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滤镜是新时代的化妆品,而算法,则是那个定义性感的隐形裁判。在被纯欲风和AI脸统治之前,网红曾一度是互联网审美的绝对标杆。大眼睛,尖下巴,九头身,A4腰。永远开着十级美颜,踩着热点,上露锁骨下露腿。真实感还没成为稀缺品的年代,网红就是像素世界里最汹涌的多巴胺,是
滤镜是新时代的化妆品,而算法,则是那个定义性感的隐形裁判。在被纯欲风和AI脸统治之前,网红曾一度是互联网审美的绝对标杆。大眼睛,尖下巴,九头身,A4腰。永远开着十级美颜,踩着热点,上露锁骨下露腿。真实感还没成为稀缺品的年代,网红就是像素世界里最汹涌的多巴胺,是万千宅男的幻想载体,她们形象完美节奏精准,仿佛一颦一笑都经过数据校准,一戳就能流出流量。她们是短视频黄金时代的弄潮儿,她们,就是流量本身。
1.
觉得网红脸审美疲劳,是近两年的事。
那一年,我的哥们导播还没成为导播。深夜的直播间,我们蹲在后台数据屏前虎视眈眈。但凡有个数据曲线陡增,导播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用鼠标疯狂点击我的椅背,边点边叫:“卧草!看这波流量!这数据啊!真尼玛!绝了!”
他叫起来唾沫横飞,满脸的油光在屏幕反光下闪烁,我将此归结为那个时期他始终没能捧出头部主播的原因。那个时期,导播做梦都想签下一个现象级网红,可大网红们有的傍着资本方,有的自己开了MCN,有的“档期满”有的“要分成”——只一回让他逮着一个潜力股,可人瞅见他那个简陋的直播间背景板,转身就下了播,导播没追上。
本来他都死心了,可谁让风口来了呢?年底导播跟的一个项目突然爆火,拉到了一大笔风投,他分到一笔可观的项目奖金。拿到钱他直奔设备城,升级了全套的直播器材。当晚,他的导播台就接入了未来顶流的直播间。
从那天起,导播正式成为导播,他操盘着一个又一个账号,分秒不停在流量的红海里冲浪。
2.
导播像台无情的推流机器一样换主播,他先后捧红了颜值主播、游戏主播、吃播、知识分享主播,向全品类发起冲刺——合作的对象当然无一例外都是标准网红脸,有了专业设备后,导播眼光越发刁钻,选人不光要数据好能带货,还必须人设稳、有梗、抗压能力必须强。必须抗压!玻璃心趁早回家,在导播眼里,真网红从来直面黑粉。你见过女孩儿对着满屏恶评,依旧笑容满面的样子吗?导播说,我见过,职业假笑;你经历过主播数据暴跌时,她们歇斯底里的电话轰炸吗?导播说,我经历过,震耳欲聋。
导播变了,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幕后推手,流量魔术师,他在滨江租了间工作室天天盯数据,夜夜复盘。我劝他说导播,你把初心丢了,爆款内容已经做出来了,怎么还沉迷数据呢?导播说,你懂个屁!
“你见过离了提词器就语无伦次的主播吗?我见过,呆的;你捧过全靠声卡电音撑场子的歌手吗?我捧过,虚的;你见过她们有的人关掉滤镜的样子吗?我见过,路人甲。市场这么卷,不严格筛选,怎么保证ROI?”导播低头看实时数据两眼放光,“嚯!黄金时段了,准备推流!”
3.
我本以为导播会一直这样卷下去,谁想不出半年,他打电话报喜,说找到了真正的潜力股,论网感拳打聂小雨,脚踢痞幼,总之是“顶流胚子,绝对顶流胚子”!那天起导播彻底消停,再没有人在行业群里看到他吹牛。据说他和那个胚子好得形影不离,已经成立工作室准备ALL IN。然而一年过去,不光我没看到所谓的爆款,连带导播这个人都销声匿迹了。他微信不回,电话不接,搞得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孙子,别是掉进流量陷阱被榨干了吧?
