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冒鼻塞时,擤鼻涕是最自然的动作,但你可能不知道——错误的擤鼻涕方式,正在悄悄伤害你的鼻腔、耳朵甚至呼吸道。
感冒鼻塞时,擤鼻涕是最自然的动作,但你可能不知道——错误的擤鼻涕方式,正在悄悄伤害你的鼻腔、耳朵甚至呼吸道。
作为医生,今天就来科普正确擤鼻涕的核心技巧,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学会这几点能少遭很多罪~
一、先搞懂:错误擤鼻涕,危害比你想的更严重
很多人习惯“双孔一起用力猛擤”,或者擤鼻涕时憋住气使劲,这种做法看似高效,实则暗藏以下4种风险:
1. 引发中耳炎:鼻腔和中耳之间有一根“咽鼓管”,用力过猛时,鼻腔内的病菌和分泌物会顺着咽鼓管冲进中耳,导致中耳炎,尤其是儿童咽鼓管更短更直,风险比成人高3倍,严重时可能影响听力。
2. 诱发鼻窦炎:过度用力会让鼻腔内压力骤升,鼻腔分泌物可能倒灌进鼻窦,堵塞鼻窦开口,引发鼻窦炎,出现头痛、流脓涕等症状。
3. 损伤鼻黏膜:猛力擤鼻涕会冲击鼻黏膜血管,容易导致鼻出血,尤其是干燥季节或本身有鼻炎的人,更易中招。
4. 加重呼吸道感染:压力传导可能让病菌扩散到咽喉、气管,延长感冒病程。
二、医生推荐:3步正确擤鼻涕法,安全又高效
第一步:做好准备,保持姿势
身体微微前倾,头略微低下(不要后仰!),这样能让分泌物自然向下流出,避免倒灌进鼻窦或咽鼓管。
用干净的纸巾或一次性手帕捂住口鼻,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减少病菌传播。
第二步:单侧擤鼻,轻柔发力
用手指轻轻压住一侧鼻孔,确保完全闭合(但不要用力按压鼻梁,避免损伤软骨)。
另一侧鼻孔自然张开,用“中等力度”轻轻呼气,将鼻涕擤出,过程中不要憋气、不要过度用力,感觉鼻涕流出即可。
换另一侧鼻孔,重复同样动作,**严禁双侧同时擤鼻涕**!
第三步:清理收尾,做好护理
擤完后用温水清洗鼻腔(或用生理盐水洗鼻剂),减少鼻腔内残留的病菌和分泌物,缓解鼻塞。
若鼻涕较黏稠,可先滴1-2滴生理盐水软化,等待1-2分钟后再擤,避免硬擤损伤黏膜。
三、不同人群的专属注意事项
1. 儿童(2-12岁)
孩子力气小且配合度低,家长可先用吸鼻器辅助清理鼻腔前部分泌物,再教孩子单侧轻擤。
严禁家长捏住孩子双侧鼻孔强行擤鼻涕,也不要用棉签深入鼻腔内部,以免戳伤鼻黏膜或鼓膜。
3岁以下幼儿若不会擤鼻涕,优先用生理盐水喷鼻剂软化鼻涕,让其自行流出或通过吸鼻器吸出。
2. 感冒/鼻炎患者
擤鼻涕频率不宜过高,每次间隔至少1分钟,给鼻黏膜缓冲时间。
若鼻涕带血,立即停止擤鼻涕,用手指按压鼻翼两侧5-10分钟止血,止血后可用生理盐水滋润鼻腔。
鼻塞严重时,可先使用鼻用减充血剂(遵医嘱使用,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缓解鼻塞后再擤鼻涕。
3.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
擤鼻涕时力度要更轻柔,避免因血压骤升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脑血管意外。
若本身有鼻出血病史,可在擤鼻涕前涂抹少量医用凡士林软膏,滋润鼻黏膜,减少出血风险。
四、常见误区大揭秘,快自查!
❌ 误区1:双孔一起擤,效率更高?
✅ 正解:双侧同时擤会让鼻腔压力翻倍,是引发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效率再高也不能选!
❌ 误区2:擤不出就使劲,直到擤干净?
✅ 正解:擤鼻涕的核心是“轻柔引流”,不是“强行清空”,擤不出时说明鼻涕较黏稠,先软化再尝试,硬擤只会伤黏膜。
❌ 误区3:用手捏住鼻梁擤鼻涕?
✅ 正解:按压鼻梁会压迫鼻软骨,长期可能导致鼻梁变形,正确做法是按压一侧鼻孔的鼻翼处,力度以不透气为准。
❌ 误区4:擤鼻涕后不洗鼻,觉得没必要?
✅ 正解:擤鼻涕只能排出部分分泌物,残留的病菌和过敏原会继续刺激鼻黏膜,洗鼻能有效清洁,缩短感冒或鼻炎病程。
五、医生最后提醒 擤鼻涕看似是小事,却藏着健康大学问。
正确的方法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并发症,尤其是家有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尽早教会孩子正确做法!
如果擤鼻涕时出现耳朵疼痛、鼻出血不止、头痛剧烈等情况,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小问题拖成慢性疾病~
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转发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避开擤鼻涕的“健康坑”!
你还有哪些关于鼻腔护理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医生会一一解答~
来源:健康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