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总偷喂狗,狗死了,她说了真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4:08 1

摘要:她总说:“你们年轻人懂什么,以前村里的狗什么都吃,不也活得好好的?”

我妈总偷喂狗,狗死了,她说了真相。

我家的金毛叫多多,已经十二岁了。

对于一只金毛来说,这算是高寿。

它走路开始有点蹒跚,毛色也不如以前光亮。

但它依然喜欢摇尾巴,喜欢用湿漉漉的鼻子蹭我的手。

我妈一直和我们住,帮我带孩子。

她是个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勤劳,节俭,有点唠叨。

她对多多也很好,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每天都会带它下楼遛弯,给它梳毛。

但我发现,她总是在偷偷给多多喂东西。

不是狗粮,而是人吃的东西。

红烧肉的汁拌饭,吃剩的鸡骨头,甚至是一些油腻的炒菜。

我跟她说过无数次。

“妈,多多年纪大了,肠胃不好。”

“不能吃太咸太油的东西,对肾脏负担大。”

“尤其是鸡骨头,尖锐,会划伤肠道的。”

每次,我妈总是敷衍地点头。

“知道了知道了,就一点点,没事的。”

或者说:“我看它馋得可怜,就给它尝一口。”

有时被我撞见,她会像做错事的孩子,赶紧把手藏起来。

或者辩解:“这不是骨头,就是点肉,没关系的。”

为这个,我们没少闹不愉快。

我丈夫也劝过,但没用。

我妈固执起来,谁也说不听。

她总说:“你们年轻人懂什么,以前村里的狗什么都吃,不也活得好好的?”

我有点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她是我妈,是来帮我的,我不能为了狗跟她大吵。

后来,我把狗粮放在固定的地方,严格控制多多的饮食。

我以为情况会好转。

直到那个周末的下午。

多多突然开始呕吐,拉肚子。

精神萎靡,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叫它也只是勉强抬抬头。

我慌了,立刻带它去宠物医院。

医生检查后,脸色凝重。

“急性肾衰竭,还有胰腺炎。”

“情况不太乐观,年纪太大了,器官功能本身就在衰退。”

“它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我立刻想到了我妈偷喂的那些食物。

心里一阵发堵,又气又急。

我打电话回家,问我妈。

她支支吾吾地说:“没……没喂什么呀。”

“就……就中午我吃排骨,给了它一小块带肉的。”

“真的就一小块!”她强调。

我在电话这头,气得手都在抖。

“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能喂!”

挂了电话,我看着奄奄一息的多多,眼泪掉了下来。

它是我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养的第一只狗。

陪伴我度过了失恋、换工作、结婚、生子。

它不仅仅是一条狗,更像是我的家人。

我们决定让多多住院治疗。

希望能出现奇迹。

但它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差。

不吃不喝,全靠输液维持。

第三天晚上,医生打电话来,说多多可能不行了。

我们全家赶到医院。

多多躺在笼子里,呼吸微弱。

看到我们,它的尾巴极其轻微地晃动了一下。

我摸着它的头,泣不成声。

我妈站在旁边,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

最终,我们选择了安乐死,让它少受点罪。

看着医生把针管推入多多的身体,

看着它慢慢闭上眼睛,

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一块。

回到家,家里空荡荡的。

再也没有那个摇着尾巴迎接我的身影了。

儿子哭闹着要找多多,我和丈夫心里难受,还得哄他。

那几天,家里的气氛很低沉。

我对我妈是有怨气的。

如果不是她总偷喂那些东西,多多或许还能多活几年。

虽然它年纪大了,但如果不是这次急性病,不至于走得这么突然。

我妈似乎也很内疚,变得格外沉默。

抢着做家务,做饭,带孩子。

但她不敢看我的眼睛。

我知道她难过,但心里的疙瘩解不开。

我也不想跟她说话,怕一开口就是指责。

多多死后的第五天晚上。

儿子睡下了,丈夫在书房加班。

我在客厅沙发上,看着多多常趴着的那块地毯发呆。

我妈默默地坐到我旁边。

我们沉默了很久。

空气仿佛凝固了。

终于,她开口了,声音沙哑。

“妞妞,妈……妈对不起你,对不起多多。”

我没吭声,心里有点酸楚。

她继续说:“我知道你怪我。”

“但我……我不是故意的。”

她停顿了一下,好像在下很大的决心。

“其实……我喂它那些东西,是因为……”

她又停住了,双手紧张地搓着衣角。

“是因为,我看它吃东西的样子,就像看你小时候。”

我愣住了,转过头看她。

客厅昏暗的灯光下,她的脸显得格外苍老。

“你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好吃的。”

“每次我弄点肉,或者做个鸡蛋,你就像个小馋猫。”

“围着我转,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锅。”

