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泌尿外科完成一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该类手术在美国PUB MED数据库中至今未见报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21:47 1

摘要:近期,我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术中荧光导航技术。患者为一名复杂膀胱恶性肿瘤病例,手术历时8小时30分钟,出血量约100ml,术后恢复顺利,已出院。该手术的创新性在于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式,使患者术后无需佩戴尿兜,显著

近期,我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术中荧光导航技术。患者为一名复杂膀胱恶性肿瘤病例,手术历时8小时30分钟,出血量约100ml,术后恢复顺利,已出院。该手术的创新性在于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式,使患者术后无需佩戴尿兜,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该类手术在美国NIH数据库PUB MED中至今未见记载,目前科室已完成该案例的撰写,即将进行数据库上传,一经确认该案例将成为该类手术在行业顶尖数据库中的首次报道!

注:PubMed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数据库,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下属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开发、维护。面向全世界免费提供最新的生物医学信息。

右侧腰腹部胀痛,伴尿频1个月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右侧腰腹部胀痛,疼痛向右侧阴囊放射,伴有尿频、尿急,夜尿8次。门诊CT提示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及膀胱占位性病变(直径约1.0cm)。

既往史:2020年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手术史及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史;高血压病史30年,规律服药控制;关节炎病史10余年。

治疗过程:

♦ 患者入院进一步诊治。

♦ 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

♦ 治性膀胱切除术+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肠粘连松解术+荧光造影术。

♦ 患者顺利出院,恢复良好。

手术过程与技术优势

针对患者复杂病情,泌尿外科团队制定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的治疗方案。术中采用达芬奇Xi手术系统,精准游离并切除膀胱、前列腺及精囊,同时清扫盆腔淋巴结。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的关键在于将乙状结肠剖开并折叠成储尿囊,通过技术改良实现排尿与排泄粪便分离,避免了术后佩戴尿兜的不便。

手术全程耗时8小时30分钟,出血量仅100ml,未输血。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手术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彻底。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

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的创新性在于解决了传统膀胱术后需佩戴尿兜的问题,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泌尿外科在机器人辅助手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截至目前已完成各类复杂泌尿系统肿瘤手术数百例。

疾病科普

膀胱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职业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如染料、橡胶工业)、慢性膀胱炎症及遗传因素等。

常见症状:

无痛性肉眼血尿:约80%-90%患者以间歇性、无痛性血尿为首发症状。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可能与肿瘤刺激膀胱黏膜或阻塞尿道有关。

晚期症状:腰部疼痛、下肢水肿、体重下降等,提示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

诊断方法:

尿液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辅助筛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可评估肿瘤位置、大小及浸润范围。

膀胱镜检+活检: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及分期。

传统治疗方式:

非肌层浸润性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

肌层浸润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如回肠代膀胱术),术后需佩戴尿兜或通过腹壁造口排尿。

辅助治疗: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根据病理分期及患者状况个体化选择。

改良术式意义:

传统尿流改道术需长期佩戴尿兜,易引发皮肤感染、心理负担等问题。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通过技术优化,实现储尿与排便分离,减少外置装置依赖,为患者提供更符合生理功能的解决方案。


来源:北京市健宫医院

相关推荐