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选手面不改色地吞下蝗虫,另一位则爬上树梢发出猴子的叫声,百万网友准时打开直播,追逐着这场荒野生存的每一个细节——这已不仅是比赛,更是一面映照都市人内心渴望的镜子。
一位选手面不改色地吞下蝗虫,另一位则爬上树梢发出猴子的叫声,百万网友准时打开直播,追逐着这场荒野生存的每一个细节——这已不仅是比赛,更是一面映照都市人内心渴望的镜子。
第40天,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赛场,只剩下14名选手在坚持。比赛开始时的100人,如今已大幅减少,而全网播放量已突破50亿,相关话题屡登热搜。
赛事策划人龙武近日在直播中透露,本届比赛执行经费已达到500万元,这些经费被用于安全保障配套、摄影师和剪辑师等。 与此同时,参赛选手“冷美人”杨朝芹和“林北”张博林等人的社交账号已涨粉超20万。
---
01 荒野狂欢:一场全民追剧的盛宴
一人一把柴刀,进入张家界七星山的原始荒野,坚持时间最长的人将赢得20万元奖金。 这是“张家界七星山·骆驼杯”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第二季的简单规则。
来自四川宜宾的25岁选手“林北”张博林,这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剂学专业的毕业生,因在比赛中不时爬上树学猴叫,被网友戏称“返祖式摆烂”。
而最具反差的当唯一女选手“冷美人”杨朝芹。赛前她精心打扮,涂着玫红色指甲油,黏着长长的假睫毛。
经历一个多月的荒野生活,她已从105斤暴瘦至84.5斤,却能坦然吃下烤蝗虫、喝浑水,成了网友口中“越是绝境,姐越冷静”的典范。
02 流量密码:荒野与现实的碰撞
这场荒野求生赛事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盛宴。
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总经理田健兵坦言:“我们预估荒野求生效果会很好,但没有想到会这么火。”
赛事承办方“老六荒野”从2022年就已开始组织各类荒野求生挑战赛,在内容生产和传播上经验丰富。
官方账号不仅每天直播,还将精彩内容剪辑成10分钟左右的节目,并鼓励大量矩阵账号进行二次创作。
数据显示,官方直播号近30天场均观看人次接近百万,最高人气峰值一度超过9万。
03 商业变现:流量背后的利益链条
爆火之后,商业变现随之而来。
户外运动品牌骆驼是本届赛事的主要赞助商。 在选手的直播和采访中,其产品频繁露出,“七星山的骆驼比沙漠还多”一度成为网络热梗。
据报道,赛事期间骆驼品牌搜索量暴涨30%,双11期间,在天猫平台开售30分钟销售额即破亿,并一度位列抖音运动户外品牌榜榜首。
对选手而言,流量同样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七星山景区表示,大部分留在赛场的选手已获得运动类服饰、美妆品牌的赞助或代言邀约。
景区甚至愿意在赛后为“冷美人”提供工作岗位。
04 争议不断:真实与表演的边界
随着热度攀升,争议也随之而来。
赛事方投放无獠牙的“二代家养野猪”、珍珠鸡等动物供选手捕捉,被质疑人为制造看点。 一些选手面临浮肿、体重急剧下降、血钾超标等健康风险。
更引发讨论的是,当“冷美人”发现含盐植物后拒绝分享位置,引发了关于“赛场智慧”与“自私冷血”的争论。
与此同时,网上传出了郑州、成都、长白山等地将举行荒野求生挑战赛的消息。 不过多地相关部门均回应没有收到相关报备,部分比赛被质疑有跟风、谣传嫌疑。
05 安全隐忧:狂热下的冷静思考
在荒野求生热潮中,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在浙江瑞安某荒野海岛求生赛中,多名退赛选手反映比赛存在赛事无资质、安全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甚至有录音曝出内定下一期获奖人员的情况。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指出,荒野求生中长期缺乏营养均衡会对选手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短期内大量食用猕猴桃等水果,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金晖提醒。
06 文旅新思路:从卖风景到卖故事
七星山荒野求生的爆火,为文旅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七星山是张家界近年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相比武陵源、天门山等商业化更成熟的景区,知名度较低。
通过荒野求生赛事,七星山成功将景区转化为沉浸式叙事场景。
景区顺势推出了“选手同款生存路线”体验营,配套飞拉达天梯、高山别墅项目,门票收入增长了310%。
更深层的成功,是抓住了当代都市人的情绪需求。选手们“简化生存目标”——找食物、避风雨,与都市人“被KPI困住”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打工人的“精神出逃”代餐。
---
当众多网友守在屏幕前,看着选手文车车见到“娘家人”时泪流满面,或为“冷美人”因营养不良退赛而惋惜,这场荒野求生已超越了简单的竞技,成了映射都市人内心渴望的镜子。
每个人都在选手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个渴望摆脱束缚、回归本真的自己。
随着第三季挑战赛报名开启,数万人准备争抢100-120个参赛名额,这场流量盛宴的下一章,才刚刚开始。
来源:命理易学张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