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越冬管理技术:以壮苗为基,以防冻为要,筑牢丰产基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7:01 1

摘要:油油菜越冬阶段,气温骤降、低温冻害、土壤板结等问题易导致油菜苗弱、根系受损,甚至出现死苗现象,因此“壮苗防冻”成为该时期管理的核心目标。结合油菜生长生理特性与生产实践经验,需从“促壮”与“防冻”两大维度出发,落实因苗追施提苗肥、划锄培土护根、科学浇灌越冬水、覆

油油菜越冬阶段,气温骤降、低温冻害、土壤板结等问题易导致油菜苗弱、根系受损,甚至出现死苗现象,因此“壮苗防冻”成为该时期管理的核心目标。结合油菜生长生理特性与生产实践经验,需从“促壮”与“防冻”两大维度出发,落实因苗追施提苗肥、划锄培土护根、科学浇灌越冬水、覆盖防护保温、喷施防冻剂五大关键技术措施,为油菜安全越冬及后续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一、因苗追施提苗肥:以肥促壮,增强抗冻“底气”

壮苗是油菜抵御低温冻害的根本,而科学施肥则是培育壮苗的核心手段。越冬前,需根据油菜苗情长势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施肥,通过“缺啥补啥”实现苗情均衡,提升植株自身抗冻能力。

对于弱苗,即苗高不足15厘米、叶片数量少于5片、根系稀疏瘦弱的植株,需优先补充速效氮肥,搭配少量磷钾肥,快速促进茎叶生长与根系发育,助力弱苗转壮。具体施肥量可按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磷酸二氢钾2-3公斤执行,施肥方式采用沟施或穴施,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造成烧苗,施肥后及时覆土,减少养分挥发;对于壮苗,即苗高18-25厘米、叶片数量6-8片、植株健壮整齐的油菜,无需过量追施氮肥,以防植株徒长、抗冻性下降,可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3-4公斤,或腐熟的人粪尿500-800公斤,通过补充磷钾肥增强植株细胞壁厚度,提升细胞液浓度,降低冰点,增强抗冻能力;对于旺苗,即苗高超过30厘米、叶片数量多于9片、茎叶徒长的植株,需严格控制氮肥施用,可每亩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公斤,同时适当控水,抑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养分向根系积累,避免越冬期因植株柔嫩而遭受冻害。

施肥时间需严格把控,一般选择在越冬前15-20天、日均气温稳定在8-12℃时进行,此时油菜根系吸收能力较强,肥料利用率高,能有效为植株储备养分,应对即将到来的低温天气。

二、划锄培土护根:松土保墒,筑牢抗冻“根基”

油菜根系为须根系,分布较浅,越冬期低温易导致根系冻伤,且前期浇水、降雨后土壤易板结,阻碍根系呼吸与养分吸收,因此划锄培土是保护根系、增强抗冻性的关键措施,兼具“松土、保墒、护根、控旺”多重作用。

划锄操作需遵循“早、浅、细”原则。“早”即划锄时间要早,一般在油菜苗期定苗后、越冬前共进行2-3次,首次划锄在定苗后7-10天,此时土壤表层刚出现板结迹象,及时划锄可打破板结层;后续可结合施肥、浇水,在土壤墒情适宜时(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再次划锄,避免土壤过湿时划锄导致土壤板结加重。“浅”即划锄深度要浅,油菜苗期根系较浅,划锄深度控制在3-5厘米为宜,靠近植株根部的区域深度可减至2-3厘米,防止损伤主根与侧根,影响根系吸收功能;行间区域可适当加深,以达到疏松土壤、促进根系下扎的目的。“细”即划锄要细致,确保土壤无大块、无漏划,尤其要清理植株周围的杂草,避免杂草与油菜争夺养分、水分,同时减少杂草作为病虫害寄主的风险,为油菜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培土需与末次划锄结合进行,培土时间选择在土壤封冻前10-15天、日均气温稳定在5℃左右时开展,此时培土既不会影响植株生长,又能在封冻前形成稳定的护根层。培土时需将行间、沟边的疏松土壤向植株根部堆积,培土高度以3-5厘米为宜,使油菜根部形成“小土垄”,既能保护根系免受低温冻害,又能防止植株因冬季大风出现倒伏,同时还能增强土壤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根系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三、科学浇灌越冬水:以水调温,构建抗冻“屏障”