又过半年,导播才终于联系了我,说要介绍他的“灵魂合伙人”给我认识。我们约在一家咖啡馆,刚坐下导播就带着个姑娘走了进来。姑娘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素面朝天,长相放在人海里瞬间淹没,手机用的还是前年的款式。这就是导播的顶流胚子?那个秘密武器?我彻底懵了:导播啊,你还是那个非精致爆款不推的导播吗?
姑娘去点单的空当,导播跟我交了心。原来一年前他就和那个“顶流胚子”分了手——因为一场直播。
那可不是普通的直播,是万众瞩目的带货直播!那天导播按“胚子”要求把直播间布置得像个奢侈品卖场,最贵的链接挂了一排。镜头一开,“胚子”熟练地切换着职业微笑和催单话术。中途导播根据数据提醒她互动一下,没想到她瞬间变脸:“别打断我节奏!数据掉了你负责啊?”
“你知道她看那个互动弹幕时的眼神吗?全是厌恶和不耐烦,怎么看怎么眼熟。我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那眼神,跟她平时看我的眼神是一模一样的。”
导播当场切断了推流,合作就此告吹。“胚子”追到后台,倒也没看他,只死死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掉粉数据,眼神空洞。他说从那之后,他就好像对“流量”这东西脱敏了,再漂亮的数据再高的GMV,都激不起他的一丝波澜。导播的这片海,干了。
4.
而认识现在的合伙人,是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公益直播间。那天他刷到一个只有个位数观看的频道,主播正在讲解如何识别濒危植物。镜头晃动,画质粗糙,但她讲到一种罕见兰花的特征时,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那种光,穿透了廉价的摄像头和冰冷的算法推荐。
“你知道那种眼神吗?”导播说,“跟那些网红看提词器、看打赏礼物的眼神完全不同。那里面没有算计,没有表演,只有纯粹的热爱和分享欲。被那样的眼神看着,一株草也会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吧?”
那一秒,导播想成为那株兰花,被她发光的眼神注视、解读……
导播说那一秒,他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流量”。
“流量是注意力,是共鸣。但真正的注意力不是算法强推的,是发自内心的吸引。只有看见那样的眼神,你才能懂得什么是值得传播的内容。而只有被那样专注的眼神照耀着,你才能发现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
“什么爆款,什么顶流,我只想一辈子都传播这样的内容。”
合伙人回来了,端着的不是咖啡,是两杯温水。她的确不像网红,手机相册里全是各种植物照片,聊起天来眼睛会发光。我看见她一边滑动图片,一边认真讲解,不时还看一眼导播,那眼神和她看植物标本时的眼神果真是一样的。该怎样形容她的眼神啊,那里有最静的森林和最深的星空,有缓慢生长的年轮和破土而出的力量,那是互联网最稀缺的眼神,而被那样充盈的眼神感染着,我的朋友导播啊,他才终于察觉自己做的这份工作,可以有多么的性感。
5.
沉寂了数月,导播的朋友圈突然又活跃起来。晒的不再是直播间截图,而是爬山、钓鱼、做木工的照片,配文是“回归生活,寻找真实”。我一度以为他彻底上岸了。
直到有一天,他深夜给我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一种久违的、近乎癫狂的兴奋。
“兄弟!我悟了!”他在电话那头几乎在喊,“以前我们都错了!真正的流量不在脸上,不在剧本里,在‘真实’!极致的真实就是最强的网感!”
我心里一沉,这种话术听起来就像新一轮割韭菜的前奏。
“我签了个新人,绝对的‘原生态’!不化妆,不开美颜,就在乡下老房子里做饭、种菜!你猜怎么着?数据起飞!虽然没以前那种爆款高,但粉丝粘性惊人!这说明什么?说明大众审美疲劳了,返璞归真才是蓝海!”
