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农村部新设的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耕田中心”)于2025年10月成立,其前身为2017年成立的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这一机构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旨在通过顶层设计解决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领域存在的乱象,为推动高标
农业农村部新设的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耕田中心”)于2025年10月成立,其前身为2017年成立的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这一机构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旨在通过顶层设计解决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领域存在的乱象,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耕地保护提供制度支撑和专业技术保障。
一、机构成立的背景与意义
耕地保护现状严峻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4亿亩,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质量总体较低,平均等级仅为4.76等,中低产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区域性问题突出,如东北黑土退化、华北盐碱化、华南面源污染等,威胁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但存在重硬件轻地力、地方财政压力大、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耕田中心的成立将强化全流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与耕地质量提升并重。
二、机构职责与工作重点
核心职责
技术指导与监督考核:涵盖耕地质量监测、农田工程验收等。
标准制定:2025年11月启动2026年耕地质量与农田工程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征集,包括土壤改良、农田工程监督评价等。
近期动态
2025年11月,中心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并赴安徽调研黄淮海抗灾保秋播工作。
东北黑土地保护座谈会召开,聚焦区域耕地退化治理。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案例
东北黑土区
黑龙江通过田块整治、灌溉设施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粮食产能显著提升。北大荒八五四分公司通过秸秆还田和土壤检测,实现黑土保护与增产双赢。
华北盐碱地治理
新疆呼图壁县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小麦单产提升20公斤;沧州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培育耐盐碱小麦品种。
四、国际经验借鉴
美国NRCS
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支持农民保护土壤、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强调自愿参与和个性化指导。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将土壤可持续管理纳入支持范围,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耕地生态功能。
五、未来挑战与方向
考核机制改革:需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提高“耕地质量”权重。
财政支持:建议中央加大转移支付,缓解基层配套压力。
耕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耕地保护从数量管控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深化,为粮食安全提供长效保障。
来源:纪录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