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档案》系列之:冰城涉外血案(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5:47 1

摘要:这是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一座俄罗斯式建筑,一人高的绿色木栅栏内是一片草坪,草坪上耸立着一幢小巧精致的两层洋房。临街大门侧边门框上,钉着一块铜牌,上面用中俄两种文字镌刻着“私人住宅,擅入必究”,落款竟是“哈市公安局”。这块铜牌表明,这幢住宅内的主人有着不同于常

(文章内容来自“不正常人类研究所所长”)

一、灭门血案

这是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一座俄罗斯式建筑,一人高的绿色木栅栏内是一片草坪,草坪上耸立着一幢小巧精致的两层洋房。临街大门侧边门框上,钉着一块铜牌,上面用中俄两种文字镌刻着“私人住宅,擅入必究”,落款竟是“哈市公安局”。这块铜牌表明,这幢住宅内的主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身份。

1949年4月23日上午,一辆马车驶至该住宅门前,从车上下来一对中年苏联男女,男子摁了大门边的电铃开关。良久,里面没有反应,他又摁了两次,还是没有动静。他不禁有点纳闷儿,对其妻子说:“嗯,伊林娜,昨晚不是跟叶卡捷林娜通过电话,约定上午我们去拜访她的吗?家里怎么没人呢?”

伊林娜张嘴刚要说话,被一阵自行车铃声所打断,一辆绿色自行车行至面前停了下来,那是邮电局的邮差,他送来了该宅第女主人叶卡捷林娜的信件和报纸。但他摁了两次门铃,里面仍是没有反应。伊林娜用流利的汉语对邮差说了刚才他们摁铃没有反应一节,邮差马上说一定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女主人这几天正等着一封长春来信,已经连续两天在他经过的时间等候在门口了,昨天没等到后她说那封信明天一定会来的,她将继续在门口等候。可是,她不但没有等候,而且摁了门铃还不见反应,所以邮差有理由断定肯定发生了什么不好的意外之事。

伊林娜夫妇交换了一个担心的眼色,便说小伙子要不请你爬进去看看,女主人到底是否在屋里。邮差于是就踩在自行车座垫上攀进了院子,赶到洋房前朝窗子里只一张望,便大惊失色:“不好!杀人了!”

伊林娜的丈夫安德烈叫道:“你出来,留在这里不要离开,我马上去报案!”说着,跳上马车,吩咐车夫去公安局。

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接到报案,吃惊不小,立刻由一位副局长率领三名刑警前往现场查看,同时让值班员用电话通知管段派出所出警。两拨人马几乎是同时抵达现场的,进到洋房内一看,顿时个个惊得脸色煞白:被杀害的不止女主人叶卡捷林娜,还有她的两个儿子,9岁的叶夫根尼和7岁的米利亚!这幢洋房里总共也就住着这一家三口,这就是说,这里发生了一起灭门血案。

这户被哈尔滨市政府指定警方重点保护的外国侨民,具有不寻常的经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一个月后,一个三十来岁、名叫别尔夫什卡的白俄男子悄悄地来到了哈尔滨,在香坊区开了一家专卖俄式卤味菜的食铺。没有人说得清这个白俄青年是从何处来,以前是干什么的。

1932年2月5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哈尔滨后,对哈尔滨地区各警察机构实行军事管制,并向各警察机构派遣军事顾问,非法行使哈尔滨地区警政权。被日本人易名为“哈尔滨警察厅”的原警察局,奉命对侨居哈市的外国人进行重点登记,甄别后发放新的居住证。这个被人视为“神秘的白俄”的别尔夫什卡顺利地通过了日伪警方的甄别,被作为“对苏维埃政权有严重敌视思想的沙皇白俄将军的贵族公子”而首批获得了新版侨民居住证,得以继续做他的俄式卤味菜生意。