“那时候,看你吃得香,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现在你长大了,成家了,有钱了。”

“吃东西讲究营养健康,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了。”

“我给多多喂点好吃的,看它狼吞虎咽的样子……”

“我就……我就好像又看到你小时候的样子。”

“心里就觉得特别满足,特别暖和。”

她抬起手,抹了抹眼角。

“我知道不对,我知道对狗不好。”

“可我控制不住……”

“我就是想……想再体会一下那种感觉。”

“看着它吃,我就高兴。”

“我以为……我以为就一点点,没事的……”

她说不下去了,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

我呆呆地坐在那里,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万万没想到,原因竟然是这样。

我以为只是她固执,不听劝,是老观念。

或者仅仅是出于对狗的溺爱。

我从没想过,这背后,连接着她对我深沉的,却不知如何安放的爱。

连接着她对过去那些贫瘠却充满温情的岁月的怀念。

连接着一个母亲,看着女儿长大、远离后,内心的那份失落和寂寞。

她偷喂的,不是狗。

她是在喂养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永远需要被满足的,

关于“母亲”这个角色的,最原始的幸福和成就感。

我看着我妈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

想起小时候,她总是把碗里唯一的荷包蛋夹给我。

说自己不喜欢吃鸡蛋。

想起她熬夜给我做新衣服,手上都是针眼。

想起我出嫁那天,她笑着送我出门,转身却哭成了泪人。

想起她放弃老家熟悉的生活,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帮我带孩子,操持家务,毫无怨言。

而我,却因为一条狗,在心里怨了她这么久。

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又酸又疼。

我伸出手,握住了她粗糙的手。

“妈……”我叫了一声,喉咙堵得厉害。

“别说了……我知道了。”

她的眼泪掉得更凶了。

我们母女俩,在寂静的客厅里,手握着手,哭了很久。

为死去的多多,也为那些我们彼此错过,

或未曾好好理解的,爱的瞬间。

那天晚上之后,我和我妈的关系微妙地改变了。

我们之间那层看不见的隔膜,好像薄了一些。

我们开始尝试更多地交流。

不再仅仅局限于孩子和家务。

她会跟我讲我小时候的趣事,讲老家的事情。

我也会跟她抱怨工作的烦恼,听她并不高明的建议。

我们一起去把多多的骨灰埋在了小区花园的树下。

那是我妈选的地方,说那里阳光好,多多喜欢晒太阳。

日子仿佛恢复了平静。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多多的死,像一根刺,曾经扎在我心里。

现在,刺拔出来了,留下了洞,需要时间去填补。

而我妈,似乎也并没有因为说出真相而完全释怀。

她变得有些过于小心翼翼。

尤其是在对待我儿子,她外孙的饮食上。

她严格按照我制定的食谱来做,一点都不敢逾越。

甚至有时候,我儿子馋零食,眼巴巴地看着她。

她会显得很慌张,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你妈妈不让。”

好像生怕重蹈覆辙。

这让我看着,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我告诉她:“妈,适当的零食可以的,别太紧张。”

她只是点点头,但行为依旧谨慎。

我知道,那件事在她心里,也留下了阴影。

她害怕再次因为她的“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时间慢慢流逝。

家里关于多多的痕迹渐渐淡了。

它的食盆和水碗收了起来。

玩具也打包放进了储藏室。

只有偶尔,看到它常趴的那块地毯空着,

或者听到楼道里有狗叫声,

心里才会猛地一抽,想起它摇尾巴的样子。

我开始理解我妈那种复杂的心情。

那种看着自己养育的生命逐渐独立、远离,

不再需要你事无巨细的照顾时,产生的失落。

那种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却发现能做的越来越少,

甚至你的方式已经不被接受的无力。

也许,偷喂多多,是她在那份失落和无力中,

能找到的,最简单直接的,表达爱和获取价值感的方式。

可惜,代价太大了。

一个月后,是一个周末的傍晚。

我们一家和我妈一起去逛超市。

在宠物用品区,我儿子看着货架上的狗粮和玩具,

突然仰起头问:“姥姥,多多什么时候回来呀?”

我和丈夫对视一眼,有点尴尬,不知如何回答。

我妈蹲下身,摸了摸外孙的头。

她的动作很慢,声音很轻。

“多多啊,它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那里有很多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小伙伴陪它玩。”

“它在那里,会很开心的。”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它不想我们吗?”