冬季土壤干旱易导致油菜根系失水、植株抗冻性下降,而科学浇灌越冬水可通过“以水调温、以水保墒”,为油菜营造稳定的土壤温度环境,有效抵御低温冻害,是油菜安全越冬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浇灌越冬水的关键在于“适时、适量、适法”。“适时”即把握最佳浇灌时间,过早浇灌易导致油菜徒长,过晚浇灌则可能因气温过低导致土壤结冰,冻伤油菜根系。具体浇灌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选择在土壤封冻前7-10天、日均气温稳定在3-5℃时进行,此时浇灌后土壤能在封冻前充分渗透,形成“冻层下湿土”,既不会结冰伤根,又能发挥保温作用。判断浇灌时间是否适宜,还可通过土壤墒情辅助判断,当土壤耕层(0-20厘米)含水量低于70%时,即需及时浇灌越冬水。“适量”即控制浇灌水量,越冬水以“浇透、不积水”为原则,水量过大易导致土壤积水结冰,水量过小则无法满足油菜需求。一般采用沟灌方式时,每亩浇灌水量控制在80-100立方米,使土壤耕层充分湿润,浇灌后地表无积水;若采用喷灌方式,需均匀喷洒,避免局部积水。“适法”即选择合适的浇灌方式,优先采用沟灌,沿油菜行间开浅沟,水流缓慢渗入土壤,既能保证水分均匀,又能避免水流冲击植株导致根系裸露;若田间地势平坦,也可采用畦灌,但需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漫灌积水;对于地块零散、水源不足的区域,可采用穴灌方式,在植株根部附近挖浅穴,灌入适量水分后覆土,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

此外,浇灌越冬水后需及时检查田间情况,若发现植株根系因浇灌裸露,需及时覆土掩埋,避免根系冻伤;若田间出现积水,需及时开挖排水沟,排除积水,防止土壤结冰伤根。

四、覆盖碎秸秆或土杂肥:保温保墒,加码抗冻“防护”

覆盖防护是利用“物理保温”原理,在油菜田间地表形成一层“保温层”,减少土壤温度波动,降低低温对油菜根系与幼苗的伤害,同时还能起到保墒、培肥土壤的作用,是绿色、高效的防冻措施,尤其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及南方阴雨低温地区。

覆盖材料优先选择碎秸秆(如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或腐熟土杂肥,两种材料各有优势,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择。采用碎秸秆覆盖时,需先将秸秆粉碎成5-10厘米的小段,避免秸秆过长影响田间通风,覆盖时间与培土时间同步,即在土壤封冻前10-15天进行。覆盖时需将碎秸秆均匀铺撒在油菜田间地表,覆盖厚度以3-4厘米为宜,每亩覆盖量控制在200-300公斤,铺撒时需避开油菜心叶,防止秸秆压迫心叶导致冻伤;碎秸秆覆盖不仅能保温保墒,还能在来年春季腐烂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采用腐熟土杂肥覆盖时,需选择充分腐熟的堆肥、沤肥等,避免未腐熟的土杂肥在田间发酵烧苗,同时减少病虫害传播风险。覆盖厚度以2-3厘米为宜,每亩覆盖量控制在500-800公斤,覆盖方式为均匀铺撒在地表,既能起到保温作用,又能为油菜缓慢提供养分,助力来年返青生长。

覆盖后需注意检查,若遇大风天气,需及时将被风吹散的秸秆或土杂肥重新铺撒整齐,确保覆盖层完整;若覆盖后出现降雨,无需特殊处理,雨水可通过覆盖层渗透至土壤,进一步增强保墒效果。

五、喷施防冻剂:科技助力,提升抗冻“能力”

喷施防冻剂是通过补充植株所需营养、调节生理代谢,增强油菜自身抗冻机制的“辅助措施”,尤其适用于苗情较弱、低温冻害风险较高的地块,可与物理防冻措施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油菜安全越冬概率。

选择防冻剂时,需优先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核心成分以氨基酸、腐植酸、磷钾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为主,这类防冻剂既能为油菜补充养分,增强植株健壮度,又能调节植株细胞生理功能,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冰点,减少低温对细胞的损伤。

喷施时间与方法需科学把控。喷施时间一般选择在越冬前低温来临前3-5天,或首次出现霜冻预警时进行,此时喷施后,防冻剂能在植株体表形成一层保护膜,同时被植株吸收利用,发挥最佳防冻效果;若越冬期出现持续低温,可在低温间隙(日均气温回升至5℃以上)补喷1次,间隔时间为7-10天,避免频繁喷施导致植株生理紊乱。喷施方法采用叶面喷施,将防冻剂按产品说明书规定浓度稀释(一般稀释500-800倍),均匀喷洒在油菜叶片正反面、茎秆及心叶部位,确保植株体表充分湿润但不滴水;喷施时选择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此时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植株吸收能力强,且能避免因低温导致药液在叶片表面结冰;若喷施后4小时内出现降雨,需重新补喷,补喷时可适当降低防冻剂浓度,防止养分过量。

需注意,防冻剂仅为“辅助防冻手段”,不可替代壮苗培育、浇灌越冬水等核心措施,需结合田间实际情况,与其他防冻措施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防冻效果;同时,避免过量喷施或使用劣质防冻剂,防止对油菜造成药害,影响生长。

综上,油菜越冬管理需始终围绕“壮苗防冻”核心,将五大关键措施统筹落实、协同推进:通过因苗施肥培育壮苗,夯实抗冻基础;通过划锄培土保护根系,筑牢生长根基;通过科学浇水调节地温,构建保温屏障;通过覆盖防护物理保温,减少低温伤害;通过喷施防冻剂增强生理抗性,补齐防护短板。只有精准把控各措施的实施时间、方法与用量,才能有效降低低温冻害风险,确保油菜安全越冬,为来年返青、分枝、结实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稳产丰产目标。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