几个月后,别尔夫什卡的食铺悄然增添了一个女伙计,那是一位二十岁的中国姑娘,来自长春市,名叫张冬娜。张冬娜跟着别尔夫什卡干活,但不是学做俄罗斯卤味,而是做了店里的账房。当然,当生意特别忙碌的时候,她也相帮干些杂活。这样大约过了一年,张冬娜忽然成了别尔夫什卡的妻子,改了个俄国名字叫叶卡捷林娜,在俄语中就是“纯洁”的意思。这对异国男女结为夫妇后,多年没有生育,直到1940年,叶卡捷林娜才生下了一个儿子,别尔夫什卡给取了个名字叫叶夫根尼。又过了两年,另一个孩子也出世了,也是个男孩,取名米利亚。

别尔夫什卡的这家食铺在做生意上,保持着低调,不跟同行竞争,也不占各方顾客的便宜。别尔夫什卡夫妇在做人上,也奉行着低调,尽管凭着别尔夫什卡“将军公子”的声名,他完全可以跟一些也在哈尔滨混世界的从事着各种职业的同胞朋友称兄道弟,也可以跟慕名登门来拜访他的日本人交朋友,但他什么人也不结交,老老实实做生意,过日子。在外界看来,他的这家食铺就像一个平静的小小港湾,供他这个落难的贵族公子躲避政治风浪。直到有一天——1945年3月13日,关东军驻哈尔滨特务机关在门前的旗杆上挂出了别尔夫什卡的人头,人们这才知道这个小食铺老板乃是一位了不得的铮铮铁汉!

据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当时公布的别尔夫什卡的“滔天罪行”,别尔夫什卡是苏联红军远东情报局派遣到哈尔滨来潜伏的特工头子,他伪造了“沙皇白俄将军之子”的假身份,以开俄罗斯卤味食铺为掩护,在哈尔滨潜伏了十四年,前期从事情报工作,主持着一个庞大的情报网,广泛收集日本方面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各类情报;后期主持对哈尔滨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国”的情报人员的暗杀工作,指挥其领导的行动小组一共暗杀了三十四名日本和“满洲国”方面的情报人员,给日本造成了重大损失。

别尔夫什卡是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的,关东军特务机关对于他的落网有着如获至宝般的欣喜,想通过别尔夫什卡挖掘出苏联在哈尔滨乃至整个中国东北甚至关内省份的情报网,为此,对其软硬兼施企图诱降。但别尔夫什卡意志坚决,拒不招供,最后在越狱时被关东军发觉开枪击毙。别尔夫什卡死后,关东军犹自对其恨得咬牙切齿,将其首级割下后悬于旗杆上示众。

别尔夫什卡被捕后,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协助下,迅速将其妻叶卡捷林娜和两个儿子转移到安全地区,躲过了关东军的追杀。叶卡捷林娜带着儿子在哈尔滨附近的乡村躲藏着过了几个月,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随即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军事管制委员会。次日,军管会就派员前往郊县把叶卡捷林娜母子三人接到哈尔滨市区。苏军全权代表舍拉霍夫将军亲切接见了烈士遗属,宣布接纳叶卡捷林娜母子三人为苏联公民。将军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去莫斯科定居时,叶卡捷林娜回答说她和孩子愿意留在中国,以后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去苏联看看,并去丈夫别尔夫什卡的家乡明斯克拜望长辈。舍拉霍夫将军遂请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官、中共方面的李兆麟将军对叶卡捷林娜和儿子妥善安置。

叶卡捷林娜原想仍回别尔夫什卡在香坊区的那家食铺,招回原先的伙计后继续经营卤味,但香坊区的店铺早已被关东军烧毁了,伙计也不知去向。于是,她就想带着孩子去长春。但由于当时局势混乱,苏军和中共方面都不同意母子三人离开哈尔滨,于是,就把他们安置在南岗区的一处日本商人逃跑后空着的日式住宅里,由苏联侨民协会负责提供足够的生活费用。

之后,哈尔滨经历了苏军撤离、国民党执政、中共武装力量开进后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时期,由于有苏联侨民协会的帮助,叶卡捷林娜母子还是过着平安、富足的生活。这种平安到了1947年12月有了变化。圣诞夜,苏联侨民协会派人把叶卡捷林娜母子接去参加活动。不曾料想到的是,那天午夜过后,一条黑影鬼魅般地溜进了叶卡捷林娜的住宅院子,用粗铁丝把前后门都牢牢地拴上后,在屋子周围浇上汽油,一把火把这幢全部用木头建造的日式住房烧了个精光。纵火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谋害叶卡捷林娜一家三口。