我妈的眼圈有点红,但还是努力笑着。

“想啊,但是它知道我们也都想它,它就高兴。”

她顿了顿,又轻声说:

“就像姥姥想你妈妈小时候一样,想着想着,心里也是暖的。”

我站在旁边,听着这话,心里百感交集。

我走过去,拉起儿子和我妈的手。

“走吧,我们去买酸奶。”

那天晚上,我帮我妈一起在厨房洗碗。

水流哗哗作响,窗外是城市的灯火。

我妈忽然说:“等过段时间,家里习惯点了……”

“要是还想养,就再养一只小狗吧。”

“这次,妈一定听你们的,科学喂养。”

我看了看她,她眼神里有认真,也有点期待。

我点点头:“好,等过阵子再说。”

我知道,她是在试图弥补,也是在寻找一个新的开始。

而我,也需要时间去准备好,

迎接一个新的生命进入我们的家庭,

并且,学会用更恰当的方式,

去容纳和回应我妈那份,或许有些笨拙,却无比真挚的爱。

碗洗完了,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就像我们的生活,在经历了一场风波之后,

也需要慢慢整理,恢复秩序。

只是,有些教训,刻骨铭心。

有些爱,需要找到正确的出口。

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我想起多多,想起它最后看我的眼神。

想起我妈坦白时那痛苦又释然的表情。

我想,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总是伴随着失去和得到,误解和理解。

我们都在笨拙地爱着彼此,

有时用错了方式,造成了伤害。

但只要我们还有勇气去面对真相,

去倾听彼此心底的声音,

就总有愈合和向前的可能。

夜很深了。

我听到隔壁房间,我妈轻微的咳嗽声。

她大概也还没睡着吧。

还在想着多多,想着我,想着那些无法重来的过去。

我翻了个身,决定明天早上,

要去给她买她最爱吃的那家豆浆油条。

有些话,说不出口,就用行动来表达吧。

就像她曾经对我做的那样。多多离开后的日子,

家里像是缺了一角。

每天早上醒来,

再也听不到它扒门的声音。

儿子还是会时不时地问:

“多多去哪里了?”

每次听到这个问题,

我心里都像被针扎了一下。

我妈更是敏感,

一听到“多多”两个字,

就赶紧躲进厨房。

或者假装忙着收拾东西。

我知道她心里不好受。

那天晚上的坦白,

虽然让我们理解了彼此。

但伤口还在,

需要时间慢慢愈合。

周末的时候,

我和丈夫带着儿子去公园。

看到别人遛狗,

儿子会指着说:

“看,像多多一样。”

丈夫摸摸他的头,

轻声说:

“嗯,但不是我们的多多。”

我心里酸酸的,

想起多多小时候,

也是在这个公园学会接飞盘。

它跑起来耳朵一蹦一跳,

金色的毛发在阳光下闪光。

现在想想,

它真的陪我们度过了很多美好时光。

回家路上,

儿子睡着了。

丈夫开着车,

突然说:

“其实妈也挺难受的。”

我点点头,

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

“我知道。”

“她就是太爱我们了。”

丈夫叹了口气:

“老人都是这样。

想对孩子好,

却不知道方式对不对。”

是啊,

方式不对。

可爱本身没有错。

晚上回到家,

我妈已经做好了饭。

四菜一汤,

都是我们爱吃的。

她围着围裙在厨房忙碌,

背影显得有些单薄。

我忽然发现,

她比刚来的时候瘦了不少。

头发也白得更多了。

“妈,别忙了,

快来一起吃吧。”

我主动叫她。

她转过身,

脸上带着笑:

“就好了,就好了,

还有一个青菜。”

吃饭的时候,

她不停地给我们夹菜。

“这个排骨炖得很烂,

多吃点。”

“青菜要趁热吃,

凉了就不好吃了。”

却很少给自己夹。

我看着她,

想起小时候。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

一个月才能吃一次肉。

她总是把肉夹到我碗里,

说自己不喜欢吃。

现在想想,

哪有人不喜欢吃肉呢?

不过是舍不得吃,

想留给孩子。

“妈,你自己也吃。”

我夹了块排骨放到她碗里。

她愣了一下,

眼睛突然就红了。

“好,好,我吃。”

她低下头,

默默吃着饭。

我看见她用手背擦了擦眼角。

心里一阵难受。

饭后,

我主动去洗碗。

她站在旁边帮我擦灶台。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今天去公园,

花都开了。”

“是啊,春天了。”

她停下手里的活,

看着窗外:

“老家的桃花也该开了。

你小时候最喜欢桃花,

总让我摘一朵别在头上。”

我笑了:

“记得。

您还说我是小妖精。”

她也笑了,

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这一刻,

我们好像回到了从前。

那些隔阂和尴尬,

在慢慢消融。

晚上哄儿子睡觉时,

他忽然问:

“妈妈,姥姥为什么哭了?”

我愣了一下:

“什么时候?”

“今天吃饭的时候。

我看见姥姥擦眼睛。”

孩子的话让我心疼。

原来他都看见了。

“姥姥想家了。”

我只好这样解释。

“那我们陪姥姥回家看看吧。”

儿子天真地说。

我亲亲他的额头:

“好,等放假了,

我们就陪姥姥回老家。”

睡前,

我给我爸打了个电话。

他一个人在老家。

“爸,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别担心。

你妈在你们那儿还好吗?”

