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生活虽然不比都市热闹和方便,却能让人体验到一种难得的宁静和恬淡。江风掠过篱边,酒香漫出竹窗,村落静立水畔,云影漫过天际。如此诗情画意的景象,立刻就让人淡忘了外界的浮沉和荣辱。
乡村生活虽然不比都市热闹和方便,却能让人体验到一种难得的宁静和恬淡。江风掠过篱边,酒香漫出竹窗,村落静立水畔,云影漫过天际。如此诗情画意的景象,立刻就让人淡忘了外界的浮沉和荣辱。
世间那些让人却步的纷扰,自不必提。待夕阳余晖斜倚篱角,当归栏鸡豚踏碎余晖,更会感觉到寻常的乡居岁月,充满了泥土和烟火的味道。下面分享程坚甫的一首《村居》,不见刻意雕琢,却融合了儒释道的智慧。
村居
现当代 · 程坚甫
江干竹木掩孤村,黄叶风飘入酒樽。
万里江天供醉眼,一秋晴雨系吟魂。
宁将黜陟看荣辱,聊以清闲度晓昏。
满目畏途行不得,夕阳篱角牧鸡豚。
程坚甫,广东台山人,被誉农民中的当世老杜。他早年曾任法院秘书等职,50岁后返乡躬耕,以种菜、称肥维持生计,虽然饱尝寒苦,却坚辞五保户的接济。
诗人擅长律诗创作,虽然口吃伴其一生,他却以诗为喉,写下了几百首佳作,其中既有饭无饱日觉肠宽的困厄自适,又藏着对时代的沉郁记述,用典精熟却不避农俗。他的很多不为人知的诗作经过发掘,终成岭南旧体诗的沧海遗珠。
程坚甫被人誉为岭南隐逸诗风的最后传人,他一生未历显宦,晚年归耕广东台山乡野,以旧体诗书写村居岁月。作者晚年目睹了社会变革,却在江村竹影、黄叶秋风中,将生平的坎坷与对世事的洞察,融入到兼具烟火气与哲思的诗行中
竹掩孤村藏野趣,黄叶入樽融自然,开篇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寥寥数字便描绘出江村的静谧轮廓。长江之畔,青竹与杂树交错,将一座孤村轻轻遮蔽,仿佛怕尘世的喧嚣,惊扰了这片净土。
秋风掠过枝头,金黄的落叶不偏不倚地落入诗人手中的酒樽。这些细节描写,正是作者晚年村居生活的日常切片,他褪去了早年为生计奔波的疲惫,并以道家顺应自然的心态,接纳并融入到眼前的天地万物。
江天万里纵醉眼,晴雨一秋系吟魂,颔联暗含儒家独善其身的坚守。这两句由近景转向阔境,视角从江村的竹影,跃升至万里江天的苍茫。诗人手持酒樽,醉眼朦胧中,眺望天地相接之处,辽阔的江天,仿佛专为一颗失意的心灵铺展。
整个秋天的阴晴雨雪,都牵动着他作诗的情思。程坚甫虽然一生未得重用,却始终未弃士人的身份自觉。他早年曾在《自述》中坦言读书虽未成名,立品犹期无愧,可见儒家修身立德的观念早已深植其心。
诗人晚年村居虽然无法兼济天下,却以吟诗作赋的方式,践行着独善其身的理念。江天的辽阔,是他在困厄中拓宽的心胸;晴雨的变化,是他对生活细微处的珍视。一个“醉”字,绝非借酒消愁的颓唐,而是挣脱了功名利禄束缚后的旷达。
黜陟荣枯皆看淡,清闲晓昏自安身,颈联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世事的态度。黜陟是指官场的升降任免,诗人将其视作无关荣辱的寻常事;他姑且以清闲自在的生活,度过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作者中年时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却因不善钻营、性情耿直,始终未能得志,甚至一度因时局动荡失去生计。历经沉浮与困顿之后,他深知既然荣辱非个人所能强求,不如安之若命,也是对道家不执着于外物思想的践行。
满目畏途归田园,夕阳篱角牧鸡豚,结尾将视角拉回江村的黄昏。诗人放眼望去,眼前满是令人畏惧的险途,实在无法前行;于是转身归来,在夕阳斜照的篱笆角落,看着牧童放牧鸡豚,享受片刻的安宁。
旧的秩序打破,新的观念涌入,传统文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畏途既指外在的社会动荡,也指内心对不合时宜的清醒认知。他不愿为了迎合时局,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于是选择退居田园,作者笔下乡村的景象,则是道家返璞归真思想的体现。
程坚甫这首七律刻画细腻,作者以江村为画布,融入了儒释道的智慧。首联物我相融,显示道家之趣;颔联吟魂坚守,展现儒家之风;颈联荣辱看淡,具有三教之智;尾联归园守真,暗合儒道之境。全文没有刻意谈道,却句句蕴含丰富。
来源:云水心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