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11月15日,网易Everstone Studio打造的开放世界武侠ARPG《燕云十六声(Where Winds Meet)》海外版正式上线 Steam、PlayStation、Epic 平台,并采用免费游玩的形式。
扬帆出海 作者丨以南
北京时间11月15日,网易Everstone Studio打造的开放世界武侠ARPG《燕云十六声(Where Winds Meet)》海外版正式上线 Steam、PlayStation、Epic 平台,并采用免费游玩的形式。
上线前,《燕云十六声》(以下简称为“《燕云》”)的海外预约量超过1000万,超过20个区服跻身PS Store预购榜前五。据网易游戏官方15日发文,《燕云》开服40分钟玩家突破50万,Steam全球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14万,展现出了不俗的上线表现。
事实上,《燕云》出海距离其国内正式公测过去仅不到一年。去年12月27日,其正式开启PC端公测,以五代十国乱世为背景,让玩家化身身世成谜的侠客,在燕云十六州的广袤天地中探寻真相、谱写传奇。今年1月份,移动端“不删档”上线,实现“双端互通”,包括角色数据、游戏进度、充值数据等内容。
距截稿前,该作在Steam平台共1.3万余篇评价,其中“好评”数量1万+。从语言分配来看,7500多条英语评价总体为“特别好评”,俄语和土耳其语给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在TikTok上,《燕云》也引起了海外玩家的广泛讨论。1天前,一位仅几百粉丝的游戏博主发布了一条《燕云》的个人游戏视频,目前点赞量已超过21万。视频内容也很简单,仅仅是展现了轻功“踏雪”的游戏画面,让网友在评论区直呼:“这竟然是免费的?”
截图来自:TikTok
《燕云》作为网易本年度旗舰开放世界武侠ARPG,在网易2025年二季报中被明确提及该游戏表现强劲,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悉,截至2025年7月底,《燕云》累计用户已突破4000万,PC玩家占比超过60%,网易CEO丁磊在Q2财报电话会上评价:“《燕云十六声》目前的数据表现很稳健,无论是活跃用户还是商业表现,已经超过上线前的预期。”
网易2025年二季报截图
上线近一年,《燕云十六声》已然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用实打实的表现证明了自身实力。地图从清河、开封,到逐渐解锁的河西、不见山与九天,每一次版本更新带来的全新地图、剧情与人物,都持续强化着游戏的长线吸引力,牢牢抓住了核心玩家群体。如今,这款承载东方武侠美学的作品正式走出国门,我们不禁好奇,它将在海外玩家群体中掀起怎样的热潮,又会为中国ARPG出海带来何种新的可能?
外在、内核兼具的纯血武侠
继去年7月《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玩家热议,海外用户对于“东方美学”概念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此次《燕云》的上线,不少海外玩家在评论区将两者关联,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动作游戏的理解。
与其他ARPG相比,《燕云》主打高自由度开放世界玩法,目前对海外玩家开放的“清河”“开封”两大初始地图,构建了层次丰富的武侠场景:从环山抱水、炊烟袅袅的村落,到机关密布、幽暗深邃的地宫,再到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的都城街巷,从渡口浅滩到山巅云海,从林间幽径到朱漆城门,每一处场景都兼具细节质感与沉浸感,让开放世界显得饱满而真实。
画质呈现上,《燕云》的光影物理效果尤为亮眼。游戏支持自定义时间系统,玩家无需寻找特定道具,只需按ESC打开快捷栏,点击时辰图标即可拖动“日晷”调整时间,最多可快进两天。清晨的薄雾柔光、正午的锐利强光、黄昏的暖橙余晖,不同时段的光影不仅渲染出迥异的氛围,更会在角色衣物、场景建筑上形成清晰的明暗层次。这种细腻的视觉表现,也让海外玩家自然联想到《黑神话・悟空》的画面水准。
《燕云》摒弃了武侠题材较为固定的职业设定,以“声律武学”为核心打造高自由度战斗体系。该系统以音律节拍为核心触发逻辑,屏幕中央的声律指示器会实时显示当前激活状态与能量积累,不同声律间还存在“雷音克风吟、风吟克土葬”的相克关系。
玩家可解锁太极、点穴、狮吼功、千斤坠、蛤蟆功等40余种武学奇术,搭配“风燕破影”“云裂雷鸣”等节奏鲜明的招式连招,可以自由组合,创造独一份的战斗风格。
武器选择上,《燕云》海外版现开放了剑、枪、伞、刀、笔、扇六种类型,每种武器对应两种武学方向:如剑式均衡易上手;枪类兼具长距离攻击与定身绝技,蓄力技能伤害可观;扇子则自带治疗技能,可在输出之余提供续航。配合不同流派的心法搭配,能衍生出多样战斗玩法。
而战斗的核心在于“卸势”机制:玩家需在敌人攻击命中前瞬间按E键触发,既能免疫伤害,又能削减敌方真气,洞识值充足时还可连续卸劲反制,兼顾武侠动作的流畅性与攻防博弈的策略性。