这次所谓的“转型”初期,确实掀起一点小水花。镜头里粗糙的手、沾着泥的蔬菜、灶膛里真实的火苗,让看腻了精修画面的人感到一丝新奇。导播像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把“真实”当成最新款的滤镜往上套。他教主播如何“不经意”地露出破旧的屋檐,如何“真实”地讲述生活的艰辛,连叹息的节奏都经过了设计。
但幻觉很快破灭。一次直播中,有网友扒出主播用的“土锅”是某个品牌的复古款,价格不菲;所谓的“老房子”也是精心布景的产物。信任再次崩塌,比上一次更快。更沉重的压力来自资方,他们要看的是指数级增长,是破圈效应,而不是这种温吞水的“粘性”。
导播有次喝醉了,抱着我说:“兄弟,我以为我找到了解药,结果发现只是换了一种毒药……‘真实’这玩意儿,一旦你开始表演,它就成了最虚伪的东西。”他眼神空洞,“我现在每晚都梦见Excel表格,那些数字会动,会咬人……”
这次“顿悟”带来的救赎,像海市蜃楼,走近了,才发现是更深的沙漠。
6.
最终的崩溃,发生在一场看似成功的直播后。那个“原生态”主播,经过导播团队的“精心打磨”,数据终于迎来了一个小高峰。下播后,团队欢呼雀跃,吵着要去庆祝。导播却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导播间里,看着后台那条不断攀升的数据曲线,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恶心。
他跟我说,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像个皮条客,而不是创作者。他贩卖的不是内容,是情绪,是人设,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真实感”。他亲手把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变成了一场供人围观消费的表演。
“你见过一个人对着镜头,机械地重复‘家人们,这才是生活’吗?”导播苦笑着,“我见过,那眼神,跟当年那个‘顶流胚子’看我的眼神,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次,是我把她变成了那样。”
他当场解散了团队,结清了所有费用。主播不知所措地看着他,问:“导播,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吗?数据不是起来了吗?”
导播摇摇头,只说了句:“挺好的。只是我……我好像不爱这玩意儿了。”
他注销了那个辛辛苦苦做起来的账号,也注销了自己在各大平台的运营号。这一次,是导播亲手“杀死”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身份。他没有被任何平台封杀,却完成了一场从内而外的、彻底的“社会性死亡”。杀死他的,不是竞争,不是算法,而是他对这套游戏规则最终的、无法克服的厌恶。
7.
我没有再主动联系导播。直到半年后,我偶然在一个极冷门的植物学论坛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ID。他发了不少帖子,照片拍得歪歪扭扭,但配文极其认真,在讨论一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方式。下面只有零星几个回复,但他乐此不疲地与人交流。
我点开他的头像,简介只有一句话:“做个快乐的植物人。”
我关掉了网页,没有相认。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无数个直播间里,新的顶流正在诞生,旧的神话正在破灭。算法的洪流滚滚向前,永不回头。
我这个曾经的旁观者,终于彻底明白,在这个时代,真正的“网红”或许从来不是那些镜头前的人。而是算法本身,是流量这套规则,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份被观看、被认可的渴望,以及那份无法避免的、在真实与表演之间的困惑与挣扎。算法无形,而万物皆算法。
我终于没有再追问导播的下落。或许,当他不再追逐流量,而是甘心做一个无人问津的“植物人”时,他才真正找到了对抗整个虚拟世界的锚点。网红会过气,平台会更迭,但一片叶子上的纹路,一株植物安静的呼吸,其本身的存在,就超越了所有算法的定义。性感的终极形式,或许从来不是吸引多少目光,而是能否在无人注目的角落里,依然饱满地、自洽地,完成自身的生长。
我终于明白,性感的从来不是那张脸、那个身材,或者那个数据曲线。性感是一种状态,是生命对其热爱之事,全情投入时自然散发的光晕。当我们被工具化,成为流量狩猎中的一个环节时,我们便与这真正的性感绝缘了。唯有当一个人忘掉算法,忘掉数据,仅仅因为热爱而眼中有光时,她所散发的吸引力,才是算法永远无法计算、无法复制的,最原始、也最高级的性感。
来源:SUDU汪小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