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双11居然忘了付定金”“凑单规则算到头疼,最后发现没便宜多少”——2025年双11落下帷幕,星图数据显示全网电商销售总额达1.69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数据看似亮眼,但社交平台相关讨论热度同比下降近三成,素人原创发帖量跌幅约66%。
“今年双11居然忘了付定金”“凑单规则算到头疼,最后发现没便宜多少”——2025年双11落下帷幕,星图数据显示全网电商销售总额达1.69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数据看似亮眼,但社交平台相关讨论热度同比下降近三成,素人原创发帖量跌幅约66%。
走过17年的双11,正从全民疯抢的狂欢盛宴,变成一场“沉默的消费”,那个靠冲动、噱头和数字游戏驱动的时代,已悄然落幕!
很多人都有同感:今年双11“存在感大幅降低”——没有熬夜蹲预售的紧张感,没有社交圈晒订单的刷屏潮,甚至不少资深“剁手党”都忘了参与。
这种冷清并非偶然:各平台延续长周期促销模式,京东37天、天猫31天,“多波次”促销虽分散了物流压力,却也磨平了消费者的紧迫感。超七成用户认可长周期模式的便捷性,但“天天都是双11”的体验,让节日专属的购买冲动被大幅削弱。更关键的是,大家买归买,却不再愿意主动分享:社媒发帖量下滑,但商品收藏、比价行为保持稳定,消费正从“社交化狂欢”回归“私人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早已不再执着于披露总GMV,天猫聚焦“AI重构消费体验”和新业务表现,京东强调下单用户数与复购增长,曾经的“数字崇拜”逐渐退烧,即便1.695万亿的销售额,也没能掀起往年的全民讨论热潮。
双11的沉默,本质是消费逻辑和市场规则的双重转变,狂欢落幕早有预兆:
1. 理性消费成主流,冲动下单大幅减少
如今的消费者早已不买“噱头”账:大家更看重真实需求,而非“不买就亏”的优惠陷阱。济南市民小张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本想囤护肤品,却发现要预付定金、凑单领券、蹲直播间抢红包,复杂规则让人望而却步,最后对比发现,部分现货价比预售价还低。这种“为了优惠而消费”的模式,正逐步被“为了需求而消费”替代。
2. 部分优惠“诚意不足”,复杂规则消耗信任
尽管平台号称“玩法简化”,但实际仍存在多层优惠叠加的情况:跨店满减、品类券、直播红包等规则需逐一核对,部分商品还出现“先涨价再打折”的合规边缘操作——少数服装类目先涨价30-60元,再叠加“满300减30”等优惠,实际支付价与日常活动价差距不大。广东消费者小林就发现,一款猫粮预售实付321元,现货价仅308元,这种优惠缩水现象让消费者对活动的热情逐渐降温。
3. 日常促销常态化,双11不再是“唯一低价窗口期”
现在打开电商APP,几乎天天都有“限时折扣”“满减活动”,618、818、双12等大促轮番上阵,再加上即时零售的崛起,双11的价格优势被大幅稀释。就像资深剁手党小李说的:“随时随地能买到优惠价,没必要非要挤在双11凑热闹”。数据显示,即时零售在大促期间同比增长138.4%,“不蹲快递、不凑满减”的购物方式,进一步分流了传统大促的热度。
虽然氛围冷清,但双11并未衰落,而是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各参与方都在调整节奏:
1. 平台:从“拼GMV”到“拼生态健康度”
曾经被视为核心指标的GMV,如今已连续4年被多家主流平台淡化。平台竞争从“规模战”转向“质量战”:天猫强调AI驱动下购买效率提升25%,京东聚焦下单用户数与复购率增长,抖音突出超4.1万中小商家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500%,复购率、单客价值、服务体验等成为新的核心考核指标。
2. 商家:从“冲销量”到“稳利润、练内功”
面对平台价格管控和理性消费者,商家不再盲目降价冲量。小家电商家王先生坦言:“现在平台对低价要求严格,双11不敢随意破价,否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更多商家开始聚焦产品品质升级、精准客群运营,用差异化竞争替代单纯价格战,不再为短期销量牺牲长期利润。
3. 消费者:从“剁手党”到“精明买家”
大家不再为复杂优惠费脑,不再为凑单购买非必需商品,而是直奔需求、比价下单。这种转变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拒绝被营销裹挟,只为真正需要的商品买单。同时,即时零售的爆发也改变了购物习惯,美团闪购数据显示,“95后”“00后”成为即时零售主力军,人均消费增长近30%,“随时随地买、即时能用上”正在替代“蹲点抢、等快递”。
双11的沉默,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告别狂欢后,更能精准买到高性价比商品:
1. 拒绝“为凑单而买”:明确自身需求,没必要为了叠加满减购买非必需商品,避免造成浪费;
2. 核实“真实价格”:不要轻信“双11最低价”宣传,可截图留存活动前价格,用比价工具查询历史走势,若遇到明确“先涨后降”,可向平台投诉或拨打12315维权;
3. 优先“省心渠道”:选择规则简单、售后完善的平台,即时零售适合应急需求,现货购买可避开预售套路,提升购物体验。
17年的双11,终于告别了“喧嚣的数字游戏”,走进了理性、务实的新阶段。那个全民熬夜、疯狂剁手的时代虽已结束,但一个更注重真实需求、真实价值的消费时代正在到来。对我们来说,不用再为优惠费神,不用再为冲动后悔,这才是消费本该有的样子。赶紧收藏这份指南,下次大促再也不踩坑!
来源:玲姐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