我犹豫了一下:

“挺好的。

就是……有点想家吧。”

我爸在电话那头叹气:

“她呀,就是放心不下你们。

在老家天天念叨你们。

现在去你们那儿了,

又念叨我。”

我这才意识到,

妈妈为了我们,

牺牲了多少。

她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离开熟悉的邻居和朋友。

来到这个对她来说陌生的城市。

只为了帮我们带孩子。

而我们,

却因为一条狗的事,

让她那么难过。

第二天是周六,

我特意早起。

去买了妈妈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还有她常念叨的那家小笼包。

回到家,

她正在准备早餐。

看见我手里的东西,

她愣住了:

“怎么买这么多?”

“都是您爱吃的。”

我把东西放在桌上:

“以后周末我都去买,

您多睡会儿。”

她站在那里,

手足无措:

“花这个钱干什么……

我在家做一样的……”

“偶尔换换口味嘛。”

我拉着她坐下:

“快趁热吃。”

她拿起一根油条,

小口小口地吃着。

眼睛又红了。

“真好吃……

跟老家街口那家一个味儿。”

我鼻子一酸:

“那以后经常买。”

这一刻我明白,

对妈妈好,

不需要多么隆重的形式。

就是买她爱吃的东西,

陪她说说话。

让她感觉到被在乎。

吃过早饭,

我提议去逛街。

想给妈妈买几件新衣服。

她一直推辞:

“不用不用,

我的衣服够穿。”

但我坚持要去。

在商场里,

她看中一件上衣,

看了看价签又放下。

“太贵了,不划算。”

我拿起来:

“试试嘛,

好看就买。”

她试穿出来,

在镜子前照了照。

确实很好看。

“就要这件了。”

我直接去付钱。

她跟在我身后:

“太贵了……

我一个老太太穿这么好干什么……”

我挽住她的胳膊:

“您值得最好的。”

回家的路上,

她一直摸着新衣服的袋子。

像个收到礼物的小孩。

“下次别买了,

太浪费钱了。”

但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晚上,

她主动提出要给我们包饺子。

“好久没包饺子了,

今天高兴。”

我和她一起在厨房忙活。

她擀皮,我包馅。

配合得很默契。

“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包的饺子。”

她一边擀皮一边说:

“每次都能吃二十多个。

吓死人,

怕你撑坏了。”

我笑了:

“现在也能吃这么多。”

“那不行,

要注意保持身材。”

她认真地说:

“你现在是当妈的人了,

要注意形象。”

这话听着耳熟。

小时候她总说:

“多吃点,长身体。”

现在却说要注意形象。

时间真的改变了很多。

包完饺子,

她看着案板上整齐的饺子,

忽然说:

“要是多多在,

该围着我们转圈了。”

这是多多走后,

她第一次主动提起多多。

我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

“是啊,

它最爱凑热闹。”

“每次我们包饺子,

它都守在厨房门口。”

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

“有时候我会偷偷给它一个饺子皮,

它嚼得可香了。”

我这才知道,

原来她连饺子皮都喂过。

但现在听她说起这些,

我已经不生气了。

反而觉得有点温暖。

“它确实很贪吃。”

我说。

妈妈看着我,

眼神里带着试探:

“你不生妈的气了?”

我摇摇头:

“早就不生气了。

我知道您是爱它。”

她的眼泪掉下来:

“我是真喜欢它……

看它吃东西的样子,

特别满足……”

我递给她一张纸巾:

“我知道。

多多也知道您爱它。”

这句话,

我是真心的。

虽然方式不对,

但妈妈对多多的爱是真的。

那天晚上,

我们吃了饺子。

妈妈特意多煮了几个:

“给……给你爸留着。”

她差点说漏嘴。

但我们都明白。

吃过晚饭,

我们坐在客厅看电视。

是一档美食节目。

主持人正在介绍一种地方小吃。

妈妈看得很认真。

“这个,

咱们老家也有。”

她指着屏幕说:

“你小时候我常给你买。”

“记得,

五毛钱一个。”

我接话。

她惊讶地看着我:

“你还记得?”