玩法层面,《燕云》支持单人探索与联机协作,更融入了武侠世界模拟生存元素。玩家在进行大世界探索时,不仅可能因高空坠落受伤,还会受到寒暑、饥饿、瘴毒、疫病等环境影响,直接削弱战斗能力与生命值。此时可通过联机功能邀请其他玩家进入世界,借助“岐黄之术”救治,参与“快速救治病患”“听声辨位找隐藏患者”等协作挑战,让生存与玩家交互形成有机结合。
《燕云》主线剧情玩法则是此前国内玩家热议的话题之一。在五代十国乱世背景下,游戏采用碎片化叙事模式,将剧情深度融入探索过程,兼具硬核挑战与情感共鸣。
“清河”地图的剧情围绕“活人医馆”展开,昏暗的地道、突然“贴脸”的无面人,搭配压抑的音效营造惊悚氛围,不仅具有“中式微恐”色彩,更藏着巨大的剧情反转。通过剧情,玩家将会了解,这些“恐怖”的无面人实为心系燕云十六州的侠士,为卧底契丹接受改头换面的手术,失败后只能隐居地宫。除了视觉震撼外更给了玩家心理上的震撼。
此外,清河剧情中的跳桩考验、机关解谜(如用火箭引燃井口藤蔓开辟道路),既要求精准操作,也需要推理线索。整体游戏体验十分“硬核”。
在剧情的推进中,玩家将发现郑鄂、容鸢等角色的行事动机模糊,需要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收集见闻、解读人物背景。同时,“开封”剧情将家国情怀与江湖恩怨交织,让武侠世界不止有快意恩仇,更承载了乱世中的人性挣扎。“生而微末者,当真无声吗?”“苍生无言,侠为其声。”主线剧情以极具东方美学的叙事手法表达了游戏的主题思想。
外文环境下,重现“东方美学”?
在《燕云》海外上线后,玩家讨论迅速蔓延至TikTok、Reddit、YouTube与 Steam。在开放世界、武侠元素以及游戏美术表现的共同推动下,许多海外用户在体验时便形成了相对鲜明的“初印象”:惊艳的视觉效果、新鲜的玩法操作,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理解落差与体验困惑。
例如,在角色系统中,通过其高度自由的“写实风”捏脸系统,一海外玩家“捏”出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样子,并被其他玩家上传至TikTok平台,发布16小时,点赞量超3.7万,这类“搞怪”UGC也让并不熟悉武侠题材的玩家能接触到游戏。
截图来自:TikTok
除了这种“花式整活”外,社交平台上对《燕云》更集中的分享,体现在其开放世界探索与动作效果上。最突出的有开头提到的轻功“踏雪”,几段二十多秒的“飞天”视频,展示了整个游戏的武侠意境、画面精度、动作流畅度,引发了众多海外玩家对游戏的兴趣。
截图来自:TikTok
《燕云》的战斗表现也获得了较多的正向评价。从PvP竞技到Boss对抗,其视觉效果也成为热议点。
截图来自:TikTok
TikTok平台,甚至有玩家仅展示角色服饰的布料细节,便引发围观。
截图来自:TikTok
此外,AI驱动的NPC交互被海外玩家频繁提及。一些玩家在Reddit上分享自己和渔民、行脚商人等NPC对话的过程,并称这是“真正感觉到NPC有生命力的系统”。不过,这项系统也暴露出成长空间,例如部分对话无法持续、记忆衔接不够稳定,导致玩家感到“沉浸感被打断”。
截图来自:Reddit
目前,《燕云》TikTok官方账号也积累了6.9万粉丝。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2024年7月13日开始,账号便开始陆续发表视频、预热游戏,彼时国内版本还未正式公测,但团队一早便有输出海外版本的计划。
在内容吸引力之外,一些体验类的问题也在短时间内被玩家集中反馈。语言本地化是其中争议较高的一点。部分玩家认为,古汉语式对白在转译成英语后丢失了语感与文化节奏,英配对白的表演也被认为“气质不符”。有海外华人玩家则指出,中文语音搭配英文字幕是目前体验武侠氛围感的“更合适方式”。
截图来自:Reddit
在Steam平台,也有玩家提到游戏系统和菜单较为繁琐、游戏玩法复杂、剧情演出前摇较长、新手引导不够明确等问题。游戏的学习成本与内容密度对轻量级游戏玩家具有门槛。
总体来看,《燕云十六声》的海外表现既有亮点,但也流露出重度“武侠”出海在全球环境中的普遍挑战。它凭借画面表现、武侠轻功、战斗节奏和AI NPC互动建立了清晰的辨识度,这些特征构成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同时,语言本地化、游戏内容引导等文化适配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后续口碑的稳定性仍得看于团队怎样为海外玩家持续打造外文环境下也能体验到的“东方美学”。
结语
放大来看,《燕云》的出海折射了中国文化题材游戏作品全球化过程中的现实处境:内容生产力与技术能力已具备竞争力,但文化理解、本地化策略和长期运营方式仍需要与海外玩家的习惯进行更紧密的对接。尤其是在开放世界、MMO、ARPG这类重度游戏品类上,持续迭代的节奏、玩家参与感的建立、跨文化叙事的调试,都是决定走多远的关键变量。
这份案例不只是一个产品层面的话题,也将成为观察中国ARPG如何向外生长、如何在不同玩家生态中找到稳定位置的重要参考。
来源:扬帆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