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叶片竟藏“输水密码”?仿生膜让油水分离、智能排汗一步到位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看到的植物叶片,或许藏着解决工业难题和日常困扰的 “黑科技密码”?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25, 16:10001)的一项研究,就从植物叶片的蒸腾结构中获得灵感,研发出一种具有海绵状通道的仿生 Janus 膜。这款膜不仅能高效实现油水分离,还能让衣物自动 “排汗降温”,为环保、穿戴等领域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一、自然为师:植物叶片的 “高效输水系统”
提到植物叶片,我们大多想到光合作用,却忽略了它背后精密的液体运输逻辑。研究团队发现,植物叶片通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与海绵层的复杂孔隙结构,能同时完成两件 “难事”:一是借助蒸腾拉力实现根到叶的抗重力输水,二是通过横向孔隙完成水分的水平分布,确保干旱时植物的水分平衡。
正是这种 “纵向运输 + 横向扩散” 的自然智慧,成为仿生膜设计的核心灵感。团队以此为蓝本,打造出名为 “PHT Janus 膜” 的三层结构,完美复刻了植物叶片的输水优势 —— 纵向通道负责液体快速传输,横向互联网络则降低重力阻力,让液体运输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二、核心设计:三层结构 + 螺旋纤维的 “双重突破”
这款仿生膜的 “黑科技”,藏在它精心设计的结构和材料里:
1. 三层功能分区:精准控制液体流向
PHT Janus 膜采用 “顶层 - 中间层 - 底层” 的复合结构,每层各司其职:
顶层(TPU 层):疏水且水下亲油,负责 “接收” 待处理液体(如含油废水);
中间层(HNF 缓冲层):由 CA/TPU 螺旋纳米纤维构成,形成海绵状互联通道,是液体运输的 “中转站”;
底层(PAN 层):亲水且水下疏油,负责快速排出液体(如水),同时阻挡油相通过。
通过扫描电镜(SEM)可清晰看到,三层结构结合紧密,界面无明显缝隙,为定向运输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基础。
2. 螺旋纤维:让膜 “呼吸” 更顺畅
中间层的螺旋纳米纤维(HNF)是关键创新点。团队通过 “并列静电纺丝技术”,利用 CA 和 TPU 两种材料的弹性差异,制备出自然卷曲的螺旋结构。这种结构有两大优势:
超高孔隙率:螺旋纤维相互缠绕形成的海绵状通道,让膜的孔隙率最高达到 87.5%,远超传统平直纤维膜;
水平互联:通道相互贯通,液体可在横向快速扩散,避免因重力堆积导致的运输堵塞。
3. PDA 调控:给螺旋纤维 “定形”
为了让螺旋结构更规则,团队加入了多巴胺(PDA)。PDA 能通过氢键作用,强化 CA 与 TPU 之间的界面结合—— 当 PDA 含量为 2wt.% 时,螺旋纤维的曲率达到 1.3(最紧密),孔径缩小至 48.1μm,此时膜的输水效率最佳。若 PDA 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螺旋结构松散或断裂,可见 “剂量控制” 的重要性。
三、性能实测:数据见证 “六边形战士” 实力
实验室的严苛测试,让这款仿生膜的性能 “无可挑剔”:
1. 定向输水:1250% 的单向传输指数
通过 moisture management tester(MMT)测试发现,液体能快速从顶层(疏水侧)穿透到低层(亲水侧),反向则完全被阻挡 —— 这种 “只进不出” 的特性,让膜的单向传输指数高达 1250%,是传统双层膜(514%)的 2.4 倍。
更直观的是染色实验:将品红染色水滴在疏水侧,3 秒内就能穿透膜并扩散到亲水侧;若滴在亲水侧,液体只会在表面扩散,疏水侧始终干燥,完美实现 “定向运输”。
2. 油水分离:98.92% 效率 + 10 次循环稳定
在油水分离测试中,预润湿后的 PHT Janus 膜表现惊艳:
分离效率:对苏丹 III 染色的正己烷 - 水混合物,分离效率达 98.92%,几乎能完全截留油相;
通量:水的透过通量高达 13860.77 L・m⁻²・h⁻¹,相当于 1 小时内 1 平方米膜能过滤近 1.4 万升水;
稳定性:经过 10 次循环使用,效率仍保持在 98% 以上,通量无明显下降。
对比已报道的同类材料,这款膜在 “高效率” 和 “高通量” 上实现了双重超越,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高效方案。
3. 穿戴适配:降温 3℃+ 透湿提升 59%
除了环保领域,这款膜在穿戴领域也潜力巨大。研究团队将 PHT 膜与棉、聚酯等传统面料复合,测试发现:
透湿性:复合面料的透湿性最高提升 59.2%,汗液能快速排出;
降温效果:通过红外热成像(FLIR)观察,复合面料的表面温度比原面料低 2.5-3.3℃,在 30℃以上环境中能有效缓解闷热;
力学性能:复合后的面料断裂应变提升 4 倍,拉伸时不易破损,完全满足日常穿戴需求。
四、应用场景:从环保到日常的 “多面手”
这款仿生 Janus 膜的优势,让它能轻松适配多个场景:
1. 环保领域:治水治油的 “利器”
工业废水处理:可用于机械加工、餐饮等含油废水的快速分离,降低处理成本;
海上溢油清理:铺设在溢油区域,能定向收集海水,截留油污,减少海洋污染。
2. 穿戴领域:智能服饰的 “核心组件”
运动服:集成 PHT 膜的运动服,能快速排出汗液,保持皮肤干爽,减少运动后着凉风险;
户外装备:在登山、徒步等场景中,可兼顾透气和保暖,适应复杂气候。
3. 生物医学:伤口护理的 “新选择”
未来还可开发为伤口敷料,通过定向运输排出伤口渗出液,避免积液导致的感染,同时保持伤口湿润,促进愈合。
结语:向自然学习,永远有新答案
从植物叶片的简单结构,到性能卓越的仿生膜,这项研究再次证明:“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通过复刻自然的智慧,结合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我们不仅能解决工业、日常中的实际难题,还能为 “绿色科技” 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参考文献:
Kuang, X., et al. Biomimetic Janus membrane with spongy channels for directional liquid transport. Nat Commun 16, 10001 (2025).
来源:生活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