“当然记得。”

我说:

“那时候觉得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她笑了,

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等回老家,

妈再给你买。”

“好。”

我靠在她肩膀上。

像小时候一样。

她轻轻拍着我的背。

这一刻,

多多离开的伤痛好像淡了一些。

家里的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丈夫悄悄对我竖大拇指。

我知道,

他在为我们的和解高兴。

睡前,

我听见妈妈在房间里打电话。

应该是打给爸爸。

“今天女儿给我买衣服了……

特别好看……”

“还买了豆浆油条……

对,就是咱们常吃的那家……”

“包了饺子,

给你冻在冰箱里了……”

她的声音里透着开心。

我站在门外,

心里既温暖又酸涩。

原来让妈妈开心这么简单。

可我之前却一直忽略了。

第二天是周日,

我们决定带妈妈去郊外走走。

春天来了,

山上的花都开了。

妈妈很兴奋,

一路上说个不停。

“这里的空气真好。”

“看那边的桃花,

多好看。”

儿子在前面跑,

她在后面追。

“慢点跑,别摔着。”

看着她略显蹒跚的脚步,

我忽然意识到,

妈妈真的老了。

而我在她身边的时间,

却那么少。

中午我们在农家乐吃饭。

点了几道农家菜。

妈妈吃得特别香。

“这菜有小时候的味道。”

她说。

我给她夹菜:

“喜欢就多吃点。”

她看着我,

眼神温柔:

“妞妞长大了,

知道心疼妈了。”

这句话让我差点落泪。

其实我早就该长大了。

该学会体谅她的心情,

理解她的不易。

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

回家的路上,

妈妈睡着了。

头靠着车窗,

像个孩子。

丈夫轻声说:

“妈今天真开心。”

我点点头:

“以后要多带她出来。”

“是啊,

她为我们付出太多了。”

我看着窗外的风景,

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要好好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要多陪她说说话,

多带她出去走走。

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多多的事是个教训。

它用生命告诉我们,

爱需要正确的方式。

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

不要因为方式不对,

就否定爱的本身。

晚上回到家,

妈妈还沉浸在白天的快乐中。

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

一张张给爸爸发过去。

“这张好看,

妞妞拍的。”

她自言自语。

我走过去:

“妈,下周咱们去看电影吧。

新上映了一部喜剧片。”

她惊喜地抬头:

“好啊,

好久没看电影了。”

然后又犹豫:

“会不会太贵了?”

“我请客。”

我笑着说。

她也笑了:

“那妈给你买爆米花。”

“好。”

这种简单的幸福,

才是最珍贵的。

临睡前,

我去她房间道晚安。

她正在整理衣柜。

把新买的衣服小心地挂起来。

看见我,

她招手让我过去。

“你看,

这衣服料子真好。”

她摸着新衣服:

“明天我就穿上。”

“嗯,特别适合您。”

我说。

她拉着我的手:

“妞妞,妈想过了。

等过段时间,

你要是还想养狗,

妈支持。”

我没想到她会主动提起这个。

“到时候,

妈一定听你们的。

你们说喂什么就喂什么,

说怎么养就怎么养。”

她的眼神很认真。

我点点头:

“好,等我们都准备好了。”

她松了口气,

好像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那就好……

妈就怕你因为多多的事,

再也不养狗了。”

“不会的。”

我说:

“但是要等我们都走出悲伤。”

“是啊……”

她轻声说:

“多多是个好孩子……”

这是她第一次叫多多“孩子”。

我的眼眶湿了。

“它知道我们想它。”

我说。

“嗯。”

妈妈点点头,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但我们都没让它流下来。

有些悲伤,

需要慢慢消化。

有些思念,

会一直留在心里。

但从这一刻起,

我们知道,

生活还要继续。

爱也要继续。

只是要用更合适的方式。

晚安前,

妈妈突然说:

“下周末我想回趟老家。

你爸一个人,

我不放心。”

“我送您回去。”

我立即说。

“不用不用,

你忙你的。

我自己坐车就行。”

“我送您。”

我坚持:

“正好我也回去看看。”

她笑了:

“那好,

咱们一起回去。”

关上门,

我靠在墙上。

心里既温暖又酸楚。

温暖的是,

我们终于走出了多多的阴影。

酸楚的是,

妈妈还是要回老家。

但我知道,

这是她的选择。

她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就像我们一样。

躺在床上,

我想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从多多生病到离开,

从对妈妈的埋怨到理解。

这个过程很痛苦,

但也让我们成长。

至少,

我学会了换位思考。

学会了体谅妈妈的不易。

也许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功课。

用失去教会我们珍惜。

用伤痛教会我们成长。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

温柔如水。

我想,

多多在天上应该过得很好。

没有病痛,

可以尽情奔跑。

而我们会带着对它的思念,

继续生活。

也会用更成熟的方式,

去爱身边的人。

包括妈妈,

包括丈夫和孩子。

也包括未来的新成员。

想着想着,

我睡着了。

梦里有多多奔跑的身影。

还有妈妈开心的笑容。

一切都那么美好。多多离开我们已经三个月了。

生活似乎恢复了往常的节奏。

只是偶尔在饭点,

我会下意识地往墙角看。

那里曾经放着多多的食盆。

现在空荡荡的。

妈妈还是老样子。

每天接送孩子,做饭,收拾家务。

但她的笑容比以前多了。

我们之间的交流也更自然。

不再刻意避开某些话题。

有时甚至会主动谈起多多。

回忆它生前的趣事。

“记得多多小时候,

特别怕打雷。”