三天后,这起纵火案就给公安局破获了,出乎意料的是,案犯竟然是一个日本人。这个名叫中村大郎的日本人是在哈尔滨住了二十多年的商人,娶的还是中国妻子,所以日本投降后也没回国,当时正积极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国籍。问他烧房子干什么,答称果然是为了谋杀叶卡捷林娜和她的儿子。为何要谋杀妇幼呢?说是为了替他弟弟报仇。那么,他老弟乃何许人也呢?原来是关东军特高课的情报特工,1943年被人暗杀于哈尔滨市郊接合部的一家餐馆里。后来别尔夫什卡领导的特工组出了叛徒,别尔夫什卡被捕牺牲,中村大郎才知道原来其老弟的命是被别尔夫什卡勾走的。当时他就要替老弟复仇,三天两头跑到关东军那里要求对别尔夫什卡的家属斩草除根。关东军被他缠得没有办法,说那就给你一份特权,允许你去追杀别尔夫什卡的遗属。中村大郎是个一根筋绷到底不肯拐弯的主儿,从此就一直留意打听叶卡捷林娜的下落。前不久终于打听到后,就开始考虑如何下手,于是就有了圣诞夜的那场大火。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起纵火案不但惊动了哈尔滨中共政权,也惊动了苏联方面,苏联远东方面的领导人特地给哈尔滨当时的市委书记张平化、市长刘成栋发来电报,请求给叶卡捷林娜及孩子提供安全保障。哈尔滨市公安局为此专门责成南岗分局进行研究,落实保安措施。

南岗公安分局和苏联侨民协会重新给叶卡捷林娜选择了新的住所,那是一个十月革命时逃亡哈尔滨的俄国沙皇官员修建的住宅,后来出让给了一位国民党官员,该官员又把房子卖给了一个苏联侨民。这个苏联侨民后来成了日本关东军的情报人员,抗战胜利后不知去向,苏军占领哈尔滨后宣布军管时,就将该住宅没收,产权归苏联侨民协会。现在,苏联侨民协会把房子给叶卡捷林娜一家三口居住。南岗分局为保证叶卡捷林娜全家的安全,不但向管段派出所下达的安保命令,分局相关领导还隔三差五地前往关心。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叶卡捷林娜觉得不好意思过多地麻烦公安局,再说哈尔滨的治安情况越来越好,请警方不必如此关照。上个月,南岗分局刚改变了对叶卡捷林娜一家的安保措施,没想到就发生了灭门血案。

由于被害人的上述原因,出警到场的分局、派出所警员出于慎重,不敢擅自做主进行现场勘查,甚至连屋里的电话机也不敢动,立刻退出洋房。那时的警察也没有对讲机、手机什么的通讯工具,只好立马派人去附近有电话的地方给市公安局打电话报告。市局也吃惊不小,立刻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同时指派侦缉大队(当时还未设刑侦处)、外侨处警员迅速出警。随后,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黄华青带着法医也赶到现场。

勘查与尸体解剖鉴定是同时进行的,警方根据勘查、尸检结果推测了案发过程——

昨晚二十点三十分左右,正在客厅里的叶卡捷林娜一家三口忽然遭到从厨房冲入客厅的凶手的袭击,凶手先一刀刺入女主人的后背,刀尖直接伤及心脏,叶卡捷林娜当场死亡。凶手随即又刺死了坐在母亲旁边的估计已经吓呆了的小儿子米利亚。这时,9岁的儿子叶夫根尼拔腿往客厅门口奔逃,但即被凶手追上,往胸部连刺两刀将其杀死。然后,凶手上楼,在被害女主人的卧室、书房翻检一番后,逃离了现场。

