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驻马店的老王最近愁坏了——眼瞅着玉米地刚冒头的杂草,赶紧背着喷雾器打了一遍除草剂,结果你猜怎么着?半个月后地里杂草比没打药前还疯长!气得老王直拍大腿:"100多块的药钱打水漂,还耽误了最佳除草期!"其实啊,这事儿真不怪除草剂,是咱打药的时机和方法全搞错了!
导语:河南驻马店的老王最近愁坏了——眼瞅着玉米地刚冒头的杂草,赶紧背着喷雾器打了一遍除草剂,结果你猜怎么着?半个月后地里杂草比没打药前还疯长!气得老王直拍大腿:"100多块的药钱打水漂,还耽误了最佳除草期!"其实啊,这事儿真不怪除草剂,是咱打药的时机和方法全搞错了!今天就给大伙儿掰扯掰扯除草剂的"三打三不打"原则,学会这几招,杂草2天发黄3天枯死,一季下来至少省半桶药!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老王今年犯的第一个错,就是看见地里刚冒出星星点点的杂草就急着打药。他当时寻思:"趁草小好欺负,早打早省心!"结果呢?药液大部分都喷在了空地上,太阳一晒就挥发了。那些躲在土里的草籽压根没打着,等一场雨下来,好家伙,杂草跟比赛似的往外冒,比之前还密!
这就好比咱们理发,刚长出1厘米的头发就剃光头,过半个月不又全长出来了?除草也是一个理儿——杂草太稀的时候打药,就像拿机枪打蚊子,费力不讨好。
记住了啊:杂草至少要长到"能遮着地皮"的密度再动手,大概就是你站在地头瞅着一片绿,蹲下能看见杂草叶片互相挨着,这时候打药才能"一网打尽"。驻马店农业站的李技术员说得实在:"宁可等草长,别让药白淌!"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去年我在周口帮亲戚种玉米,特意做了个实验:两块地都长了杂草,一块草刚冒头(稀稀拉拉能看见土)就打药,另一块等杂草长到"手抓一把能攥住"的密度再打。结果你猜怎么着?稀草那片20天后杂草反扑,密草那片直到收割都没怎么长草。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杂草太稀时,药液大部分喷在土壤上,太阳一晒就分解了。等新草长出来,之前的药早就没劲儿了。就像撒胡椒面,草少的时候撒,大部分都撒空了。反观杂草茂密的地块,叶片互相重叠,药液打上去能"一传十十传百",连藏在下面的小草都能沾上药。
打湿不打干——干旱天打药等于给杂草"洗冷水澡"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今年夏天河南连续20天没下雨,邻居张婶着急除草,结果药打下去跟没打一样。她跑农资店质问老板,老板扒开草叶一看就乐了:"你瞅瞅这草叶,都卷成细面条了!"
原来啊,天旱的时候杂草为了保命,会把叶片上的气孔全闭上,就跟人天冷了穿棉袄似的。这时候打药,药液根本渗不进去。就像给闭着嘴的人喂药,你说能管用吗? 这时候要么先浇水等一天,要么加大用水量(平时一桶水打半亩,干旱时就打三分地),让药液能在叶片上多挂一会儿。
打大不打小——2-4叶期的杂草最"怕药"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刚冒芽的杂草就像刚出壳的小鸡,你给它喂毒药它可能扛得住;但长到2-4叶期的杂草,就像刚上小学的孩子,抵抗力弱得很。这时候的杂草叶片嫩绿带绒毛,药一打就吸收,而且根还没扎深,容易连根死。
我去年在茄子地试过:同样的药,打2叶期的马唐草,3天就枯了;打已经分孽的老草,加了药量都没打死。记住这个顺口溜:小草芽,不用怕,等它长到两指高,一药下去就趴下! (两指高就是2-4叶期,叶片像小树苗一样挺立,叶面上的绒毛摸起来涩手)
1. 先找个小盆化开药剂——别直接往喷雾器里倒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图省事,直接把除草剂倒喷雾器里兑水,结果药沉在底下没化开,喷出来的药要么没劲儿要么烧苗。正确的做法是:先找个塑料盆,倒半盆水,把药剂倒进去搅化开,再倒进喷雾器加满水。这就像冲奶粉,先拿小杯子搅匀了再倒奶瓶,不然结块的药根本起作用。
2. 喷雾器雾化要调的正好——别像下大雨也别像起大雾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去年帮三叔打药,他把喷雾器调得跟下毛毛雨似的,结果药全飘走了。我给他调到"雾滴能在叶片上挂住但不往下淌"的状态,你猜怎么着?同样的药量,除草效果翻了一倍!
调雾化记住这个窍门:对着手背喷一下,雾滴能聚成小水珠但不流下来,这就正好。雾太大(像大雾)容易飘走,雾太小(像下雨)叶片接不住,都白搭!
3. 避开露水和雨天——别大清早或者下雨天打药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村里的老把式李大爷最讲究这个:"露水没干打药,等于给杂草撑伞;雨天前打药,等于白送杂草喝水!"露水会稀释药液,雨水会冲掉药液,这俩时候打药,药效至少减半。最好选晴天上午9点后(露水干了),或者下午4点前(太阳不毒了),打完药保证6小时不下雨才行。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1. 气温20度以上打药——杂草"胃口好"吸收快
去年春天降温那几天,二舅打药没效果,还以为买到假药了。农技站的人告诉他:"气温低于15度,杂草跟冬眠似的不吃药!"后来等气温回升到22度,他再打药,杂草3天就黄了。就像人吃饭,天热的时候食欲好,杂草也一样,温度高的时候吃药吸收快。
2. 土是酸是碱要注意——红土地和黑土地用药不一样
南方的红土地大多偏酸,北方的黑土地偏碱,这两种地打除草剂用量得调整。红土地(酸性)除草剂容易被土壤"吃"掉,用量要比说明书多10%;黑土地(碱性)药效强,用量要少10%。记不住就买那种标着"酸碱通用"的除草剂,省心!
3. 连着用一种药不行——杂草会"耐药"
邻居家连续3年用草甘膦,今年杂草根本打不死。农技员说这是杂草"耐药"了,就像人总吃一种药会产生抗药性。最好每年换一种除草剂,或者两种药交替着用,比如今年用草甘膦,明年用草铵膦,杂草就不容易产生抗性。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我今年在玉米地试了这套方法:等杂草长到半扎高(15厘米左右),叶片互相挨着看不见土,选了个25度的晴天下午,按"二次稀释"的方法配药,雾化调到"雾滴挂叶不淌"。你猜怎么着?第二天去看,杂草叶片就开始发黄,第三天全蔫了,跟被剃了光头似的!
村里的老支书看了直点头:"以前凭感觉打药,钱没少花草没打死;现在按这'三打三不打'来,一亩地省半瓶药,草还死得干净!"其实啊,除草就像打仗,得瞅准时机、用对方法,不然杂草没打死,自己先亏了本钱。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老王现在见人就说:"以前觉得打药是个简单活儿,现在才明白这里面全是学问!"其实不光除草,种地哪样都得讲科学: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药,都有门道。别再凭感觉瞎干了,多问问农技站,多看看说明书,咱农民也能把地种出大学问!
记住:除草剂不是打得越多越好,而是打得越巧越好。按"三打三不打"的原则来,杂草死得快,花钱还少,这才是咱农民的智慧!
你家打药都遇到过啥问题?评论区聊聊,咱一起把杂草治得服服帖帖!
来源:方寸农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