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住院患者最为多见的一类疾病,只要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且血清白蛋白<30g/L都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然而,它并不是最终诊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常见的是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ANCA相关肾炎及狼疮性肾炎等。目前,临床用药以糖皮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住院患者最为多见的一类疾病,只要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且血清白蛋白<30g/L都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然而,它并不是最终诊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常见的是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ANCA相关肾炎及狼疮性肾炎等。目前,临床用药以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为主的治疗方案,面临着药物毒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应答不足及停药后易复发等三大困扰与临床痛点。
作为新一代人源化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以其强效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直接诱导B细胞死亡且深度持久的B细胞清除的机制优势,直击上述临床痛点。无论是膜性肾病与微小病变肾病,还是IgA肾病与狼疮性肾炎,相关研究均表明,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均好于传统治疗药物与第一代CD20单抗的利妥昔单抗。现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1.膜性肾病
中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23例膜性肾病患者,经奥妥珠单抗治疗后,6周、3个月及6个月的免疫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78%及91%,同时B细胞耗竭的比例分别为100%、100%与91%。从治疗后的第6周开始,患者的尿蛋白显著下降,白蛋白明显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保持稳定。3个月与6个月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2%与74%。
2.微小病变肾病
发表在《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期刊上的以少激素或寡激素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代CD20单抗的利妥昔单抗。对利妥昔单抗不应答的微小病变肾病患者,奥妥珠单抗仍然有效。观察发现,奥妥珠单抗具有更强的清除B细胞能力与清除深度。另有研究表明,37例中,15例接受奥妥珠单抗治疗11例完全缓解无1例复发,22例接受激素治疗20例完全缓解复发5例,同时还发现,其并发的感染率奥妥珠单抗组明显低于激素组(13.3% vs 40.9%)。
3.ANCA相关肾炎
相关研究表明,奥妥珠单抗组导致的B细胞耗竭时间明显长于利妥昔单抗组(13.7月[13.0~15.6] vs 7.2月[6.3~8.1]),奥妥珠单抗组的ANCA阳性滴度相较于利妥昔单抗组更易转阴(100% vs 29%),且滴度 阴性持续时间奥妥珠单抗组比利妥昔单抗组更长(13.1月[10.4~19.5] vs 7.3月[7.1~13.5])。
4.狼疮性肾炎
奥妥珠单抗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为主的三联疗法,REGENCY研究76周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奥妥珠单抗组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33.1% vs 46.4%),还发现,在第64-76周期间泼尼松剂量≤7.5mg/d的情况下,奥妥珠单抗组第76周完全缓解率为4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9%。
与利妥昔单抗一样,奥妥珠单抗也属于免疫抑制类生物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相关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ANCA相关肾炎及狼疮性肾炎等都属于这类肾脏疾病,目前已经批准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更多的临床数据,奥妥珠单抗将会让更多的免疫性肾脏疾病受益。与其它免疫抑制剂一样,奥妥珠单抗也有副作用,主要为感染风险,但仍然相对安全可靠。
来源:肾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