从现场留下的痕迹分析,凶手是攀越木栅栏进入院子的,因为小洋房所有门窗都关闭着,就打碎了厨房的窗户玻璃,打开窗子进入厨房,再从厨房对主人一家进行致命袭击。打碎厨房玻璃时,凶手为防止发出声音惊动主人,先以医用胶布贴蒙于玻璃上,再下手取下破碎的玻璃。作案后,凶手从客厅大门出了洋房,攀爬木栅栏逃离了现场。

哈尔滨市公安局外侨处随即向苏联侨民协会和正在筹建的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该馆于1949年10月20日对外正式宣布开馆,但在本案发生前已经开始工作)通报了该案,这两个机构当即派员前来现场察看,拍摄了不少照片。当天,苏联侨民协会即向哈尔滨市政府提出“尽快破案,抓获凶手”的要求,哈尔滨市长李常青作了答复。

李市长作出答复的时候,哈尔滨警方已经成立了“四·二二”案件专案侦查组。

二、查找一个日本女人

由于案情重大,这个专案组是由从市局、分局的刑警中抽调的七名精兵强将组建的,组长由市局侦缉大队副大队长殷正源担任。为便于开展工作,专案组还从南岗分局和管段派出所抽调了六名警员作为编外成员。编外成员接受专案组领导,由专案组分派参加侦查工作,但不参加案情分析会讨论,不能接触核心机密。另外,专案组还从市局外侨处请来一名精通俄语、英语、日语的警员担任专职翻译,以便于跟外侨沟通。

殷正源别出心裁地决定将专案组驻地设在凶案发生的叶卡捷林娜的那幢小洋房里,当天下午两点多,第一次案情分析会就在十几个小时前发生血案的凶杀现场(客厅)举行。

主持现场勘查的殷正源把勘查结果一摊开,一干侦查员就觉得自己陷入了迷宫:凶手杀人后,翻检了卧室、书房,可是,却没动那里已经被发现的现钞、银洋,也没拿走女主人叶卡捷林娜的首饰、手表。这样,作案动机的判断就成为一个问题,凶手为何要制造这起耸人听闻的血案?谋财已经给排除了,剩下的就是仇杀、情杀,由于翻检过卧室、书房,还可以怀疑是那种为了谋取某项机密的神秘谋杀。由于一时无法给这个案件定性,因此侦查触角应该伸向哪个方向也就难以确定。

专案组反复讨论后,决定采取以下措施着手进行侦查——

通过苏联侨民协会联系苏联相关部门了解叶卡捷林娜和其已故夫君别尔夫什卡的历史情况;向叶卡捷林娜生前的亲朋好友、邻居调查平时的社交情况;在案发区域范围内对每家居民以及能够查访到的案发时经过的路人了解可能会被他们留心到的蛛丝马迹;向邮电局调取电话通话号码记录,看是否有所发现;从市局刑案档案中调取前年12月制造纵火案后已被处决的日本人中村大郎的卷宗,指望发现些许线索。

作出上述决定之后,立刻付诸行动。三十六小时后,专案组举行了第二次案情分析会,各路人马把各自的调查情况摊出来一汇总,认为首先应该排除情杀可能。侦查员对于被害人叶卡捷林娜的历史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这个中国姓名叫“张冬娜”的女性,1931年6月就已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苏联情报部门向中共方面提出请求指派可靠人员协助奉命潜伏哈尔滨的别尔夫什卡开展情报工作,中共地下党组织遂指派张冬娜前往哈尔滨接受别尔夫什卡的领导。根据苏联方面的要求,张冬娜从此就转入了苏共组织,跟中共不再有组织关系。事实上,从那时开始,张冬娜就是苏联的情报人员了。这也是后来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找到了张冬娜后,舍拉霍夫将军接见时没征求她的意见,就马上接纳叶卡捷林娜同志为苏联公民的原因。苏联方面知道叶卡捷林娜长期协助别尔夫什卡工作,肯定知晓若干不宜公开的机密,这是为防止泄密而采取的一个措施。

了解了叶卡捷林娜的这段历史,侦查员也就能够推测出像她这样一位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女性,在生活上肯定不可能发生什么花边新闻。而调查的结果也确实如此,所有跟叶卡捷林娜有过比较多接触的中苏朋友都称赞她是一位生活作风严肃正派的女性。所有被调查到的街坊邻居以及邮电局电话通话记录也都表明叶卡捷林娜跟异性几乎没有什么单独的来往。

