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三十了,身边的老人们说家里的老人说“最怕九月三十晴”!你是不是也感到疑惑?按理说,人们更喜欢晴天,为什么偏偏对这一天的晴天如此忌讳呢?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导语:明日九月三十,老人说最怕“九月三十晴”,九月三十晴有啥预兆?
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三十了,身边的老人们说家里的老人说“最怕九月三十晴”!你是不是也感到疑惑?按理说,人们更喜欢晴天,为什么偏偏对这一天的晴天如此忌讳呢?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农历九月三十,是农历九月的最后一天,这一站在天月球“躲”在太阳身后,三者大致呈一条直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背对地球。因此,我们站在地球上几乎是看不到月球的,民间称其为是“晦日”。
在旧时,晦日当天人们会“送穷”,就是借此机会把家里屋里屋外彻底打扫干净,清理废旧物品,寓意辞旧迎新。并且,在古代时,晦日当天,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国面条,象征团圆,寓意长久等。
九月三十一过,就是十月初一寒衣节了,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祭祀祖先的节日,还被古人视为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人们通常在寒衣节当天或之后,会以扫墓、祭拜等形式为祖先送寒衣,纪念祖先、缅怀先人,表达孝道与关怀。
明日九月三十,老人说最怕“九月三十晴”,什么意思?九月三十晴有啥预兆呢?下面具体来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三十当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可能预示着当年冬季少雨雪,甚至可能引发来年的春旱。
类似的农谚还有“九月三十日头笑,旱到明年麦子老”、“九月三十晴,冬干春旱苗难青”、“九月三十晴,柴炭堆满城”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当天晴天的话,往往预示着后续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
对于“靠天吃饭”的古人来说,这种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无疑是致命的,可能导致土壤墒情不足,使越冬后幼苗难以顺利返青生长。
这句农谚的意思刚好和上一句话相反,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三十当天下雨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着冬季可能比较寒冷。
冬天寒冷雪多,是古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天气情况。因为,冬季里寒冷雪多,既能给冬小麦等作物盖上“棉被”防冻,又能为土壤补充水分,为春耕打下基础。并且,冬天寒冷,还能冻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来年就会少得病虫害。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从字面上看,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三十(晦日)是晴天的话,那么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可能预示前半冬会比较暖和,但冬至过后可能会迎来持续严寒,并可能持续到过年前后。
这句农谚的意思刚好和上一句相反,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九月晦日当天是个阴雨天气的话,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冬季降雪可能会很充沛,大雪频繁,同时,也预示着冬天整体也会格外寒冷。
这句农谚的主要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三十当天刮起大风的话,那么按照古人的经验总结,可能预示冬季雨雪较多,土壤墒情好,利于农作物生长。这样一来,来年农作物有望获得丰收,农民的生计能够得到保障,不需外出谋生。
这是因为,农历九月末刮风象征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可能降水丰沛,天气寒冷,对农业生产有利。
类似的农谚还有“九月尽头风,谷米堆满仓”、“九月三十风嚎嚎,来年耕牛跑断腿”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如果农历九月最后一天刮起了风的话,往往预示来年可能会风调雨顺、雨水充足,春播繁忙,耕牛劳作增多。间接表示,粮食会获得丰收,谷仓充盈。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此时风力强弱与冬季冷暖相关,通常是风大则预示着冬冷雪多。这样一来,积雪不仅可保护冬小麦越冬,还能缓解来年春天的旱情,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和早春作物播种。
通过上面的农谚我们能够知道,如果农历九月三十当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多半会是暖冬。
冬天如果寒冷的话,能够冻死大部分虫卵和病菌,来年就会少得病虫害。但是,如果冬天偏暖,是个暖冬话,就可能让虫卵和病菌安全过冬,开春后数量暴增,庄稼更容易生病长虫。
另外,像冬小麦这样的作物,需要寒冷的刺激(春化)才能好好开花结穗。而暖冬让小麦等越冬作物“睡眠不足”,来年可能长得弱、产量低。
再有,果树也会被扰乱,可能提前发芽,结果一场倒春寒就把嫩芽全冻死了。
此外,暖冬通常雨雪也少。地里的积雪就像一层“棉被”,既能保温,融化后又是春雨。没了这层被子和水源,春旱可能会更严重,从而导致减产。
古代是农耕社会,日常生活来源主要是靠种地,如果当年出现减产的情况,人们的生活可能会陷入困境,就要为生计发愁了。因此,有了最怕“九月三十晴”的讲法。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您认为古人说的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来源:星座小讲堂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