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末年,青州城外有个少年,名叫陈砚。陈砚的父亲曾做过县尉,可在他十岁那年,一场瘟疫夺走了父母的性命。陈砚成了孤儿,家道中落,只能靠着给人放牛、拾柴勉强糊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唐朝末年,青州城外有个少年,名叫陈砚。陈砚的父亲曾做过县尉,可在他十岁那年,一场瘟疫夺走了父母的性命。陈砚成了孤儿,家道中落,只能靠着给人放牛、拾柴勉强糊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这天,陈砚上山拾柴时,突然刮起狂风,乌云瞬间遮住了太阳,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他急忙往山下跑,远远看见山腰有一座破庙,便加快脚步躲了进去。
破庙里蛛网遍布,墙角堆着些干草,正中央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穿粗布长衫,手里拿着一根木杖,闭目养神。老者周身透着一股沉稳的气息,与破庙的破败格格不入。
陈砚不敢出声,找了个干燥的角落坐下,默默擦拭着脸上的雨水。过了约莫一个时辰,雨渐渐小了,老者忽然睁开眼睛,看向他道:“少年人,你可知我在此等你多时了?”
陈砚愣了愣,疑惑地问:“老丈,我不认识你啊,你为何要等我?”
老者捋了捋胡须,笑道:“我观你命格奇特,虽遭劫难,却有贵人之相。你如今无依无靠,不如随我学些本事,将来也好有个安身立命的根基。”
陈砚闻言,心中犯了嘀咕:这老者莫不是骗子?他婉拒道:“多谢老丈好意,可我父母的遗骸还在城郊乱葬岗,我想日后攒够钱,给他们找块好地方安葬,实在无心学艺。” 说罢,见雨停了,便起身告辞。
老者在他身后喊道:“你且留步!我知你心存疑虑,今日午时,你会在山下路口捡到半块麦饼,饼里藏着三粒花椒,遇水则安。你若信我,便回来找我。”
陈砚只当是老者胡言乱语,并未放在心上,径直下了山。走到山下路口时,肚子饿得咕咕叫,忽然瞥见路边草丛里有半块麦饼,看着还很新鲜。他大喜过望,捡起来便咬了一口,顿时觉得舌尖发麻 —— 饼里果然藏着三粒花椒!
刚吃完麦饼,天空又下起了小雨,陈砚正发愁无处可避,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间茅草屋,屋里一位老妇人正招手让他进去避雨。老妇人得知他父母双亡,十分同情,给了他一碗热粥,还告诉他,自己儿子是镇上的木匠,正缺个学徒。
陈砚猛然想起老者的话,心中又惊又疑:这老者莫非真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他谢过老妇人,立刻转身往山上跑,回到破庙时,老者仍坐在原地。陈砚当即跪下磕头:“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老者扶起他,笑道:“有缘自会相逢,你且留下吧。” 此后,陈砚便留在破庙,跟着老者学习读书写字、天文地理,闲暇时便帮着打理庙中杂事。
破庙后方有一片洼地,洼地中央长着一棵老槐树,树龄不知有多少年,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奇怪的是,无论多大的风沙,都吹不到洼地;再干旱的年月,槐树下的泥土也始终湿润。陈砚每日都会去槐树下读书,觉得那里格外清净。
这日,陈砚读完书,正准备起身,忽然看到一只兔子在槐树根下刨土,不一会儿便刨出一个小土坑,产下一只幼兔后,便蹦蹦跳跳地离开了。陈砚心中好奇:兔子通常都是在洞穴中产仔,为何这只兔子要在槐树下产仔?
傍晚时分,他又来到槐树下,只见那只幼兔已经长成了半大的兔子,正围着槐树蹦跳。陈砚大惊:寻常兔子要一个月才能长这么大,这只兔子竟一日速成?他急忙回到破庙,将此事告诉了老者。
老者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我昨夜观天象,见东南方有紫气汇聚,正应在此地。这老槐树下,定是一处风水宝地!” 次日,老者带着陈砚来到槐树下,用木杖在地上画了个圈:“此处藏风聚气,灵气充沛,若将你父母的遗骸迁葬于此,日后你必能飞黄腾达。”
陈砚听从老者的吩咐,回到城郊乱葬岗,费尽周折找到了父母的遗骸,用布包好,带回了山上。他雇了几个村民,准备在槐树下挖坑下葬,可刚挖了两锹,就挖到了一块坚硬的石板,无论怎么凿都凿不动。
众人正束手无策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一声惊雷炸响,老槐树的树根突然向下延伸,将石板顶开,形成一个天然的墓穴。陈砚趁机将父母的遗骸放入坑中,不等众人动手,周围的泥土便自动合拢,形成一座土坟。老者望着天空笑道:“雷开墓穴,土掩遗骸,此乃大吉之兆,日后你必成大器!”
陈砚十八岁那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老者对他说:“我已将毕生所学尽数教你,如今正是你施展抱负之时。下山去吧,找一位明主辅佐,莫要辜负了这风水宝地的庇佑,也莫忘了初心。”
陈砚舍不得离开师傅,执意要留下侍奉。老者摇了摇头,当晚便盘膝而坐,闭目圆寂。陈砚含泪葬了师傅,下山投奔了镇守太原的李克用。
因陈砚足智多谋,屡献奇策,很快便得到了李克用的重用。后来,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陈砚被封为宰相,辅佐新帝整顿朝纲,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一段太平盛世。陈砚也成了后唐有名的贤相,名留青史。
世人都说,陈砚的成功是因为得到了风水宝地的庇佑,却不知真正让他成事的,是他心中的善良、坚韧,以及那位老者的悉心教导。所谓风水,不过是天道对善人的馈赠罢了。
来源:一纸愁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