这样,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去考虑凶手的作案动机了。专案组从已被处决的中村大郎的刑档中发现了一条线索:他当初是从一个名叫茂源上清的日本人口中得知其老弟中村三郎死于苏联特工别尔夫什卡之手的,据茂源上清说,颇有几个跟中村三郎那样被别尔夫什卡干掉的日本情报人员的亲友想对别尔夫什卡的遗属下手,报仇雪恨。

专案组据此推测,凶手可能是跟茂源上清所说的那几个扬言寻机复仇的家伙有关。于是,就决定将茂源上清作为一条线索开展侦查。

茂源上清是什么人呢?专案组通过几条渠道了解下来,终于弄清楚了此人的基本情况:茂源上清,日本北海道人氏,今年五十挂零,18岁开始其军人生涯,作为日本关东军的一名士兵来到中国辽宁省金州,四年后被作为优秀人才选送进入日本陆军部的一所特工学校速成班接受特工训练。从特工学校结业后,就开始了其情报特工的生涯,整整十三年一直在中国东北和苏联、朝鲜交界处进行情报活动。直到36岁那年在对中国抗联营地进行秘密探查时误踩地雷身受重伤方才结束了其军事特工的生涯。养好伤后,装了一条假腿、少了三根手指且脸上留下明显伤疤的茂源上清已经无法再当情报特工了,于是正式退出军界,在哈尔滨开了一家钟表店铺开始经商。由于茂源上清以前的那段经历,他在社会上有许多日本、中国、苏联、朝鲜国籍的朋友,而苏联情报人员别尔夫什卡生前也跟他走得很近。

那就先找这个日本老特工聊聊吧。茂源上清在哪里呢?侦查员了解下来,这人已经不在哈尔滨了。去了哪里?已经回日本了。

这下,专案组长殷正源头痛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一条线索难道就这样白白消失了?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吧。殷正源考虑后下了一道命令:向跟茂源上清走得最近的目前还能找得到的人调查!

一查摸,符合上述调查条件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茂源上清的中国妻子张秀琴,张是一个中国钟表匠的女儿,先嫁给一个医生,后来该医生病故了就回娘家守寡,1942年嫁给了茂源上清。抗战胜利后日本侨民纷纷回国,茂源上清回国前征求张秀琴的意见问她愿走还是愿留,她选择留下,于是就回到了娘家,现在是一家私立小学的老师。另一个是在茂源上清开的钟表店铺打杂的其表妹王艳枝,后者本名叫松井艳枝,因为嫁了姓王的中国男子,就改姓王。她在抗战胜利后变更国籍成了中国人,在哈尔滨火车站当杂工。

侦查员分别找了张秀琴、王艳枝,调查茂源上清跟别尔夫什卡的关系以及以前曾经说过的与别尔夫什卡相关的人和事等情况。张、王两人其时并不知道叶卡捷林娜一家遇害之事,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谈起来就比较自在,两人都说到了被日本关东军杀害的别尔夫什卡,也说到了别尔夫什卡的中国妻子叶卡捷林娜。因为别尔夫什卡当时跟茂源上清私交较密,似乎结下了一份至少在外人看起来肯定不一般的友情,所以平时来往较多,一年中甚至还有几次双方家人参与的聚会活动。后来,别尔夫什卡被关东军杀害后,其尸骸还是茂源上清去运回来的,还花了些钱钞跟关东军方面打了交道,才得以获准把别尔夫什卡被割下示众的首级取回来,找人缝合后帮助叶卡捷林娜办理了下葬。再往下谈,张、王两人就说到了后来被民主政府公安局处决的纵火犯中村大郎,以及另外一个同样也对别尔夫什卡咬牙切齿的日本人兵部娟子。