妈妈一边摘菜一边说:

“一打雷就往沙发底下钻。”

我笑着接话:

“后来长大了,

反而喜欢在雨天往外跑。”

“是啊,

拉都拉不住。”

妈妈摇摇头:

“这狗啊,跟人一样,

性格也会变。”

这样的对话在以前是不可能有的。

我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名字。

现在却能平静地谈起。

这是一种进步。

说明我们都在慢慢释怀。

周末我带妈妈去逛商场。

想给她买双舒服的鞋子。

她现在的鞋底都磨平了。

在鞋店里,

她试了一双又一双。

总是嫌贵。

“这双太花哨了。”

“这双不舒服。”

“这双颜色太艳了。”

我知道她是舍不得。

最后我直接对店员说:

“就要这双软底的。”

妈妈还想说什么。

我抢先说:

“您每天接送孩子走路多,

必须穿双好鞋。”

她这才不说话了。

但能看出来心里是高兴的。

回家的路上,

她一直看着新鞋的盒子。

“这鞋真舒服。”

她小声说:

“就是太贵了。”

“您值得。”

我挽住她的胳膊。

她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晚上爸爸打来视频电话。

妈妈迫不及待地给他看新鞋。

“女儿给买的。”

她语气里带着骄傲:

“非要买,拦都拦不住。”

爸爸在屏幕那头笑:

“女儿孝顺,你就收着。”

我看着他们聊天,

心里暖暖的。

这才是一家人该有的样子。

互相疼爱,互相体谅。

睡前妈妈来到我房间。

手里拿着一个存折。

“这个你拿着。”

她递给我:

“妈没什么钱,

就这点积蓄。”

我愣住了:

“您这是干什么?

我不要。”

“拿着吧。”

她坚持:

“你们还房贷压力大。

妈也帮不上什么忙。”

我心里一酸。

原来她一直惦记着这个。

“我们够用,

您自己留着。”

我把存折推回去:

“以后别再说这种话了。”

她看着我,眼睛湿润:

“妈知道你们不容易。”

“我们都挺好的。”

我抱了抱她:

“您健健康康的,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她这才把存折收起来。

但能看出来,

她还是想为我们做点什么。

这就是母亲。

永远觉得给得不够。

第二天是清明节。

我们带着儿子去给多多扫墓。

其实没有真正的墓。

它的骨灰埋在小区的花园里。

那棵树下。

我们买了一束鲜花。

儿子亲手画的画。

妈妈准备了一碗清水。

“多多爱干净,

给它擦擦脸。”

她轻声说。

我们在树下站了很久。

各自想着心事。

儿子突然问:

“多多在天上过得好吗?”

妈妈摸摸他的头:

“好,肯定好。

那里有很多小伙伴。”

“那它想我们怎么办?”

“它会看着我们的。”

妈妈说:

“就像我们想它一样。”

这话让我想起多多刚走时,

她对外孙说的那番话。

现在听起来,

多了几分平静和坦然。

时间真的能治愈很多。

从花园回来,

妈妈的情绪有些低落。

我知道她在想什么。

清明时节,思亲更切。

她不仅想多多,更想老家。

想我爸爸,想那里的亲戚朋友。

下午我主动提出:

“妈,下周我休假,

送您回老家住段时间。”

她眼睛一亮:

“真的?”

“当然。”

我点点头:

“您想住多久都行。”

“那孩子怎么办?”

她马上又担心起来。

“我们可以请保姆,

或者我请几天假。”

我说:

“您也该回去陪陪爸爸了。”

她犹豫了一会儿:

“那……我就回去住半个月。”

“一个月吧。”

我说:

“好好陪陪爸爸。”

她终于笑了:

“好,就一个月。”

接下来的几天,

妈妈开始忙着收拾行李。

给爸爸带这个带那个。

“这是你爱吃的点心。”

“这是给你买的新衣服。”

“这是给老邻居的礼物。”

她的兴奋感染了我们全家。

连儿子都说:

“姥姥要回家了,真开心。”

出发的前一晚,

妈妈做了满满一桌菜。

都是我们爱吃的。

“我回去这一个月,

你们要好好吃饭。”

她不停地嘱咐:

“冰箱里我包了好多饺子,

够你们吃一段时间。”

“知道了妈,

您就放心吧。”

我给她夹菜:

“回去好好玩,

别惦记我们。”

她点点头,

但眼神里还是有不舍。

这就是母亲。

即使暂时离开,

心里也全是牵挂。

第二天一早,

我们送她去车站。

一路上她都在嘱咐。

“孩子的药在左边抽屉。”

