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央视一姐的丈夫,是大导演张艺谋的同事,但他身上最动人的标签,其实是“野路子”三个字。
他是央视一姐的丈夫,是大导演张艺谋的同事,但他身上最动人的标签,其实是“野路子”三个字。
你能想象吗?一个拿了四年手术刀的内科医生,最后竟然拿起了摄影机。
这就是杨亚洲。
他的前半生,和艺术没有半点关系。出生在东北的普通职工家庭,按部就班地读完中学,进入卫生院工作,成了一名内科医生。
那是一份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稳定,体面,却也沉闷。
命运的齿轮,就因为人群中的一个对视,开始疯狂转动。
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招生负责人,只是无意中瞥了他一眼,就断定这小伙子将来能成大器。就这样,一个连表演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医生,一脚踏进了那个星光熠熠的地方,成了张艺艺谋、陈凯歌这些大导演的同事。
当然,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个连龙套都跑不明白的“野路子”。
非科班出身,在那个年代的演艺圈,就像是原罪。
为了撕掉这个标签,杨亚洲拼了命地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他以为这是新生活的开始,没想到,却是另一场“痛苦”的序幕。
在中戏那个天才云集的地方,他成了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同学在舞台上挥洒自如,他却连一次正式登台的机会都没有。整整四年,他是全班唯一一个没有上台表演过的学生。
这对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是多大的煎熬和耻辱。
毕业后,科班的身份也没能成为他的通行证。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西影厂,从打杂做起。
这一次,他想明白了,影帝梦太遥远,不如沉下心来,感受生活,拍点真正有烟火气的东西。
从演员到导演,这条路他走了21年。
21年后,他才拍出了人生中第一部独立执导的电视剧,一鸣惊人,拿奖拿到手软。
从此,杨亚洲的导演之路像是开了挂。他的作品总能精准地挖掘出女演员身上最闪光的一面,倪萍、潘虹、斯琴高娃……一个个实力派演员在他的镜头下,捧回了一座座影后奖杯。
他成了圈内闻名的“影后孵化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自己的缪斯。2002年,一部电影,让他和当时渴望转型的“央视一姐”倪萍走到了一起。
两个离过婚的人,在光影里找到了共鸣。他们低调地结婚,在各自的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很多人都说,杨亚洲是“靠妻子的导演”,这说法真的太轻飘飘了,完全抹杀了他之前二十多年的挣扎与积累。
婚后的杨亚洲,视野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家庭情感,开始关注更广阔的社会议题,甚至是一些少数群体的故事。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他拍的那些颇具深度的作品,常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际上拿奖,回到国内却票房惨淡,评分不高,甚至一度被贴上了“烂片导演”的标签。
这滋味,想必很不好受。
他合作李雪健老师的《嘿,老头!》火遍大江南北,让人看到了他深厚的功力。可紧接着同系列的另一部作品,口碑却又急转直下。
他的导演水平,就像坐过山车,在外界的评价里起起伏伏。
那个曾经并肩的同事张艺谋,早已是国师级的大导,而他,似乎还在泥潭里挣扎。
就在很多人以为他江郎才尽的时候,杨亚洲却憋出了一个王炸。
当主旋律作品泛滥,质量参差不齐的时候,他没有随大流去拍那些波澜壮阔的史诗,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沉默的英雄”。
他用一种极其细腻、克制又充满力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让无数观众在屏幕前泪流满面。剧集播出后,无数人自发地去了解那段历史,英雄墓前的鲜花,就是对他作品最大的认可。
他用自己的方式,和那位老同事,实现了顶峰相见。
从始至终,他都躲在作品背后,捧红了无数演员,却从未想过要捧红自己。即便后来和妻子分开了,他也依旧是那个能量充沛、心思细腻的导演,用作品证明着一切。
他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坚持和热爱的最好范本。一个人的出身或许无法选择,但未来的路,终究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大家觉得呢?一个人的成功,究竟是源于他身边的光环,还是他骨子里那份不服输的劲儿?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平民导演”杨亚洲:睁大眼睛看生活变化》
中国文艺网:《在真实中追求希望与温暖电影导演杨亚洲印象》
来源:自若饺子84GlC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