兵部娟子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18岁那年按照自己的愿望当上了一名护士。其父母对于女儿的这一选择是不满的,因为这份职业与兵部家族的名望显然是不相配的,说得严重点那简直是对名门望族的一种亵渎,但出于对这个唯一的女儿的尊重,也就依了她。但是,对于兵部娟子接下来作出的另一个选择,父母就明确表示反对了。那就是兵部娟子的恋爱,她竟然爱上了其所供职那所医院的一个比她大九岁的杂务工。

兵部娟子的父亲得知女儿的心上人竟然是一个以推尸体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杂务工后,气得心脏病发作,进医院躺了一个星期才下得了床。老兵部起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来了一位好友。这位好友的身份颇有些神秘,没有人说得清他究竟是干什么行当的,但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跟三教九流都有密切来往,是一个手眼通天的社会活动家。在这位社会活动家的策划下,兵部娟子的男友清源平很快就被人诬陷为盗窃犯折进了局子,最后被东京地方法院判了九个月徒刑。

这下,兵部娟子该收回她那份少女之情了吧?包括老兵部在内的所有亲属都是这样想的。可是,他们都想错了。九个月后,当倒霉的清源平刑满释放从监牢里出来后,马上就消失了,跟他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位漂亮的护士小姐兵部娟子。伴随着这一当时被日本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兵部家族全体总动员,在全国各地寻找兵部娟子,整整折腾了八个月,兵部娟子的影子都没有发现。

这时,兵部娟子、清源平这对私奔者,早已到了中国的哈尔滨,在香坊区开了一家小小的日本料理店,过起了无比温馨的同居生活。这是1936年夏天的事。

时间一晃过去了七年,兵部娟子已经是有了两个女儿的母亲了。这时,由于日本的疯狂掠夺和战争原因,整个“满洲国”的经济状况陷入了非常糟糕的状况,哈尔滨的中国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艰难自不待说,连像兵部娟子、清源平这样的日本人组成的家庭也捉襟见肘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家生意清淡的小小料理店已经无法养活全家四口了,清源平于是动起了开辟第二职业的脑筋。可能是他脑子里的哪根筋搭错出现了短路,这主儿竟然找了一份危险但是收益可观的第二职业——关东军特高课的业余情报员。三个月后,关东军特高课弄清楚清源平以前是扛尸体的,不但力气大,而且心理素质特好,跟死人打交道比和活人交往还从容自如,于是就另外安排他一份更加危险但报酬成倍增加的工作:暗杀。

从此,清源平就有了两副脸孔,一副是料理店铺的掌柜,对每一个登门的顾客一脸恭敬,笑容可掬,连连鞠躬,甜言蜜语。而当他接到特高课的密令去执行暗杀使命时,就换上了另一副面容,凶神恶煞,手段毒辣。特高课对于清源平的工作业绩是相当满意的,他在1943年11月到1944年9月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然单独执行了十二起暗杀使命,解决了十四名对象。可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正当特高课准备把清源平送回国内日本军方的特工学校接受特殊训练将其深造成一名高级行动特工时,清源平忽然失踪了。

清源平失踪后,兵部娟子发疯似的四处奔走寻找。她知道丈夫是关东军的业余杀手,还数次闯到关东军特高课本部机关去吵闹,甚至还拦过关东军司令官的座车。关东军对于兵部娟子的这种闹访深觉头痛,只好给了她一笔钱,答应由特高课调查清源平的下落,查明情况后即予告知,这才使兵部娟子的闹访发条停止了转动。

几个月后,兵部娟子接到关东军特高课的通知:清源平已经被苏联特工小组暗杀,尸体埋于松花江畔的一个树林里,明天将去挖掘,你可去辨认、收尸。这样,这件事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但是,对于兵部娟子来说,一件事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件事的开始。这个有着一条道上走到黑的执拗性格的日本女人,把当年为了爱情宁可放弃显赫家族的荣华富贵而跟着清源平私奔来华艰难创业的那股劲道转移到了为丈夫复仇上。发条再次拧上了,关东军特高课哈尔滨机关的日军门卫的眼前又开始晃动着兵部娟子那张愤怒的脸。这回,特高课没有让兵部娟子多费精力,她第二次去时,特高课副机关长坂本中佐就予以接见。坂本以为兵部娟子是去要抚恤金的,就说已经在着手做这件事了,过几天我们将会派人登门慰问,届时送过去。但兵部娟子说她不是为钱钞而来,而是要替丈夫复仇,请告诉我是谁杀害了我的丈夫,我找到后要亲手杀了他!坂本说这件事我们已经替你做了,前几天挂在本机关门口旗杆上的那颗人头,就是杀害你丈夫的主犯的首级,这件事报上也刊登了。兵部娟子说光杀那苏联人一个太便宜他了,得把他的家人全部杀光。坂本说这也正是我们想进行的一项行动,但是,目前我们无法找到别尔夫什卡的家属。你如果打听到其家属下落的话,请赶紧来告诉我们。

