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成绩亮眼 现场销售金额超6亿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7:40 1

摘要: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总结大会上,“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等37个单位被授予“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优秀组织奖”;“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嫩江市商务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本报记者 欧阳军 黄萍 实习生 古典

11月17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落下帷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吸引市民观展近20万人次,现场销售金额超6亿元。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总结大会上,“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等37个单位被授予“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优秀组织奖”;“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嫩江市商务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吉首市农业农村局”等9个单位被授予“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组织奖”;“冰鲜三文鱼柳”“麻酱鸡蛋”“大围山梨”“阳雀湖辣椒”等312个农业品牌被授予“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产品金奖”;陈伟林等74名相关工作人员被授予“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先进个人”称号;白箬铺乡村CEO廖红等4人被授予“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助农达人奖”。

本届展会创新实现与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同期同地举办,得到农业农村部的鼎力支持。本届展会以“科技引领、品牌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核心主题,紧扣“安全农博、市场农博、时尚农博、科技农博、开放农博”办展重点,以市场服务为纽带,聚焦农产品品牌推广、产销精准对接、渠道深度拓展、国际广泛交流四大核心任务,达成既定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效。

联动办展提质,规模能级再攀新高

红星实业集团秉持“三十年谋一场、三十年办一展”的坚守与初心,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农业农村厅的积极推动下,成功引入2025全国粮油与大豆产业博览会同期同地举办,实现展会规模与规格的双重跃升。坚持“挖存量、扩增量”的招商思路,与全国各地政府、协会、企业建立紧密协作机制,诚挚邀请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等4家国字头协会共同主办,汇聚起强劲参展热潮。

展会共设5个展馆,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吸引15个国家、百余家境外公司以及17个省(市、县)组团参展,其中南非、老挝为主宾国,天津为主题市,酉阳为主题县。参展企业达3500余家,市场化组展率达75%;展品涵盖近3万种农产品;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湖南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大会的项目签约金额109.98亿元,各市州及协会组织的8场专场推介签约金额18.38亿元;组委会自今年年初以来累计举办18场产销对接活动,成交金额5.8亿元;截至11月16日闭馆,吸引市民观展达18.9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及采购商近6万人次;现场销售金额5.1亿元,展会结束现场销售金额超6亿元(因办展理念由“注重现场交易”逐步向“以展示推介为主”转变,较去年有所下降)。

各项数据亮点纷呈,各项活动安全有序,现场的火爆场景,真切展现了市民对农博会的高涨热情与深厚喜爱。

链接国际资源,开放格局持续拓宽

W4馆国际展区内,15个国家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备受追捧。老挝的古树茶与精油、南非的烈酒、法国的红酒、泰国的香米、越南的咖啡、腰果、咖喱及热带水果等优质展品集中亮相,尤其是越南馆的火爆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现场成交订单26万元,达成5400万元腰果的意向订单,同时对接100余位意向客户。

南非参赞马明义先生三次到访湖南,此次参展后更是深信,湖南完全有能力、有优势成为推动南非与中国中部地区贸易往来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桥梁,他用清晰而有力的中文大声说道:“我爱湖南!我爱长沙!”这场跨国界的农业交流,既让市民一站式品鉴全球风味,更彰显了农业领域文明互鉴的深厚底蕴,让本届农博会的“国际范”愈发鲜明,为中部农业对接全球市场搭建了坚实桥梁。

赋能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精准发力

本届展会深度下沉服务重心,积极邀请外省市、县组团参展,各县市区负责人亲自为本地农产品展台推介,“湘阴好物”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本届农博会上正式发布。数百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着“从土地到餐桌”的匠心好物“借会出海”,让各地农业瑰宝绽放光彩。

2025农批市场产销合作大会上,20个县域、16家农批市场及30家商超平台齐聚长沙,各方聚焦赋能县域发展,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农批市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作用,破解县域农产品流通瓶颈,助力县域盘活特色农产品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为县域经济发展夯实了农业根基。

聚焦产业升级,创新动能充分释放

湖南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大会成果丰硕,现场签约28个项目,总金额达109.98亿元,签约内容涵盖综合种养、精深加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果蔬培育、农文商旅融合等多个领域。

新质生产力展区内,通过“智慧监管—智慧生产—智慧产品”三大板块联动,智慧种业、智慧农机、智慧渔业、智慧养殖四大核心领域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直观呈现了农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生动实践,尽显产业升级特色,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科技动能。

融合产销两端,对接实效全面提升

始终坚守“参展一次、服务一年”的宗旨,全力推动产销两端精准对接。组委会提前全面收集信息,深入了解参展商销售需求与采购商采购意向,从“津农精品”到“吉品味道”,从“味美四川”到“湘琼融合”“疆品入湘”,无数专业展商相互邀约、纷至沓来。

盒马、麦德龙、正大卜蜂莲花、天虹、兴盛优选、珊珊便利、零食优选、钱大妈、费大厨、大碗先生等大型采购商,通过产销对接服务平台、系列专业采购商对接会,以及组建多个“行业交流群”等方式,实现供需信息完美匹配,切实解决了企业销售难点与采购痛点,让“开展即有订单,参展即见实效”落到实处。

强化食品监管,保障群众“舌尖安全”

组委会筑牢质量安全防线,多措并举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双重审核机制,制定食品安全管控方案,由组委会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双重把关,严格参展企业及产品准入标准,确保参展产品符合追溯管理相关要求。推动参展实名制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规范展商名录报送与动态完善工作。

现场监管、多管齐下,制定现场管控工作方案,联合公安部门、城管部门扎实推进馆内馆外展品质量监管,杜绝售卖假货行为。现场设置有快速检测车,免费为观众购买的食品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还设置了公平秤,方便观众购物,杜绝短斤少两。

创新宣传矩阵,品牌影响广泛传播

本届展会宣传实现“主流媒体+新媒体”全域覆盖、同频共振,全网累计曝光量超1.5亿次。展会期间,70余家中央、省、市及境外主流媒体积极组织采访报道,媒体记者深度参与超300人次,共发布新闻稿件2122篇;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作品2000余条。

构建农博文化体系,联动线上线下宣传,首发“农博天团”IP吉祥物,打造专属展区,推出系列文创产品与多元互动体验,吸引更多年轻群体逛展;百余名带货主播、直播达人轮番出镜,推出短视频上百条、带货直播40余场,累计直播视频曝光量过千万,销售额达3410.5万元;“湘野红姐”“星城蛙姐”等头部达人和湖南广电主持人组成“代言天团”,为家乡农产品吆喝助力,用镜头展现乡村产业发展与农业品牌建设成果。

红星实业集团董事长罗跃表示,下一步,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扎实开展会前谋划,明确目标方向、细化工作举措,精心谋划好下一届展会。力争在参展国家、参与省市、主题省份数量上实现新突破,在观展市民人数、现场采购金额、签约总额上再创新高,让产销对接更精准、渠道拓展更高效、品牌推广更有力,让会务接待、便民服务、策划布展更细致周全;以更高质量的农博盛会,为促进中部地区农业交流互鉴,助力湖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