华持有现金及相关账户结余高达近77.6亿元。充足的现金储备配合即将实现的全年盈利,使得公司在战略决策上拥有更高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不需要为了续命而进行被动的低价融资或交易。

BD背后的国际化野心

如果说提前盈利体现了诺诚健华的坚实根基,那么2025年10月达成的超20亿美元的BD交易,则充分展现了其在全球化和中长期发展上的深谋远虑。

与业内常见的“缺钱才BD”不同,诺诚健华这笔交易不是为了BD而BD。作为一家家底殷实的创新药企,诺诚健华此次BD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加速奥布替尼的国际化进程。

创新药是中国少有的刚站上全球化起点的行业,全球化意味着广阔的市场、更高的利润率。诺诚健华作为头部创新药企,通过借力纳斯达克创新药企Zenas出海,成功为全球化搭桥。

但中美两个市场对这笔交易的评价明显分化。中国资本市场的部分投资者在争论Zenas是否是最佳合作伙伴、交易结构是否划算,诺诚健华的股价在交易后未能明显拉升。但在美国资本市场,Zenas的股价在交易后已经上涨40%。值得注意的是,Zenas的股价上涨也意味着诺诚健华收益上涨,诺诚健华在BD交易中获得了Zenas的700万股股份。

在交易宣布后的10月10日盘后,诺诚健华斥资约1200万港元进行股份回购,以此表明管理层对该交易长期价值的高度信心。

Zenas虽然不是大型跨国药企,但有其独特优势。一方面MNC管线众多,授权产品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和优先级,而Zenas深耕自免领域,其创始人Lonnie Moulder领导的团队在神经免疫和MS(多发性硬化)药物开发方面拥有资深经验,同时拥有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曾成功主导将TESARO以51亿美元出售给GSK。

同时,Zenas资金弹药充足,资产负债表健康,且接连完成了超4.7亿美元的大额融资,拥有充足的资金来覆盖奥布替尼全球三期临床费用。

此外,Zenas的核心产品Obexelimab与奥布替尼在MS治疗上能形成“双剑合璧”的协同效应,共同抢占全球近300亿美元的MS市场,从而确保了奥布替尼在Zenas内部的最高战略优先级。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11月10日,跨国药企罗氏宣布其BTK抑制剂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三期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这一消息预示着BTK抑制剂在自免领域的前景愈发明朗。

已构筑多重壁垒

长期以来,部分投资者对诺诚健华的印象停留在奥布替尼的单一故事线。实际上,诺诚健华已构建了奥布替尼之外的多重研发壁垒。

在血液肿瘤领域,除了奥布替尼已有的四项适应症,CD19单抗坦昔妥单抗已于2025年9月全面商业化,已在20多个省份开出处方。

更具突破性的是新一代BCL2抑制剂Mesutoclax。该产品在BTK抑制剂难治的MCL(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展示了高达84.0%的总缓解率(ORR),为现有疗法失败的患者带来希望。而其与奥布替尼联合一线治疗CLL/SLL的注册性三期临床试验预计年底完成入组,初步数据显示ORR高达100%。强大的“奥布替尼+Mesutoclax”组合拳,将使诺诚健华在血液肿瘤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稳固。

在自免领域,除了BD给Zenas的MS适应症,诺诚健华在国内的布局同样接近收获期:

奥布替尼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三期注册临床已完成,预计2026年上半年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奥布替尼在自免领域的首个获批适应症;

奥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2b期临床数据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读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影响多个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病情反复发作且难以预测,全球有患者约800万人,中国约有100万人。奥布替尼是全球首个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二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的BTK抑制剂,若数据积极,其在全球自免领域的地位将进一步确立;

此外,两款高选择性口服TYK2抑制剂(Soficitinib和ICP-488)正高速推进三期临床,分别瞄准特应性皮炎(AD)和银屑病两大潜力巨大的市场,预计年底完成患者入组。两款分子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均已入选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重磅口头报告。

公司还将在2026年推动五至七款临床前分子提交新药临床试验(IND),进一步充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研发管线,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正如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霁松在财报中所描绘的蓝图:“公司正进入到2.0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将推动五到六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三到四款产品全球化,研发出五到十款差异化临床前分子。”从提前两年实现盈亏平衡、拥有自主造血能力,到超20亿美元轻资产出海战略,再到梯队分明的未来管线,诺诚健华的投资逻辑已从“单品爆发”转向“多轮驱动”,随着盈利能力兑现和后续管线价值的逐步释放,这家公司的价值正待市场重估。

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