“你老公的衬衫熨好了。”

“水电费我都交过了。”

我一一记下。

心里既想让她开心地回老家,

又舍不得她走。

到了车站,

我帮她把行李拿下来。

“到家给我打电话。”

我说。

“知道了,

你们快回去吧。”

她提着行李,

走了几步又回头:

“照顾好自己。”

我看着她花白的头发,

突然很想哭。

“妈,”

我喊住她:

“谢谢您。”

她愣了一下,笑了:

“傻孩子,

跟妈客气什么。”

然后转身进了车站。

她的背影有些佝偻,

但脚步很轻快。

我知道她是真的想家了。

回去的路上,

儿子问:

“姥姥什么时候回来?”

“一个月后就回来。”

我摸摸他的头。

家里突然少了一个人,

感觉空荡荡的。

厨房里没有妈妈忙碌的身影。

客厅里没有她看电视的声音。

连空气都变得安静了。

这才意识到,

妈妈在的这些年,

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温暖。

现在她暂时离开,

我们都要学着适应。

第一天晚上,

我照着妈妈留下的菜谱做饭。

不是咸了就是淡了。

儿子吃了一口就不肯再吃。

“我要姥姥做的饭。”

他撅着嘴说。

我心里有点难受。

“明天妈妈做得好吃点。”

我安慰他。

丈夫悄悄对我说:

“要不叫外卖吧。”

我摇摇头:

“总要学会自己做饭。”

是啊,

妈妈不能一直陪着我们。

我们要学会独立。

这是多多离开后,

我学到的另一个道理。

妈妈回到老家的第二天,

给我发来很多照片。

她和爸爸在院子里种菜。

和老邻居喝茶聊天。

去集市上买东西。

每张照片上都笑得特别开心。

看着她的笑容,

我也觉得高兴。

虽然想念,

但更多的是欣慰。

她终于可以过几天舒心日子了。

不用帮我们带孩子,

不用操心家务。

就做她自己。

周末我们带着儿子回老家看她。

车刚进村口,

就看见她等在路边。

“怎么不在家等?”

我下车问她。

“闲着也是闲着,

出来走走。”

她笑着说,

眼睛却一直看着外孙。

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爸爸在厨房忙活。

“你爸非要亲自下厨。”

妈妈笑着说:

“说让你们尝尝他的手艺。”

饭桌上摆满了菜。

虽然不如妈妈做的好吃,

但充满了爱意。

“多吃点。”

爸爸不停地给我们夹菜:

“你妈不在家,

我厨艺都进步了。”

大家都笑了。

这一刻,我觉得很幸福。

父母健康,家庭和睦。

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饭后我陪妈妈在村里散步。

走在熟悉的小路上,

她给我讲我小时候的事。

“你小时候最爱在这条路上跑。”

“摔了跤也不哭,

自己爬起来继续跑。”

“那时候我就想,

这丫头真倔。”

我听着,心里暖暖的。

这些回忆,

是妈妈最珍贵的财富。

现在她也愿意和我分享。

晚上我们要回城了。

妈妈准备了一大包东西。

“这是自己种的菜。”

“这是土鸡蛋。”

“这是给你同事带的特产。”

后备箱被塞得满满的。

“够了妈,

再多装不下了。”

我笑着说。

她又拿出一个小袋子:

“这是给孩子的零食,

我特意去镇上买的。”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

我心里既温暖又酸楚。

这就是母亲。

永远觉得给得不够。

回城的路上,

儿子睡着了。

丈夫开着车,突然说:

“妈在老家挺开心的。”

“是啊。”

我看着窗外:

“她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那我们以后……”

丈夫欲言又止。

“以后她想来就来,

想回就回。”

我说:

“我们不能太自私。”

丈夫点点头:

“你说得对。”

回到家,

看着空荡荡的房子。

想起妈妈在时的热闹。

心里有点失落。

但更多的是释然。

爱不是束缚,

是给予自由。

这个道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

现在终于懂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我们渐渐习惯了没有妈妈帮忙的生活。

我学会了做几个拿手菜。

儿子也不再闹着要找姥姥。

每天和妈妈视频,

看她开心的样子,

我们也觉得高兴。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

妈妈该回来了。

我们全家去车站接她。

车到站时,

看见她提着大包小包走出来。

“姥姥!”

