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后院频频起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22:08 1

摘要:最近几年有个被大家忽视的现象,那便是“南亚之乱”——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国先后发生非正常政权更迭。

最近几年有个被大家忽视的现象,那便是“南亚之乱”——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国先后发生非正常政权更迭。

这些新上任的政府均把内部矛盾指向印度,政策上比先前更加反印,让莫迪头疼不已。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出逃印度后,临时政府向印度发出照会,要求将其引渡回国。

南亚地区最早陷入混乱的是斯里兰卡。

这个面积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00万的岛上几乎没有任何能源矿产,也没有多少耕地可以耕作,能源和粮食供应均依赖进口。

进口就需要创汇,斯里兰卡创汇的方式主要依赖茶叶、橡胶出口和旅游业,再加一点大国援助和侨汇(民众出国打工把钱汇回国)。

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斯里兰卡每年40多亿美元的旅游市场一夜归零,外部需求萎缩导致茶叶和橡胶出口急剧下降,与之伴随的则是能源与粮食价格高企。

一正一反使得斯里兰卡入不敷出,迅速欠下500多亿美元的外债,进入破产清算模式。

在2022年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活动中,斯里兰卡内部的民族主义者将国家困局归咎于印度,反印口号相当普遍,比如:“不要把国家卖给印度和美国”“印度听好,斯里兰卡不是你们的一个邦”“印度不要对斯里兰卡趁火打劫”等等。

最终受印度支持的总统出逃新加坡,而为挽回斯里兰卡的心,莫迪政府宣布向新政府施加援手,提供逾40亿美元的援助。

斯里兰卡与印度之间有一座陆桥,有1米至几米的水深。

从空中航拍罗摩陆桥。

南亚地区第二个发生骚乱的国家是孟加拉国。

2024年8月,孟加拉国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骚乱,一场由于大学生不满政府恢复“公务员配额制”而爆发的和平抗议,最终演变为导致女总理哈西娜出逃的颠覆性事件。

哈西娜是非常亲印度的,与莫迪有着密切的个人关系,哈西娜长期压制国内的反印力量,并在共同反对巴基斯坦一事上同印度合作。

而孟加拉国的反对党,特别是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和伊斯兰大会党则对印度抱有深深的敌意。

随着哈西娜失去权力,新德里对孟加拉国政坛的影响力遭到削弱,明年2月的大选悬念丛生,是否遣返哈西娜的问题更是让莫迪陷入“两难境地”。

哈西娜与莫迪。

几乎同期的还有马尔代夫。

该国在经历一轮政治动荡后,新任总统穆罕默德·穆伊兹打着“印度滚出去”的旗号上台,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莫迪撤出一支驻防在马尔代夫的军事特遣队(共75人)。

为了修复与马尔代夫的关系,2024年8月,印度邀请穆伊兹往新德里出席国宴,给予了一笔7.5亿美元的援助,以帮助其政府摆脱财政困境。

拿到钱后穆伊兹一改往日反印语调,称“印度是马尔代夫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在马尔代夫需要的时候一直支持我们……”

2025年9月,数以万计的年轻抗议者涌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街头,冲进尼泊尔议会。

当时尼泊尔总理奥利刚刚参加完中国阅兵,回国就被迫辞职,所以有网络媒体认为此举是针对中方——这显然是对尼泊尔与中国、印度的关系缺乏了解。

实际上,超过80%的尼泊尔人信奉印度教,即使在最亲华的政治人物中,印度教也具有重要地位,尼泊尔领导人甚至经常前往印度北方邦的寺庙朝圣。

与隔着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国不同,要说最不希望尼泊尔乱掉的,还得属莫迪政府。

奥利任尼泊尔总理期间确实有一定的“亲华反印”倾向,但也仅仅是倾向而已,实际上,奥利原本计划于9月16日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

更为关键的是,南亚小国内部几乎所有的民族主义势力都高举“反印”大旗,将奥利赶下台的尼泊尔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尤其如此。

因为中国从未干涉南亚国家内政,谁上台就跟谁做点生意,不愿意做拉倒,很少将意识形态或宗教因素纳入跟南亚国家的关系。

印度则有一种“南亚霸主”的心态,高度在意印度教在当事国的政治地位,由此造成许多复杂矛盾,特别是跟当事国穆斯林群体间的矛盾。

莫迪在天津上合峰会期间与奥利会面,称两国关系“deep-rooted and very special”(根深蒂固且非常特别)。

《外交事务》杂志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批评了印度在南亚开展的“霸权外交”,认为这种扶持代理人的做法只会让南亚各国愈发反印,最终惹火烧身。

文章称,多年来,印度一直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诩,然而当涉及与邻国的交往时,印度经常以明显不自由的方式行事,喜欢扶持代理人,压制反对派。

1970年代之后,美国很少插手南亚地区事务,印度事实上成了这一地区的“仲裁者”,新德里通过资助邻国政府、部署安全部队等方式对域内小国实施控制。

这种做法加剧了南亚国家的反印情绪,民众将对现实的不满直接归咎为印度干涉,将印度视为一个“新帝国主义大国”。

最近几年多个南亚国家爆发了高举“印度滚出去”口号的示威,而新德里的拙劣外交也无意中为中国打开了大门。

文章认为,由印度代表美国处理南亚地区事务是过去十几年里华盛顿跟新德里达成的一种默契,假如美国认为印度处理周边外交的方式极度不恰当,完全将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推向中国,那华盛顿就有可能搞“越顶外交”。

届时印度与美国或将爆发新一轮矛盾。

把印度的邻国一个个划拉下来,唯一一个比较稳固的就只剩下不丹——在印度的“指导”下,不丹仅与50几个国家建交,且与联合国“五常”迄今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不丹首相与莫迪。不丹的国防外交完全由印度掌控,在中国与不丹边境驻防的实际上为印度军队。

记得2005年前后,咖位还没有那么大的马云参加了几期央视《赢在中国》栏目,与俞敏洪、牛根生等人同台。

在《赢在中国》栏目里,马云有一段十分精彩的发言,日后被剪辑播放过很多次。

马云回忆了九十年代末担任二把手时与领导发生的冲突,那是一家外经贸部旗下的公司,名字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公司由马云团队负责组建管理,占30%的股份,公家占70%股份。

当时公司领导认为相对封闭的EDI系统是电子商务主流,而马云认为开放的互联网会是主流。

领导认为对客户应该去控制,马云认为应该给客户创造价值,只要有利可图,客户自然会跟着你。

二人最终因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马团队从北京回到杭州二次创业,按照自己的理念搭建起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

国际政治中,当主要大国必须通过各种强硬手段去“控制”周边小国时,本身就意味着自身实力建设的失败,理想的情况应该是让大家主动靠近你,自己把路修到边境线、把货打包好运到口岸。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同南亚国家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其中印度约占1100亿美元,其他国家约为900亿美元。

与之相较,印度同其他南亚国家的贸易总额仅为300多亿美元,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这种情况下,印度不深刻反思自己同邻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反倒想用驻军、扶持代理人、定向援助等方式施加影响力,实为缘木求鱼,遭到反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来源:江宁知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