这样,兵部娟子就开始像当初找失踪的清源平那样重新四处奔波,疯狂打听别尔夫什卡家属的下落。她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跟茂源上清打上交道的。据张秀琴、王艳枝说,兵部娟子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得知茂源上清在哈尔滨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那段时间隔三差五前来茂源上清的钟表店,每次登门总带一份礼品来,每次都是提一个同样的要求:请茂源君打听那个已死的苏联人别尔夫什卡的妻子叶卡捷林娜和两个儿子的下落。

这样折腾了三四个月,叶卡捷林娜的消息还没打听到,日本投降了。电台广播这个消息后,兵部娟子再次来找茂源上清,没忘记带上一份礼品。茂源上清也正为日本战败而借酒浇愁,一见到兵部娟子就连连摆手,说兵部小姐请你再也不要提这件事了,苏联红军已经兵临城下,早晚是要占领哈尔滨的,谁还敢动这份脑筋?人家知道了还不毙了你!

兵部娟子号啕大哭,举杯一饮而尽,把酒杯摔碎当堂,说这个仇我非得报不可,茂源君你不肯帮助我,我就另外找人去!说着,冲茂源上清鞠了个躬,转身离去。

从此,张秀琴、王艳枝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兵部娟子,也没听说过她的消息。

这样,专案组就决定把这个对本案的被害人叶卡捷林娜母子恨之入骨的日本女人列为嫌疑对象。专案组长殷正源下令:立刻追查兵部娟子的下落!

所有侦查员都意识到,要在战后的哈尔滨寻找这样一个外侨目标是一个高难度项目,因为“二战”结束后,在东北的日本侨民绝大部分都已经遣返回国了,兵部娟子如果没有回国,肯定已经像王艳枝那样改变了国籍和姓名,那就需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果然,第一个动作——通过查摸全市各派出所的户籍登记材料——做下来,并无名叫兵部娟子的人,也没有发现如松井艳枝改变国籍后改称王艳枝的情况。

嗯!难道兵部娟子回国了?

殷正源说不可能,这是一个绷着一根筋宁可拉断也不肯回头的女人,从医学角度来说,叫做心理变态,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这种疾病的主儿是没法改变的。所以,兵部娟子肯定没有回国,也肯定没有离开哈尔滨,我们再找!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动作:从当初兵部娟子和丈夫经营的料理店着手查摸。

在店主清源平被别尔夫什卡小组干掉后,兵部娟子就把料理店租给了一个姓顾的中国人。不久,日本政府宣布投降,顾某就把料理店从兵部娟子那里买了下来自己当了老板。日本侨民被遣返回国后,没了客源,料理店也就开不下去了,顾老板就改为经营中国菜肴的小饭馆,起了个扬眉吐气的名字:光复。侦查员乔晓光、劳启明光顾“光复饭馆”时,顾老板刚刚忙完午市,正和伙计们围着桌子吃饭。顾老板看了乔、劳两人出示的证件,马上站起来,饭也不吃了,把侦查员让到里边坐下,询问有何吩咐。

侦查员说也说不上什么吩咐,只是想了解一下兵部娟子的情况。顾老板说你们打听兵部娟子?如今她早已不叫兵部娟子了,她变成中国人了,跟我一个姓,姓顾,叫顾予荇。

哦,她叫顾予荇了?该上哪里去找她?

顾老板一说,侦查员就傻眼了!

(未完待续)

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米萝湾山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