儿子飞奔过去。

妈妈一把抱住他:

“想死姥姥了。”

回到家,

她迫不及待地打开行李。

“这是给你爸做的酱菜。”

“这是给孩子的玩具。”

“这是给你的围巾,

我亲手织的。”

她给每个人都带了礼物。

晚上她下厨做饭。

熟悉的香味飘满屋子。

儿子吃得特别香。

“还是姥姥做的饭好吃。”

他满足地说。

妈妈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

这一刻,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温暖。

但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我不再把她当作家里的保姆。

而是真正尊重她的意愿。

给她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周末我们会一起出去逛街。

偶尔也会把她送回老家住几天。

让她和爸爸团聚。

这样的生活,

让每个人都更轻松。

有一天路过宠物店。

儿子趴在橱窗上看小狗。

“妈妈,我们可以再养一只吗?”

他期待地问。

我看着店里活泼的小狗。

心里一动。

回家和妈妈商量。

“我想再养一只狗。”

我说:

“但这次要科学喂养。”

妈妈愣了一下,然后笑了:

“好啊,妈支持。”

“您真的愿意?”

我有点意外。

“嗯。”

她点点头:

“妈想通了。

爱它就要为它好。”

周末我们去领养了一只小狗。

是只小金毛,和多多小时候很像。

儿子给它取名“乐乐”。

希望它快乐成长。

这次妈妈主动学习养狗知识。

怎么配比狗粮,什么时候打疫苗。

她记得比谁都清楚。

“这次一定要科学喂养。”

她认真地说。

看着她的变化,我很欣慰。

人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能改正。

现在妈妈对乐乐很好。

但再也不偷喂它人吃的食物。

有时乐乐眼巴巴地看着她。

她会拿出专门的狗零食。

“这个你可以吃。”

她摸摸乐乐的头。

小狗摇着尾巴,吃得很香。

妈妈看着它,眼里满是慈爱。

但不再有从前的执念。

我知道,她真的放下了。

一天晚上,我起夜。

看见妈妈在客厅给乐乐喂水。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她的身影显得格外温柔。

“妈,怎么还不睡?”

我轻声问。

“这就睡。”

她抬起头:

“乐乐渴了,我给它倒点水。”

我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

“您对乐乐真好。”

“应该的。”

她摸摸小狗:

“既然养了,就要负责。”

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

让我特别感动。

几个月前,

她还觉得狗什么都能吃。

现在却知道要科学喂养。

这种改变,来之不易。

“妈,谢谢您。”

我忍不住说。

“谢什么。”

她笑了:

“妈也要学习,也要进步。”

我们相视而笑。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进来。

照在乐乐金色的毛发上。

它舒服地眯起眼睛。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

却又有所不同。

因为我们都成长了。

第二天是周末。

我们带着乐乐去公园。

妈妈牵着狗绳,走在前头。

儿子在旁边蹦蹦跳跳。

阳光很好,微风不燥。

“妈妈,看乐乐跑得多快。”

儿子兴奋地喊。

是啊,它跑得真快。

金色的毛发在阳光下闪光。

像极了从前的多多。

但又是不一样的生命。

“它真可爱。”

妈妈轻声说。

“是啊。”

我点点头。

我们相视一笑。

这一刻,心里很平静。

多多的离开让我们痛苦。

但也让我们学会珍惜。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

现在,我们有了乐乐。

会好好爱它,科学喂养。

但也不会忘记多多。

它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回家的路上,

妈妈牵着乐乐。

儿子拉着我的手。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晚上想吃什么?”

妈妈问。

“您做的都行。”

我说。

她笑了,眼角的皱纹很深。

但却显得格外美丽。

这种美,经过岁月的沉淀。

带着理解和包容。

带着爱与成长。

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好菜。

我们围坐在一起吃饭。

乐乐趴在桌下,乖乖等着。

偶尔抬头看看我们。

但妈妈再也不偷偷喂它。

饭后,我们一起看电视。

乐乐枕着妈妈的脚睡觉。

儿子靠在妈妈怀里。

我挨着她坐着。

这一刻,很幸福。

“下个月我想回老家住几天。”

妈妈突然说。

“好啊。”

我点点头:

“我送您回去。”

“不用,我自己坐车就行。”

她笑着说:

“你们忙你们的。”

这次我没有坚持。

给她足够的自由,

就是最好的爱。

睡前,我去看她。

她正在整理衣服。

“妈,晚安。”

我说。

“晚安。”

她回过头,温柔地笑着。

我关上门,心里很踏实。

经历了这么多,

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好的相处方式。

彼此相爱,又彼此独立。

互相牵挂,又互相尊重。

这大概就是亲情最好的模样。

窗外的月光依旧明亮。

像多多离开那晚一样。

但心情已经不同。

从痛苦到释然。

从埋怨到理解。

这个过程很艰难。

但值得。

因为我们都成长了。

都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去爱。

夜很深了。

我躺在床上,想着这一切。

心里充满感恩。

感谢多多陪伴我们的时光。

感谢妈妈无私的付出。

感谢生活给我的教训和成长。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带着爱,继续前行。

来源:大气雪碧Mb1Fbq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